分享

192:我的艺兰历程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我爱兰花香之故。

在我15岁那年春,张家村迎来了定居在江南宣城旌德张姓同族人张来贵回老家探亲,他对本地山上一草一木颇有感情,故在春天回老家探亲就采了很多当地的春兰每家每户都赠送一点。我家也获赠了一兜,于是我就把这兜叶片革质感特别强的春兰种在了凼子埂上石榴树的旁边。种植前翻耕疏松土壤并埋施鸡粪便作为基肥,几年下来由于不懂其习性导致一直没有种好。因为自己喜欢画画,在《三希堂画谱》的梅、兰、竹、菊图谱的熏陶下对兰花越来越向往,后来就在开城新华书店找到了卢思聪先生编著由金盾出版社发行的《兰花栽培入门》一书,时常地去学习增加认识。那个时候《中国花卉报》上就会有很多豆腐干大小的花卉销售信息,其中像四川省洪雅县柳江镇科技花药述春素兰园的芽黄素就是几元一苗,我还向李述春先生购买多次其他的苗木花卉,这个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初。

由于对春兰幽香味和美丽的株形叶态的眷恋,当我在江苏参加工作期间都一直念念不忘。1997年春的某个星期日,我去镇江花市见识了河南人在摆地摊销售不同品名的春兰,只见叶片上用不干胶写上“宋梅”、“集圆”、“龙字”、“汪字”、“祥字”、“绿云”等,于是以5元一兜一下子就买了20多兜。再买点种其他花卉的腐殖土掺配蜂窝煤碴碎,定植于小瓦盆内,摆放在亲戚家的院中屋檐下。这批草倒也长很好,次年花叶具茂,只是这些花都是不香的,令人遗憾。


卢思聪《兰花栽培入门》


许霁楼《兰蕙同心录》


许东生《家养兰花一百问》

后来到处找兰花相关书籍经过恶补兰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全部是河南信阳一带的当地下山草,该地草叶质和形态与香花的春兰是有区别的,这要从细节上来观察。例如,叶片的光泽、糯润和边缘齿的粗细等。第一次购买到这些下山生草虽然是不香,但却收获了很多幽雅的名字,这其中尤以“绿云”最为吸引我。于是,我就在多方打听“绿云”的来龙去脉。终于在花市一家门店中获取到一则重要的信息,“绿云”在97年有人成交3苗草是以2500元一苗成交的,3苗草共计7500元。闻听这样的金额真是令人咋舌,因为我那个时候的工资只有300/月。就是不吃不喝我一年也没有这么多的收入啊!

至此,我知道所买的春兰全部是下山草在冒充铭品了,为了了解这些名字的铭品的由来,不断地深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镇江市兰界前辈卢益民先生。在卢老师的帮助下才接触到了古兰谱《兰蕙同心录》、《兰华谱》、姚氏《兰花》等。我如饥似渴地研读还不够,全部把这些珍贵的兰谱给复印下来,以便日后学习之用。这就是兰文化和“瓣型学说”以无穷的魅力在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处在“瓣型学说”的边缘时还不知道内里的深奥和强大,越往里研究越让我深深入迷。可谓是字字珠玑,蕴含极深。

那个时候才真正接触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宋、集、龙、汪等传统铭品的实草,这时才一发而不可收拾。可是那个时候镇江还没有“绿云”可供引种,于是把希望寄托在2002年向来镇江兜售浙江春兰的绍兴张立新,要他帮我带一株种苗过来。某天他给我带来了16叶非常老的苗并且带一个残叶桩头结构的草共计2000元。我如获致宝般地精心栽培,后来两年张立新在镇江行骗几十万元之巨来看应该是假花了。

2004我于扬州蔡权先生引种该铭品时,才得知他在97年于南通柴油机厂主办的“华东第三届春兰展”见到了冯如梅先生带去出展的唯一一盆带花的“绿云”,当时成交价就是7500元共3苗草。原来当初的传闻出处是来自于这里,人们都说不会空穴来风这是有道理的。通过多年的努力寻找这才如愿以偿引到了正宗的“绿云”老后垄草,由于该铭品特别难以栽培,不容易掌握其性使之经过十多年的栽培直到2016年春开才第一次复花,其开品果然与众不同。


2016年第二盆开品经典的四季兰“绿光登”开品欣赏

2002年是我向外接触扩张的一年,由许东生《家养兰花一百问》找到了福建科技出版社编辑部,由他们提供了许先生的联系方法,在许先生的帮助下接识了中国最早的兰花网站网主,也是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和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主办的《中国兰花》、《兰》、《中国兰花信息》三刊发行部主任彭长荣先生。自此加入《易兰网》管理层和服务部本地化行列。那时镇江的兰友喜欢称我为站长,这也奠定了广交兰友的基础。就在同年的4月上旬我去无锡参加蕙兰展时,遇到无锡《易兰网》服务部的王宪法先生,我们相约过几天后的411日去参加金坛首届蕙兰展,又有缘结识了刘庆松先生,并获赠金坛市兰协成立纪念出汗盆一套大小各一只,至今都在使用着。

2005年是我引种落山新花步履迈得最大的一年,“国香荷蝶”就是4月底结缘的。自从当年学会从中国兰花拍卖网上淘兰花后就像中毒一样,到2007年共花费了几十万元之巨,然并卵,结果99%是假花等问题草,从此金盆洗手不再从网上购买花花草草。在网上拍花的3年里只淘到一棵绿蕙飘门新花,那就是经过多次复花稳定由淮南徐斌先生建议命名的“凤舞”。这是由湖北熊强先生当时上拍两苗弱草一莛残花的草,根系极度伤残,无人看得上才让我结了缘。

2005年从兰友兰家处引种的新老铭品,没有一棵存在问题,例如于元月7日向安徽合肥龚仁红先生手中引种了春兰“大龙胭脂”2苗带花苞的前后垄连体和一苗单独的老头草,于3月份该连体苗复出经典的开品后,同年926日又去引种第二批两苗连体草。正是“大龙胭脂”引领我艺兰进入崭新的一页,特别感恩!


2016年第二盆开品经典的四季兰“绿光登”开品欣赏

一霎眼的工夫与兰花结缘已经有31个年头了,从农村的凼埂上,到城市小院落的屋檐下,再到阳台和室内及楼顶上,这其中经历了很多辛酸坎坷。从无到有,由假到真,由少到多,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通过几十年的认真学习研究收集新老铭品栽培,手中拥有近200个铭品数量近千盆。通过基数量的增加计划着在新房子的院中搭建一个300-400平米轻钢结构的大棚,这还是定调为爱好,专门种一些自己喜欢的。

在这艺兰的二十年里,立足于兰文化及“瓣型学说”的研究,对兰花的认识也就会沉淀越来越多,加上自己喜欢在栽培上做一些实践并写一些随笔心得,在2009年之前编著了几本兰花小册子,惠及了很多喜爱兰花的朋友们。自从在各大门户网站开通博客后就不再出纸质的书了,这样兰友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网络传播无空隙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智能手机遍及各地,于是在201311月份在好朋友赵正浩的鼓励下开通微信自媒体公众号guolan66166,从最初的1人到如今的成千上万的粉丝聚集,这里正形成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磁场。这里有众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兰家亦有兰界实力派的中流砥柱和一些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兰中新学。这里的兰友来自全球喜爱中国兰花的华人、华侨及国际友人,实现了以中文传递专业兰花知识的跨国界交流。在这里大家增进交流心得体验,互通有无及时资讯,可以实现知识共享,互相帮扶共同成长。这里是一片净土,在有效的管控之下无利益集团五毛水军混淆视听。这里不涉政不涉黄、赌、毒,并且不受任何利益方控制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的纯兰花相关主题的交流传播平台。


2016年第二盆开品经典的四季兰“君荷”开品欣赏

我以前说过一个人知道的叫做秘密,二人以上的事情都不叫秘密了,故该平台在广大的兰友热心帮助下能够采集到兰界中诸多的秘事,例如一棵花的落山始末以及一棵科技草参与不正当吸金出炉始末实情等等。

这里秉着公平、公正、公开,就事论事,不对某个人展开人身攻击的打压态势。严格把关,亦不会对欺骗性事物进行备书。对于原生种新老铭品给于精准的鉴赏和有力的弘扬与推广,并丰富完善档案资料,使之来龙去脉清晰地传承。

并至力于兰文化的弘扬与整理使“瓣型学说”的研究达到一个新局面而努力不懈。坚持星期一至星期五各有一篇新随笔及时推送,与兰花相关的话题体裁多样内容不限。就这样每年约有50万字呈现给大家,给广大读者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亦有最新资讯在引领着大家,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于浩瀚的兰文化和“瓣型学说”来说,我所学到和所做的还只是沧海一粟,这里面的深奥值得我一辈子去研究她,发掘她。

研究“瓣型学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会感觉有点乏味而显枯燥,越往深里去研究发现越来越深奥,越来越博大精深,这就是参与研究者的动力源泉所在。

在兰文化的弘扬和“瓣型学说”专业研究上目前我只是在做着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发心以实现水滴石穿的那一天到来,同时也在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兰界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进来,使这里的正能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造福广大兰界。

我的初心不变,以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来说教后学者,使之少走弯路以免多交学费浪费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

最后,就在本次随笔结束时提出几个问题,并发成投票帖欢迎广大新老兰友积极参与!

提示:投票地点在本文的开头处,可以多选。

说明:第一次投票时间过短,且过于单一很多人未能参与得了,这次重新整理有所调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