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右任的书法与他的碑石收藏

 怡心斋YXZ 2020-03-30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谐音“右任”为名。曾用名刘学裕,笔名“神州旧主”,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他擅长诗词、书法,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

书法对联

他曾说过,“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于右任为表现金石气,加重运笔时下按的力量,加大前行时的阻力,使线条更加沉郁,更加浑厚苍雄。在结体上注重横势,宽博开张,并且强调体势,左右摇曳,“纵复不端正者,亦爽爽有一种风姿。”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章法上不采用传统的“一笔书”,基本上字字独立,很少牵丝映带,维系单字的凝聚力主要来自对比关系,特别是让每个字的结体左右欹侧,产生动态,通过上下左右字的相互配合,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总而言之,点画因金石气而厚重,结体因取横式而博大,章法因强调体势,造型左右倾侧而显得稚拙浑朴,于右任开创了一种重拙大兼而有之的风格面貌。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清以来,帖学大坏,碑学流行,碑学发展的过程先是由邓石如改变运笔方法,逆锋顶着纸面书写,创造出空前厚重的点画形式。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碑石收藏

于右任收藏的主要是古人的墓志碑石。曾以10余万元的资金、2年的时间,搜藏了300余方魏,隋墓志石刻清末民初,洛阳邙山一带出土近万种历代墓志由于外国人勾结走私商大量抢购,文物流失非常严重。

1918年,于右任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时,目睹“如毛群盗满关中,天荒地老文物烬”,“石马失群超海去,宝鼎出现为贼讹”,对珍贵文物的大量散失,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在戎马倥偬之余不忘抢救这部分碑石。

他按毕沅《关中金石记》提供的线索,细心搜求散失的碑石。凡条件许可,总是亲自勘察。实在脱不开身时,便托挚友访录。他曾与同时期在洛阳搜求墓志的友人张达成默契,凡得唐志归张氏,魏志则归自己。他将搜藏的碑石一一编号,集中存放,并请名匠拓成碑帖,以广留传。

鸳鸯七志斋

在寻访碑石的过程中,于右任流传下数十首相关诗词。

如吟咏《广武将军碑复出土歌赠李君春堂》,还有“曳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扶杖寻碑任所之”、“载酒三阳寺,寻碑兴倍增”等诗句。在其藏石中,最受其珍视的是北魏元氏宗室及其他贵族的墓志,它们多成于当时大书法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其中有七对夫妻成双的墓志,于右任便为斋室取名“鸳鸯七志斋”,为这些藏石中最为珍贵的是《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

1933年,于右任以4000银元从洛阳古董商人手中买来一藏石取名“鸳鸯七志斋藏石”。这块石经残石是两面刻。一面刻《周易·家人》迄《归妹》18卦,存286字,另一面刻《文言》和《说卦》,存205字,残石共存491字,是数十年来出土残石中字最多的一块,弥足珍贵。于右任买碑石,有些古董商索价过高,身边人劝他磨磨价。

他说:“这些碑石,上海的日本人和走私商都在收购。你如勒价过紧,他们就会卖给那些人。

鸳鸯七志斋藏石

于右任本想将收藏的墓志运回,但因陇海铁路当时只修到豫东灵宝,还未到西安,运输困难,保护条件亦不理想,故由洛阳陆续运往北京藏于北京西直门菊儿胡同于宅。

1935年日寇兵临北平城下,为使这些珍贵文物不致落入敌手,他委托杨虎城将全部藏石由北京运回西安,无偿捐赠西安碑林。

碑林博物馆

于右任捐赠的这批墓志石刻,经核查为318种,384石。其中,《熹平石经》及黄肠石6种,晋墓石4种,北魏墓志113种,东魏墓志7种,北齐墓志8种,北周墓志5种,隋墓志113种,唐墓志35种,后梁墓志1种,宋墓志3种。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的有北魏墓志《元珍墓志》《穆亮墓志》等。

《元珍墓志》

《穆亮墓志》

这些文物既是研究南北朝隋唐史的珍贵史料,又是研究书风流变的重要书法资料。西安碑林博物馆择其精品陈列于两个墓志廊中,供人们观赏。

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颜氏家庙碑》

>>相关链接

历代高僧书法欣赏丨甘于淡泊,虚空明净

他的书法骈俪流畅,以行书刻碑,唐太宗为第一人

最动情的七幅书法,快来看看他们的小秘密

颜真卿69岁楷书《西亭记》残碑首次面世!

启功说:看到此贴,才懂碑帖

宁静浑穆,虞书妙品|孔子庙堂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