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失踪39年的建文帝会在明英宗时期出现

 hqc5110 2020-03-30

建文帝影视形象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城,皇宫燃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自此下落不明,有人从火中脱出两具和帝后体型相似尸体,忽悠朱棣,说是建文帝夫妻。

燕王朱棣当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借坡下驴,表演了一场苦情戏,给天下臣民一个暗示——建文帝不幸死于大火,我朱棣顺应天意,合理合法继承皇位。

朱棣称帝后,史称明成祖,永乐皇帝。

永乐帝乐不起来,原因是他认为建文帝压根儿就没死,而是趁乱逃之夭夭,建文帝一日不死,永乐帝就坐卧不安。

《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帝派遣郑和下西洋远航,表面上是宣扬大明威德,实际上,永乐帝的真实目的是“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顺便“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数百年来,关于建文帝踪迹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史》等正史对此讳莫如深,倒是野史记载说得天花乱坠,良莠莫辩。

内心极度恐惧的人,常常会以杀人灭口来慰藉自己,永乐帝就属于这种货色。

永乐帝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建文帝一朝的方孝孺、景清、铁铉、练子宁等忠臣,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反映出永乐帝惊恐不安和忧心忡忡,直到驾崩仍耿耿于怀,不能释然。

朱棣

三十九年后,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建文帝突然有了消息。

清朝初年史学家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记载:“永乐六年(1409年)夏五月,建文帝还滇……”

当时的永乐帝“命太监郑和航海通西南诸国,和数往来云贵间踪迹建文帝,帝东行至善庆里,是月复还滇。”这一时期,永乐帝往返于云贵之间,曾在白龙庵做僧人。

永乐七年(1410年)春三月,工部尚书严震出使安南,曾秘密访问了建文帝,君臣相对哭泣,建文帝说:“何以处我?”

——你打算如何处置我?

严震回答说:“上从便,臣自有处。”——皇上请自便,臣自有办法!

严震哪儿来的办法,左右为难的他最终选择在驿亭自缢而死,建文帝得知消息后,逃离了白龙庵。

永乐二十年(1424年)秋,永乐帝驾崩,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当年冬天,赦免了“奸党族属,并放还家,给还田产。”

同时为方孝孺等人平反昭雪,宣称这些人是忠臣。

明仁宗对靖难遗臣的宽大不仅体现了仁厚,而且向天下暗示,不会再追究建文帝。

当年十月,建文帝来到江南,走访了大臣史彬家,不久又到了宁波“渡莲花洋”。

明仁宗在位一年后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明宣宗在位十年后离世,长子朱祁镇即位,史称明英宗。

明英宗

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建文帝出逃三十九年,当时和建文帝在一起的一个僧人偷窃他写的诗作,找到思恩知州岑英,大言不惭地说:“吾建文帝也!”

岑英“大骇”,立即向藩司通报,上级的藩司火速向朝廷汇报,朝廷命将此僧人“械入京师”,一直保护建文帝的大臣程济也随同僧人进京。

程济和这个假冒建文帝的僧人一同进京,很显然是想试探朝廷的底线,究竟如何处理建文帝。

僧人自称“年九十余”,年龄和建文帝相差太悬殊,当年建文帝只有六十四岁。假冒建文帝的僧人代替建文帝,说出了建文帝的真实请求——“且死,思葬祖父陵耳。”

不久,建文帝真身出现,经过老太监吴亮的确认,明英宗“迎建文帝入西内。”

建文帝入宫后,宫中人称呼他为“老佛”,后来寿终正寝,葬入西山,朝廷对他的陵墓采取“不封不树”。

既没有墓碑,也没有坟丘,正因为如此,建文帝的陵墓最终无法确认,正史也没有记录此事,民间的传说才越传越多,越传越离谱,俨然成了无解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