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的“国际范儿”(二)—明初朝贡贸易对中国青花瓷装饰纹样的影响 

 灯下悦读 2020-03-28

就中国青花瓷装饰纹样而言,明初朝贡贸易及其所带来的外来工艺文化亦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是阿拉伯文字书法装饰在明初青花瓷上的普遍使用。至迟到公元12世纪,阿拉伯文字书法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品类。它通过点、线的不断变化和搭配组合,使整个布局跌宕起伏,给人以奇妙的节奏感和流畅的韵律美。这种书法装饰被广泛应用到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制作上,使其画面装饰充满了独特的异域风格和异国情调。永乐青花无挡尊,就是以阿拉伯文字书法作为主体装饰纹样的。

永乐青花无挡尊

明正德青花菱形开光纹

其次是植物花卉和几何图案在明初青花瓷上的大量涌现。由于伊斯兰国家“尊奉独一的真主安拉,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在其清真寺中“几乎都是植物和几何图案,而没有人和动物的画像和雕像。但是,阿拉伯的艺术家们匠心独具,利用阿拉伯字母和几何图案,把清真寺装饰得华美壮丽”。伊斯兰文化中的植物花卉图案多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缠枝图案,用柔美的线条将植物的枝叶、花果等有规律地展开,“使之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梦幻之美”。这种装饰风格被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制作所借鉴和汲取,并大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装饰上。

永乐青花缠枝花纹双耳扁壶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执壶

此外,伊斯兰国家向来重视数学,尤其是几何学十分发达,他们创立的几何形装饰体系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几何学抽象思维的独特喜好和深刻理解。当然,几何形图案也被他们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器物等装饰上。随着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青花瓷上的装饰也深受其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几何形图案,如六角形纹、八角锦纹、菱形花纹、圆形开光、八方开光等。

永乐青花扁壶上的八角锦纹

明永乐 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

再次是海水龙纹和海水怪兽纹在明初青花瓷上的不断增多。中国古代各种工艺美术品上使用水波纹的装饰并不少见,但表现的大多是江河湖泊的微波细浪,而真正表现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的海水图案则出现在元代以后,尤以明初的永乐、宣德时期比较多见。龙纹更是中国古代比较常见的图案,几乎在历朝历代的工艺美术品装饰上都有表现,只是元代以前多与云纹搭配使用。龙纹与海水纹搭配而形成的海水龙纹,则出现在元末明初的工艺美术品上,尤以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装饰应用的为多。至于海水怪兽纹,元代以前比较少见,直到明初才大量出现,并且多被应用到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装饰上。海水龙纹和海水怪兽纹在明初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上的广泛应用,很可能与郑和下西洋的所见所闻有关。

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

除了上述所列的装饰纹样外,明初青花瓷上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新式图案,如西番莲纹、波斯菊纹、苜蓿花纹、斑马纹、长颈鹿纹等。这些新式图案的出现,无疑也受到了外来工艺文化的影响,有些甚至直接是对外来装饰纹样的“临摹”。这些受外来工艺文化影响的装饰纹样,主要是通过明初朝贡贸易尤其是郑和下西洋活动获取的,后被国人感知、借鉴和吸收,并被广泛运用到当时中国青花瓷的装饰制作上。这一做法不仅丰富了中国青花瓷的装饰内容,推动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更使当时的青花瓷成为了中外朝贡贸易和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并由此使之具有了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世界史意义。

整理归纳 / 姜 芹

原文作者 / 陈 宁

原文来源 / 《中国陶瓷》2019第8期

《明初朝贡贸易对中国青花瓷制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