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楼梦》看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为何贾府多子孙联姻?

 江山携手 2020-03-28

《红楼梦》中,贾府是个名门望族,有着多重尊贵的身份支撑。贾府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从官场角度看,贾府祖上是开国元勋,贾府自然是开国元勋之后的大户,还爵袭了一等将军的荣耀,位居京东“八公”之首;贾府还是皇亲国戚,有着当贵妃的女儿。

从祖宗礼法角度看,贾府一直注重礼节,宽以待下人,家中没有刑堂、没有镣铐,没有水牢这种为富不仁的折磨法,还给仆人们建立了薪酬制度,按等级发月钱。仆人们犯规后,惩罚的手段,没有生杀予夺这种残酷方式,有的是惩戒的措施,或是扣月钱,或是挨板子,最多撵出府门。

贾府这样封建贵族世家中的典范,家族姻亲谱中,绝大多数是当时的名门望族。贾府选择子孙联姻,这是那个时代,封建贵族世家择偶观起主导作用的结果。

一、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中,门当户对是第一条。

门当户对的择偶观造成了封建贵族世家多是子孙联姻。这样的强强联手,还能让贵族世家达到维护家族势力、扩大社会联系的目的。

在《红楼梦》中,贾府、王府、史府、薛府四大家族的家世门第、家族财富、在朝堂上的政治地位、在社会上的声望都是旗鼓相当的。所以,书中可以看到这四大家族彼此偏好联姻这是门当户对择偶观的现实表现。如贾母,原本是金陵史侯家的小姐,她嫁给了贾府的荣国公长子贾代。又比如,贾府的名片人物贾政,娶了都太尉王公的后人王夫人。又比如,王夫人的妹妹,则是嫁入了有着皇商之称的薛府,成了有名的薛姨妈。

1、门当户对的择偶观是被门第绑架了的择偶观。贵族世家的子孙联姻,说通俗点,就是门第婚姻。门第婚姻的头条就是门当户对的基本原则。婚姻对他们而言,不是精神层面的匹配、吻合,主要是财富和权力的结合、叠加。可见,封建家庭里,当事人的感情需要变得微不足道,必须要在婚姻功利性和社会政治性面前妥协。

2、门当户对的择偶观是被时代风气裹挟的择偶观。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受到官泛的重视。翻阅《周礼》可以发现有着官方关于婚姻事务管理的记载。《礼记》中也指出,婚姻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家族事,还事关国家社稷的稳定和谐。

故而,《礼记》中有句经典的话,由齐家而治国而平天下。所以说,当时,婚姻是一个家族中的大事,长辈在选择时,有惯例、规则可寻。门当户对的婚姻选择,在当时是被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还被写入法令条规。明清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中,对于门当户外的记载举不胜数。

以地方志,这种正统的地方史中为例,如乾隆时期的《翼城县志》当中写着,两户人家相处和谐,最重要的是门第相当,门第不匹配,是绝对不能将就联姻的。光绪年间的《乐亭县志》上这么写着,选择女婿、媳妇,要注重门当户外。

3、门当户对的择偶观是被世俗认同的择偶观。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风气。婚姻这件大事,自然也有。当门户对是当时的主流。在家训、族规中可以看到,如明万历年间休宁县《茗洲吴氏家记》中记载到,门第不对,会被乡里乡亲诟病,当作玩笑。又如清代名臣于成龙的家规中提到,结亲要注重门当户对,不能高攀,也不能将就。

二、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中,维系家族荣耀也是重要的一条。

维系家族荣耀,是看发展前景的择偶观。在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中,原本显赫的封建贵族世家不得不面对没落的悲剧,所以择偶也在跟着发生变化。特别在选择女婿这件事上,当事人未来的政治前途成为了重要衡量标准。

红楼梦中的贾府,经历了由盛转为衰的颓废过程。贾府的择偶标准,也跟着家族地位的变化,有着微妙的改变。特别是贾府的女儿在选择夫婿的时候,没有嫁给史家、王家、薛家,而是选择了同样有着袭爵荣耀的林家贾敏和林如海的家族联姻,就是典型地以维系家族荣耀为出发点的择偶观。

贾母肯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远嫁,下嫁,主要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未来。这是因为,红楼梦中的贾府在朝堂上被边缘化了,以前靠着爵袭一等将军的荣耀很威风。一旦袭爵结束,对贾府在朝堂上的地位来说,打击是重创式的。贾府的荣耀是源于军功,和平年代,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文才,但这是贾府的软肋,贾家三代子孙,都没能靠着读书而转型发展,只能转而靠联姻转型。

林家现在的家境不如贾府富贵,可林如海高中探花,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发展前途无可限量,有着从“被边缘化”转为“手握实权”的趋势。

所以说,看当前,林家是高攀了贾府;看长远,林家的发展前景,必然要比贾府要好上许多。不得不说,贾母在选女婿时,眼睛是毒辣的,眼光是独到的。也不得不说,林如海也是利益的获得者,与贾府结亲,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他的前途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书中,林如海后期平步青云,正好印证了两家联姻,对他是有助力的。

三、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中,家族文化氛围相当也是退而求其次的必要条件。

家族文化氛围,也是封建贵族世家择偶的严苛标准。一方面,外在风气在微妙的变化,嫁娶不拘泥于富贵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地方志、家规中都能窥见一二。比如,乾隆年间的《翼城县志》在记录择偶的门第观念时曾提到,贫富不要作为主要选择条件。

又比如,光绪年间的《乐亭县志》中提及,在选择女婿,或是选择媳妇的时候,要把家庭富有作为备选指标,对于人品选择上要严之又严。又比如,安徽一个大族,在宗规中告诫族人,嫁女儿、娶媳妇不能光看贫富。

另一方面,贾府内在追求得贵气依旧不变。富只要土豪就行,但是贵是要融入血液,这样才能从灵魂中散发出贵族气质来。对于贾府来说,要保住富贵人家的头衔,贵气是乱乱不等丢的。贵气是与家族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

红楼梦中,贾珠并没有娶王熙凤,而是娶了李纨做妻子,就是看重家族文化氛围的典型。王熙凤出生富贵王府,是贾府王夫人的亲侄女,应该说有着先天的优势,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是和贾珠无缘。贾政在位长子贾珠选择妻子时,更看重李纨的家庭背景。

贾纨虽说也是官宦人家,是金陵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但李家财力肯定比不了王熙凤所在的王府。但身在书香门第的她,能够深谙礼法,有着较高的女学修养,是贾府眼中的标准儿媳。嫁入贾府后,贤良淑德的李纨,深得贾府上下的敬重。

受到良好家族文化熏陶的李纨,自觉恪守女德戒律,在年轻丧偶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尽孝道,担负起母亲的责任。在贾府和王府的财富相当的情况下,选儿媳时,并没有把富有看作是必要条件,反而对人文素养更看重些。

四、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中,治理家族能力也是重要条件

贾府在遴选家族子孙配偶时,也很看重当事人的治理家族的能力,这是出于家族可持续发展的考量结果。子孙联姻,能让能力相当的人进入贾府。这样的联姻对象,对家族可持续发展是有帮助的,能帮助打理家族,让家族继续兴旺下去。

贾母就是典型的例子。贾母本身出身在富贵的大家,平时受到大家庭的耳濡目染,智商、情商都很高,最后才能成为荣国府的当权者,延续了贾府的荣耀。

结语

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造成了贾府子孙联姻的结果。联姻能让封建贵族世家之间结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让家族间一荣俱荣。

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有时代风气的印记,受到惯性继承门第婚姻理念的束缚,在为子孙择偶中,顽固恪守门当户对的基本准则,这是从当时典型的、世俗的门第观、权势观、财富观等物质考量出发的。

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也有时代进步的痕迹,受到维新主义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了对品格修养、个人素养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婚姻观,打破了四大家族之间循环往复的联姻坚守。

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世家的择偶观,也受到了家族本位的核心因素影响,封建贵族世家都在走下坡路的趋势时候,贾府为了维系家族势力、家族地位,为了宗族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在择婿时,表现出了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惟富,把政治发展前景作为重要考量方面;在择媳时,表现出理性思考的智慧,把管家理事治理家族的能力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