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理论 | “南国农之问”与学科实践新挑战

 张福涛lu70kpm9 2020-03-30
学科发展的“南国农之问”

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一般常常用“南国农之问”来概括。南国农先生在2011年底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展望论坛”的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红红火火。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事业来说,它是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但是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正在逐渐地衰弱,独立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学科和领域实践唇齿相依,具有互相促进的发展关系。而教育信息化实践领域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之间却存在错位,这一错位由此被命名为“南国农之问”。“南国农之问”充分表达了教育技术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学科人才培养涉及两个维度:一是信息技术作为学与教的工具,二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前者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实践领域,后者所对应的实践则是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由于与生俱来的跨学科特征,这两个维度的学科发展均面临教育信息化实践与教育技术学发展的错位挑战,主要表现可概括如下。

教育信息化维度在指数发展的技术推动下,教育信息化事业处于一种实践带动研究的发展态势,在教育信息化实践中,除了教育技术学专业队伍之外,诸如技术提供者、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者以及教育技术服务提供者,都扮演着主动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参与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由于这些实践的技术前沿性等特征,教育技术学专业队伍并不天然具有学科引领的优势,学科的不可替代性也因此难以真正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维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作为学科培养的目标之一,不仅面临着与其他课程教学论相似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如何取舍侧重的矛盾,更面临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岗位弱势,使得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岗位为培养目标之一的教育技术学丧失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技术发展的速度以及所推动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的速度,均远高于学科发展的速度,这使得学科的发展处于一种快速应对新的变化的局面。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虽已然有出色表现,但以成熟学科的标准看,还显得不够成熟。二是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研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学科侧重的发展,既是一种学科生长性的优势,在发展期间,也往往会表现为以及被解读为学科不成熟的表现。三是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人才去向的培养目标,面临着教师教育往往都会面临的强专业还是强教学能力的矛盾。 

学科实践的新时代挑战

1.教育信息化2.0带来学科研究新任务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核心目标是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时代重点关注质变,注重创新引领、生态变革,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为与教育共生的融合的整体。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五大特征:以“体验”为依归,以“数据”为基础,以“联接”为要义,以“开放”为策略,以“智能”为目标。新形态下的教育,必然会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学校形态等提出挑战,触发现有教育机制发生变革。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2.0所提出的要求,实现2.0时代的教育生态,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课题、新领域和新挑战。

2.人工智能介入改造现有教育教学流程

在“技术与教育的赛跑”这一亘古命题中,技术变革、教育、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此消彼长。人工智能已悄然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人们的生活。个性化教育、跨媒体学习及终身学习将得到智能化的支持。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应用,正逐渐从未来学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介入改造现有的教育教学流程。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介入教育信息化的这一波挑战,带给教育技术学的责任至少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要从变革学校的角度对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计与应用;另一方面,还需要以负责任的学科引领者角色,引导实践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性投入。现阶段,达到实用阶段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计算智能和有限的感知智能范围,要真正实现上述的影响还需要时日。

参考文献:任友群,顾小清.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之问与答[J].教育研究,2019,40(01):141-152.
编辑:yangd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