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文化悠久,能人辈出,但如果说文化界的巅峰,估计要属北宋一代了,宋朝自赵匡胤开创“礼遇士大夫”的先例,推崇文官治国,终其一朝,政治环境均比较宽松和开放,即使有权臣之争,也未出现过大规模诛杀或灭族的迫害,封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均达到了顶峰。 对于文化界更是如此,尤其是公元1000年—1100年之间,著名的文人层出不穷、扎堆出现,这一百年,文化界灿烂如星河、光彩夺目,同时大量文人宽松从政,修身养性治天下的理想,真正得到了实现。 一、 层出不穷的优秀文人 1、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 2、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 3、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 4、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 年) 5、 曾巩(公元1019年-1083年) 6、 晏殊(公元1009-1066年) 7、 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 8、 苏洵(公元1009-1066年) 9、 苏轼(公元1037-1001年) 10、 苏辙(公元1039-1112年) 11、 柳永(公元984-1053年) 12、 黄庭坚(公元1045年-1105年) 13、 秦观(公元1049年-1100年) 14、 周邦彦(公元1057年-1121年) 15、 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 16、 程颢(公元1035年-1085年) ………… 不再逐一列举了,这些著名的文化人物,生活年代都是十分相近的,创作的高峰期间也接近,同时很多人也都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朋友、师生、政敌、对手,上演一幕幕精彩大剧。 二、 文人从政后的成就均较高 王安石、司马光这一对“绝世双雄”,年龄相差2岁,政见迥然,分歧较大,但政治成就均达到了宰相级别,同时,两人相爱相杀,纷争为公,不涉私仇,私德完美,堪称君子典范。巧合的,同一年先后去世,一生冤家,黄泉路继续相伴。 欧阳修、范仲淹也均做到了枢密使、参知政事等阶段,相当于副宰相,居庙堂之高,能够筹划为民,出则地方,亦能平乱治事,亦为文人典范。 至于家喻户晓的苏轼,更是入则为能帝师,出则能为太守,顺境时鲜衣怒马、泥泞时安贫乐道,豁达的人生态度,留下一段段佳话。 至于习惯被认为穷困潦倒的柳永,也是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这起码也都是处级以上的干部了。 三、 结束语 如果你是一个文人,生活在北宋是最幸福的,进可从政、济民、为帝师、治天下,退可衣食无忧、旷达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文人,生活在北宋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与这些优秀的同行们,一起谈诗论词,赏画鉴字,不亦乐乎。 对比一下,明清时期,文人其实是很孤独的,同时代能交流的人太少,比如曹雪芹,能跟谁交流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