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阳明利用"心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乱"。 什么是王阳明的“心学”?
那么,王阳明"心学"中的“心理学“思想究竟有多厉害? 我们就通过王阳明平定藩王的叛乱,来看看“心学”的威力。在讲述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社会背景。 朱宸濠为什么要发动叛乱? 第一,朱宸濠的祖先曾被明成祖朱棣欺骗,这让朱宸濠内心不平衡。朱宸濠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五世孙,朱权的后裔。当年,还是藩王的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朱棣为了获得更多兵马,他请求英勇善战的朱权帮助。朱棣对朱权许诺,如果能获得天下,将分一半土地给朱权。 可等朱棣获得了天下,却不提这个承诺了。朱权想退而求其次,去繁华的杭州做王爷,可就连这个请求都被朱棣拒绝了。最后,朱棣只给了他当时还非常贫穷的南昌作为封地。朱权的后代,对此非常不满,但是由于实力悬殊,他们只好忍辱吞声。直到朱宸濠当了宁王之后,他才觉得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呢? 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荒淫无度。这也是朱宸濠决定发动叛乱的第二个原因。正德皇帝将朝政全部交给宦官刘瑾管理,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与后宫嫔妃厮混。《明史》上就记载,说从正德皇帝开始,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宦官刘瑾借着皇帝的名义飞扬跋扈,掠夺百姓的钱财,梃杖对他有意见的大臣,大明朝逐渐丧失了人心。这让朱宸濠觉得只要振臂一呼,人们就会拥戴他。 话说朱宸濠暗中积蓄力量,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经过十年时间,朱宸濠训练了七万士兵,还招揽了众多亡命之徒。1519年,朱宸濠觉得,羽翼已经丰满,他杀掉了江西巡抚和按察使,正式宣布起兵造反。朱宸濠起兵的时候,王阳明在干什么呢?他正路过江西,前往福建出差。当王阳明听说叛乱的消息,立即召集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队伍,其中三分之二是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民兵,可以说,双方的实力十分悬殊。可就在这样实力悬殊的情况之下,王阳明却仅用了43天,就消灭了这支筹备十年的叛军。 他用了什么方法呢? 主要方法就是"心学”中的“心理学”思想。 王阳明分析了敌人的战略。王阳明认为,朱宸濠无外乎有三个计策,上策,是率军直捣京城;中策,则是攻击明朝的陪都南京;下策是让军队留在南昌,在这里建立大本营。如果朱宸濠实行前两个策略,不但叛军数量会不断壮大,同时也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破坏。 于是,王阳明决定,就让朱宸濠留在南昌。他派人四处散布假消息,说有几十万大军正奔赴江西。他故意让人带着调兵的假公文去南昌,让假公文落到朱宸濠的手里。 有人问,朱宸濠会相信这些假消息么?王阳明回答,不需要他相信,至少他会生起迟疑的心,只要他一迟疑,就大势已去了。 果然,朱宸濠疑神疑鬼,最终决定留在南昌,为应战大军做准备。这为王阳明集结部队,留下了宝贵的时机。 最终,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最后决战。这已经是明军在鄱阳湖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一百多年前,朱元璋以少胜多,用2万人大败陈友谅6万人,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王阳明开始对士兵们使用心理战,他命官兵放出十万免死木牌。此时的叛军士兵,也已预感到朱宸濠的反叛不大可能获得胜利。大家拼了命去抢免死牌,希望未来能够以此保命。顿时,朱宸濠的大部队就溃散了。 第二天,朱宸濠收拾残部,组建了一支敢死队,打算做最后一搏。就在双方打得热闹的时候,王阳明命人竖起了一面大旗,上面写:"宁王已擒”。敢死队看领导都被擒了,纷纷投降。最后,朱宸濠束手就擒,被带到京城斩首。有战报显示,王阳明平叛,斩首4459人,烧毁敌船746艘,而自己的士兵只阵亡了68名。 后来,有人问王阳明,你到底用了什么兵法、谋略?
从王阳明用"心学”平定"宸濠之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的时候,我们做事太想获得成功,所以往往就自乱阵脚。因此,我们要学会"冷静”让自己的想法更加客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