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作品的形式

 泊木沐 2020-03-29

(一) 美术与生活

美术是艺术中的一个主要门类。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务,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组成生活的重要部分。中国旅游标志在生活中很常见。其中奔马的原型是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是一件杰出的美术作品。这件美术作品以飞燕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栩栩如生,构思巧妙,注重传神,将奔马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结构融为一体,使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汉代,人们生活离不开马。马被奉为神明,体现民族尊严,是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汉代出现了大量以马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永恒的源泉。美术是人类“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中处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生活千姿百态,世界变化无穷,因此美术作品丰富多彩,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与心理需求。同时可以充实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以《日出·印象》为例,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出现在一个灰绿色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却又充满梦幻色彩,似乎每时每刻都随着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莫奈运用神奇的画笔将看似正常的瞬间视觉印象烙印在了画布上,留下了永恒的光辉。现在美术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它使人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

马踏飞燕

《日出·印象》

(二) 美术的内涵

美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用点、线、面、体、明暗、色彩、空间等基本要素整合形成的美术语言,是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美术是有形的、并占有一定空间的“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同时是用眼睛看的“视觉艺术”。在干变万化的美术现象和美术形态中,面对复杂的美术创作和鉴赏等精神活动,简单概括似乎很难接近美术的本质。因此必须从美术诞生的缘由去探求美术概念的变化,明确美术的内涵,并逐步掌握美术的本质

1. 美术产生之谜

美术源于何时?怎样出现?又是为何产生?这些问题就和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遥远,在学术界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自古以来,人们对美术产生问题的探求就没有停止过,提出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推断和假说,也以此为核心逐渐形成了多种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产生的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集体无意识“多元决定论”等。它们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美术产生的理论,不断促进人们对美术本质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把握美术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具体美术作品的鉴贯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侧面阐述了艺术(包括美术产生的推动力,可以解释许多美术产生的现象,但至今都很难用单一理论完全令人信服地彻底阐明美术产生的原因。因为美术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所以必须以人类起源为前提,实际上也就是产生美学的问题,对其的考证是一项时间跨度大且困难重重的工作。探求美术产生之谜,是了解不断发展的美术的必然,也许答案本身就蕴藏在这种不停地探求中。可以肯定地说,美术产生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人类本能需要,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各种不同的美术产生学说中,“多元决定学说”是目前较为科学和合理的解释。在追寻人类美术产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孕育诞生、发展变化的。尽管原始美术与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从本质上截然不同,但原始美术的形式,不仅展示了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和发展,而且可以看到以后成为美术造型基本法则的一些基本因素的源头。美的果实,是漫长的历史所培育出来

的,这就是美的历程。

2. 不断发展的美术概念

美术的语义随着它自身不断的发展而变换、丰富、明确。在我国,无论作为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和工艺等艺术形式(统称狭义的“美术”),还是作为语言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综合艺术(统称广义的“艺术”),都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最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传入我国的西方“舶来品“。“美术”一词分别是英文"fine arts"、法文 beaux-arts或德文“ kunst"等中文译文,但从引入至今,概念在不断地变换更选。在西方,“美术”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与通常所说的“美术“相对应的只是西方“美的艺术”的概念,西方从20世纪前后至今用的多是“艺术"(art)一词。在国内最早运用“美术”这一术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代表人物有王国维、鲁迅和蔡元培等。当时对“美术”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双重意义。20世纪20年代前后,“艺术”一词才开始取代“美术”成为广义概念,而“美术”则从一个双重性概念变成了一个纯狭义的视觉艺术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义“美术”的概念逐渐被历史掩盖,狭义的概念成了唯一的用法。目前,美术是放在艺术之下的一门独立学科,是集绘画、雕塑、建筑、书法、设计、工艺和民间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美术概念之所以是不断改变的,是因为美术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现象,不停变动的文化形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美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也正是人类探求美术本质的过程。美术概念的界定是相对于艺术及艺术其他门类而进行的,换句话说是对美术具体的种类及变现方式的一种概括。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也是一种物质形态。在历史上,美术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艺术设计、民间艺术、摄影艺术等门类。在中国还包含书法和篆刻艺术从对美术产生问题的探求和对美术概念的不断完善认识中,美术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3. 发展的美术

在对美术产生、美术概念的历史变化有了基本了解,并基本明确美的概念界定后,还要认清美术是不断变化的,树立正确的美术发展观。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萌芽,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的时代背景诞生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远古时期的巨石结构、地画、石刻到文明初期的彩陶艺术、青铜艺术、漆器与建筑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衍变又逐渐产生了雕刻、壁画、帛画、书法、版画、油画及各种手工艺等丰富的美术表现形式,到了现代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要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必须对美术的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这种变化会给人们把握美术的现象与本质带来困难:一方面,人们的认识容易停留在个人原有知识的层面无法接受新的、不断变化的美术;另一方面,容易在面对多变的美术时迷失评判标准,失去甄别的能力。为此要用开放、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多变的美术,对美术的理解必须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而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理解美术,主动地学习美术鉴贯需要的新知识。凡有开拓性的美术作品往往在一开始时得不到公众的接受和理解,原因就在于美术的发展总是超出人们把握的。如20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方案中,世界华裔著名建筑师贝铭设计的那座玻璃金字塔,最初在艺术之都的巴黎受到冷遇。但之后,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普遍觉得不能接受,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到大部分人接受了这座“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如今,卢浮宫前的这座玻璃金字塔,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与埃菲尔铁塔一样的巴黎的标志和象征。必须树立正确的美术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去思考、去理解美术及其现象。因为美术这种发展带来的冲突变化,有时连美术家与艺术批评家都不是马上就能接受和理解的。在我国,从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如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从风格、形式到材料的运用等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体现了发展中的我国当代美术状况。此外,近几年国际大型双年展、文献展中也频频出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国内双年展等前卫性的美展也吸引越来越多地普通大众的关注。从某种意义说,这就是美术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们对这不断发展的美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美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必须正确认识美术发展的必然性,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多变的美术现象,并能以发展的眼光去鉴赏美术作品,更好地观察、理解复杂的美术现象。这是进行美术鉴贯活动的基本前提。

玻璃金字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