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变大了吗? 当股价更便宜时,许多投资者反而认为风险更大了。在传统金融理论中,通常使用波动性来衡量风险,按照这个定义,近期的高波动性确实意味着高风险。 其实市场风险是变小了,而不是变大了。用波动性衡量风险是不准确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应当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股价的连续下跌令投资者蒙受损失的同时,股市波动更大了,但是市场风险变小了。截至3.24日收盘,沪深300的PB回落至2018年底的低位水平,恒指更是整体跌破净资产,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下降了,收益风险比更高了。 但“收益风险比更高”和“马上就会涨”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永远不知道钟摆能摆多远,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回摆。我们能做的是买入并坚定持有收益风险比高的股票,然后等待市场回归正确。 市场风险变小了,而不是变大了 疫情蔓延、经济停摆、股市暴跌,我们面临的风险更高了吗? 在金融理论中,风险被明确地定义为波动性,当波动性变大时,风险就变大了。近期市场的波动水平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也引发了许多投资者对未来的担忧。 但是当市场处于危机期间,投资者往往会高估许多不好事情发生的概率,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发生。 “未然历史“是导致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高估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塔勒布提出了“未然历史”这个概念。 历史的走势有很多种可能,但是我们最终只能看到一种已经发生的历史,我们不能认为最后发生的历史是必然出现的,因此也不能简单的参照历史。 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在参照当前经济状况和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危机的相似性,高估了当前市场面临的风险。 实际上,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最担心的风险应当是发生永久性损失的概率。 截至3.24日收盘,沪深300指数为3625点,虽然与2018年底的2936点仍有一段距离,但是市净率已经回落至1.33倍,到了2018年底的低估值水平。 恒生指数的市净率仅为0.88倍,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0.88元的价格购买账面价值1元的资产。上次恒指破净要追溯到2016年的联系汇率制度担忧,上上次则要追溯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每次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买点。 我们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必须考虑两件事:可能发生的事件和实际发生的概率。现在市场估值更低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更低了,收益风险比更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