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至今未解的绘画之谜:这条鱼是怎么画在陶瓶上的?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29
作者:M·辰

#陶器篇-16#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以及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一直走到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图:伊朗彩陶碗,公元前2800—前2400年;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漩涡蛙纹内彩盆,公元前3000—前2700年,马家窑文化;兰州市博物馆藏)
 
前面说到:原始社会时期彩陶的发明使陶器由普通日用品进入到陶器艺术品之列。而世界各地博物馆所珍藏的这些彩陶遗存,让今天的我们能够有机会去认识并了解那一时期先民们的美术意识与生活情趣。
 
今天,我们将继续欣赏:中国古代彩绘陶器之——蛙纹、神人纹彩陶。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蛙纹陶壶,公元前3000—前2700年,马家窑文化;甘肃省博物馆藏)
 
上古时代,人们对科学的认知有限,往往把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人类的原始信仰。而中国彩陶纹饰中最能体现先民们这种原始信仰的图纹就是鲵鱼纹神人纹(蛙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自然生灵与人相结合,体现了原始信仰中灵魂互通的朴素思想。

(菱格宽带神人纹壶,约公元前2300—前2000年,马家窑文化;甘肃秦安县博物馆藏)
 
神人纹,也称蛙纹,它是由蛙纹逐渐演变而成的变形体蛙纹。其主要特征为人蛙合体、人首蛙姿造型(上图)。

(变体神人纹壶,约公元前2300—前2000年,马家窑文化;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神人纹是马家窑文化中、晚期彩陶代表性纹饰之一。在#陶器篇-14#中我们已知“中国古代彩陶发源于大地湾文化繁盛于仰韶文化巅峰于马家窑文化最后随沙井文化消失于茫茫戈壁中……”马家窑文化以发达的彩陶著称于世,是新石器时代出产精品彩陶最多的地方。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东北部一带,已发掘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有甘肃兰州曹家嘴和青海乐都湾等多处。由于这些遗址所出土的文物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故以首次发现此类文化遗存的马家窑遗址命名之,统称为“马家窑文化”(年代约公元前3190—前1715年)。

(神人纹演变示意图)
 
由上图可见早期的神人纹,其人首蛙身的形象比较明显;之后逐渐图案化,褪去了蛙的脊柱,简化为肢爪纹;最后演化成三角折带纹等。具体来看下列实例:


神人纹壶,公元前2300—前2000年,马家窑文化;兰州市博物馆藏。该神人纹的头部被填充以纹饰且蛙体的脊柱直触地面,此类纹饰带有明显的原始宗教色彩(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


神人纹罐,公元前2300—前2000年,马家窑文化;兰州市博物馆藏。此神人纹仍保留有蛙的脊柱,但人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罐口为首。


上述神人纹罐俯视图。由图可见,罐口代替人首与蛙身共同组合成神人纹。

(变体神人纹罐,公元前2300—前2000年,马家窑文化;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神人纹中蛙的脊柱与人首完全消失,仅剩简化后的肢爪纹。简化的纹饰不仅仅是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信仰思想的变化(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

最后,来看这件精致的鲵鱼纹彩陶瓶(上图)。
 
鲵鱼纹彩陶瓶,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晚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鲵鱼,俗称娃娃鱼。鲵鱼纹是甘肃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特色纹饰,多装饰在彩陶瓶上。观此鲵鱼纹,其头部为人脸形象,双目圆睁,身体弯曲扭转,周身遍布鳞片状网格纹,形象写实生动,具有鲵鱼、人、蛇三者组合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它可能代表了人首蛇身的伏羲形象。


嘿嘿,说得这么热闹!然鹅,关于此鲵鱼纹彩陶瓶至今却尚有一事未解:
 
器身上那些精致、规整的网格纹是怎么画上去的?迄今为止,考古并未发现那一时期绘画所用的笔、尺之类用具出土。
 
小伙伴们,你觉得它是怎么画上去的?如果没有工具,单凭人徒手有可能画出如此规整的网格线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