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唐的一首边塞诗,结尾10个字像大白话,却激励了无数人投笔从戎

 读书狗子 2020-03-30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自古文武相轻,文士往往鄙夷武人是无脑莽夫,而武将壮士则看不起文人的怯懦酸腐。所以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文臣武将相争的事迹,如廉颇仗着军功看不起蔺相如,秦桧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等等。

《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两首《定风波》很形象地展现出历代文臣武将互轻的画面:

定风波·其一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罗?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定风波·其二

征战偻罗未足多,儒士偻罗转更加。三策张良非软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倨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

诙谐幽默间将文臣武将针锋相对的场景展现得惟妙惟肖,读来仿佛能看到一文一武吵架争个高低的画面。这两首词充分说明了自古文武相轻的现实。

不过,很多时候也有武将敬文臣、文人投笔从戎的和谐。毕竟不论文武,都是报国安民,只是武将沙场御敌更加让人热血沸腾。因而很多有理想抱负的文人都有投笔从戎的想法,渴求沙场征战,抵御外敌报效国家。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的一首《从军行》就表达出书生文人弃笔从戎的渴望: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此诗所描述的是一个书生士子投笔从戎前往边塞从军并参加了一场战斗的过程。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先写边关烽火急报军情紧急,而书生热血难平,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

颔联越过投笔从戎报名从军,直接跳转至从军后随军出塞和与敌战斗的场景:“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主帅领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铁骑大军层层包围敌军要塞。一“辞”显示出庄重严肃,一“绕”便知大军之多。

紧接着颈联开始描述向敌军进攻的战斗场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没有正面的描写,却从风雪和旗鼓的动静侧面衬托战斗的激烈。大雪与战旗纷飞,风声与鼓声狂吼,可以想见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结尾两句诗人没有提到战斗结果是胜是败,但从“绕龙城”和进攻的“鼓声”不难看出,此战已是稳操胜券。故而尾句感慨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肯从军入伍御敌于外为国家建功立业,也胜过做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这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谓是大唐王朝的时代强音,道出了国家之强盛,道出了文人士子们胸怀国家的热血气概。仅此10个字,其气可壮山河,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书生文人平民百姓受此句激励毅然从军入伍报效国家。至今,狗子每每读至此句,都忍不住为此生没有参军而遗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以乐府诗题“从军行”为题,乍一看是乐府诗,实际上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几乎已可算是五言律诗了。《诗薮》中评道:“究其体裁,实为正始”。可见初唐时期的近体诗格律已然成型,接近成熟了。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