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牛茶叶:带你了解肉桂茶的制作过程

 火牛茶叶小陈 2020-03-29

肉桂茶,产自福建武夷山,拥有“去绿茶之苦,乏红茶之涩”等特点,属于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从茶性上看,属于半发酵茶,茶性温和,营养物质也非常丰富。那么肉桂茶是怎么制作的呢?下面小陈就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下。

肉桂茶的制作工艺
1、采摘
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伸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一芽3~4叶,对夹叶亦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采摘的要求,掌心向上,以食指勾住鲜叶,用拇指指头之力,将茶叶轻轻摘断。采摘的鲜叶力求保持新鲜,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品质的现象发生。

2、晒青日光萎凋
晒青要求日照温度不宜超过30℃;叶量厚薄要依照阳光强弱而定;晒青时间长短要看茶青叶老嫩、阳光强弱以品种不同而定。制作肉桂晒青以均匀薄摊为原则,具体时间及程度“看青晒青”而定。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顶二叶下垂(或一叶下垂),青气消失,稍有香气发出,减重10%~12%为度。随即移入青间摊凉0.5~1小时,使热气散尽,叶片由萎软恢复到硬挺状态,叶肉、叶脉间水分分布均衡。

3、做青摇青及凉青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从“散失水分”、“退青”到“走水”、恢复弹性,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摊青前薄后厚,摇青前轻后重,灵活掌握。总之,应通过摇动发热促进青叶变化,又要通过静放散热抑制青叶变化。  尤其是,做青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具体做法:茶青移入青间前,均需将茶青摇动数下,然后移入较为密闭、温湿度较稳定(温度25℃左右、湿度70%~80%)的青间。放置青架上,静置不动使鲜叶水分慢慢蒸发,继续萎凋。经1~1.5小时后,进行第一次室内摇青,摇青次数约十余下。用武夷岩茶特有的摇青技术,使萎凋的青叶在水筛内成螺旋形,上下顺序滚转,翻动的叶缘互相碰撞摩擦,使细胞组织受伤,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促进岩茶色、香、味的形成。

4、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炒青时,炒灶火力要极大,锅温逐渐增高至230℃~260℃以上。每锅约0.75公斤左右投入锅中翻炒。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即取出揉捻。
5、揉捻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将炒青叶压于揉捻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200℃~240℃),时间也比初炒短,约半分钟,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经双炒双揉之后的茶叶,即可进入焙房初焙。
双炒双揉技术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中特有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复炒可弥补第一次炒青的不足,通过再加热促进岩茶香、味、韵的形成和持久;复揉使毛茶条索更紧结美观。双炒双揉形成武夷岩茶独特的“蜻蜓头”、“蛙皮状”、“三节色”。

6、初焙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焙房窗户须紧闭,水分仅能从屋顶隙缝中透曳,温度控制在100℃~110℃。将炒揉的茶叶均匀放置狭腰篾制的焙笼中,摊叶厚度为2~3厘米,然后将焙笼移于焙窟上,约10~12分钟,翻拌三次。
7、拣茶
拣去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

8、复焙
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
方法:经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内,每笼约0.75公斤,将其平铺于焙笼上,进行烘焙。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100℃左右,焙至二十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翻茶。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进行第三次翻茶。三次翻茶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茶即成末,说明茶已足干。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
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炖火:即低温慢烘,是武夷岩茶传统制法的重要工艺。

武夷岩茶在焙至足火时,观其茶叶表面,会呈现宝色、油润,闻干茶具有特有的“花果香”、“焦糖香”,为理想之茶。这种焙法独具特色。因此,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有关肉桂茶的制作工艺就介绍这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