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瓷解

 知味有趣 2020-03-30
2019-06-10 11:35

    日本六古窑

    越前烧(福井县)具有茶色一般凝重的肌肤感与庄重的重量感。

    主要的烧制地点是福井县丹生郡越前町的宫崎地区(旧宫崎村)、织田地区(旧织田町)。越前烧的特点是古朴天然,形态厚重,表现为高温烧制后,薪灰自由地流布在陶器表面,随意,浑朴,带着大地的特征,这种自然釉拥有非常好的手感。

    濑户烧(爱知县)六大古窑中,唯一掌握上釉技术的一处。上釉的高品质的陶器,几乎都被濑户地区垄断。——“濑户物”,至今仍是日本陶器的代称。

    常滑烧(爱知县)六大古窑中最古老的一个。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信乐烧(滋贺县)不规则的线条、风格朴素。

    份量重,质地坚致而不匀。胎土的成分很不纯,是由多种土质混杂、融合,形成不等质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给人以岩石般的感觉。胎土内还混有大小不一的长石颗粒。由于各种土质在烧窑时的膨胀收缩率往往有很大差别,成品多歪扭变形甚至崩裂,而与预想的形状有很大差异。胎体上极易出现窑疵。毋庸置疑,这些情况的产生是当时日本制陶技术落后的产物。烧成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胎内含铁的成分越高,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斑(称作“蛙目”,がいろめ)。

    备前烧(滋贺县)不使用釉,运用“酸化焰”技法创造出一种坚硬、紧绷的暗红色的强有力的质地,是备前烧自古以来的一大特征。

    备前烧所使用的陶土取自于稻田里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铁的成分。因此,陶器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下连续烧几天,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的颜色。另外,师傅利用红松木来烧陶器,红松的灰烬粘在陶器上,就会形成特别的纹样。源自6世纪的备前烧曾是日本茶道必备的用具。不过,到了19和20世纪,人们喜欢色彩鲜艳、上了釉的陶瓷后,备前烧才渐渐被遗忘

    丹波立杭烧(兵库县)据说始于平安时代末期。一开始以生产壶等为主,通过茶人小堀远州指导,在江户时代生产了很多茶具名器。公元16世纪下半叶,统治日本全国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半岛。他在返回日本时,带回了一些陶瓷工匠。这些工匠为日本带来了脚踢式辘轳等制作陶瓷的新技术,这些技术一直传承至今。现在,丹波“立杭烧”陶瓷制造食器、酒器、花器、装饰品、花盆等产品。1978年,它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日本三大名窑

    有田烧(佐贺县)

    17世纪中期,以“柿右卫门”而闻名的带有装饰的有田烧,大量出口欧洲。锅岛烧日本青花中可称为官窑的是锅岛烧(江户时代从伊万里港出口的有田烧被称作“伊万里烧”。)

    九谷烧(石川县) 

    “九谷烧”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中叶,相传是遵照本地统治者前田利治的命令开始制造的。色彩绚丽、设计新颖。

    京烧(京都市)

    又名清水烧。工艺高超,造型华美。以17世纪艺术家野野村仁清创立的彩绘最为有名。

    荻烧(山口县)

    在日本,自古以来被称颂为「一“乐”二“萩”三“唐津”」,萩烧以茶人爱用的陶器而闻名。

    萩烧最大的特色是烧成感低的柔软土质与高吸水性。由于吸水性高,长年使用后茶或酒会渗透,使茶碗色彩,从釉色到胎质均产生变化。此种色彩变化在爱茶人士间被昵称作「茶驯」或「萩的七彩变化」。

    而另一特色为造型及装饰上的简朴感。

    萨摩烧(鹿儿岛县) Satsuma [日] 一种乳色的日本陶器[POTTERY],带有精美的龟裂[CRACKLE]釉[GLAZE]面和精细的彩色和饰金装饰图案。于18世纪末在九州岛的萨摩(萨摩烧半岛是从西南零件射出南部的半岛 Kyūshū 海岛)开始生产。日本鹿儿岛县内据说拥有几千个烧窑,是一个陶艺王国。萨摩烧的原型是秀吉时代来自朝鲜的陶工们制造的

    高取烧(福冈市)高取燒陶起源於黑田如水及黑田長政父子,在文祿及慶長之役的征戰期間遇見朝鮮的八山(高取八藏重真)工藝師父,將他帶回筑前國開設窯場而來。被排名為遠洲七大窯之一,作品的表現有力,形狀端正,釉藥的變化纖細微妙,懾服許多人心,令人愛不釋手。(福岡市無形文化財)

    志野烧

    志野的名称由来据说约1700年时大阪的茶人城宗信将这种茶叶罐命名为“篠”(しの),后改用志野的字样。诞生志野的美浓地方是八世纪开始烧造生活容器的陶瓷产地,为了仿造中国传来的唐物开始制作茶具等容器,十六世纪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掳获朝鲜陶工,给日本传统制陶技法带来变革

    上野烧(福冈县)

    上野烧陶瓷产于福冈县赤池町福知山的山脚下一个叫上野乡的地方。据说公元16世纪下半叶,有一些从朝鲜半岛渡海来的陶瓷工匠,他们的第一批被招募到佐贺县的唐津及其周边地区,后来的就被招募到上野并在这里开凿陶瓷窑。

    织部烧

    “织部烧”是在桃山时代晚期著名茶人古田织部正重然的指导下由美浓陶工生产的茶陶。古田织部比濑户黑更强化了造型的歪扭,在器物的局部挂釉,留出的空白处绘以简练豪放的几何纹饰,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质的对比,构成崭新而有力度的造型。 鸣海织部 造型多方角变异,利用铁釉与铜釉产生黑、赤、绿、褐诸色和胎土中的红土与白土,组成华丽多彩的图案,富于装饰美与异国情调。 总织部  全器挂满铜绿釉,造型多样,有茶陶、文房用、烟管、烛台等。 青织部 在器物局部挂施透明的铜绿釉,空白处用铁釉画上简略的植物或几何纹样,有疏朗明快之美。

    古唐津烧(佐贺县)

    日本早在桃山时代以古唐津窑为首,包括志野窑的黑花纹样的技法,也模仿着磁州窑的彩绘方法。

    小代焼(熊本县)

    细川藩的御用陶器,以茶器为主,其他各种日用器具品种繁多,平成15年(2003年)被指定为国际传统工艺品。其偏深的釉子色调搭配上奔放的外观线条,两者巧妙的结合让小代烧有一种非常朴素的风味。

    小鹿田烧(大分县)

    一子相傳三百年的摩登工藝-小鹿田燒

    位於日本九州大分縣的小鹿田燒被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評為"世界一的民陶"小鹿田燒源自於三百年前的小石原燒.傳統的陶藝做法至今未曾改變.仍維持三百年前的技法及製作方式

    美浓烧(歧阜县)

    日本著名瓷器美浓烧,各色图按搭配,并配有精致木盒,十分具有日本特色。不仅做为餐具十分实用,还具有收藏价值。美浓地区(现在的岐阜县)因为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粘土,所以自古以来就出产陶瓷。相传在公元7世纪,当地就曾构筑陶瓷窑,并生产一种叫做“须惠器”的土瓷器。后来,当地的陶瓷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它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罕见的巨型陶瓷生产地。现在制造的日式陶瓷食器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60%以上。

    三田焼(兵庫県)

    三田市で焼かれた陶磁器

    青磁・染付・赤絵を中心に磁器から陶器まで多岐

    とくに青磁は型押し成形で、三田青磁と呼ばれて名高い

    寛政 11 年(1799)の三輪明神窯跡の開窯をもって、操業を開始

    三輪明神窯跡の開窯時に、京都から欽古堂亀祐が来訪し指導、併せて肥前から陶工を招致

    長崎古陶瓷

    1.平戸焼(長崎県)

    三川内焼(みかわちやき)は、平戸焼(ひらどやき)ともいう長崎県佐世保市で生産される陶磁器である。昭和53年(1978年)に経済産業大臣指定伝統的工芸品の認証を

    2.亀山焼(長崎県)

    3.現川焼(長崎県)

    現川焼製陶的开端是元禄4年(1691)。创始人,来自有田的旧諫早藩被官的他们在甚内,重富茂兵卫田中刑部左卫门宗悦)开的炉遗迹现在也留下来(县指定古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