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刻楞,在中国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0-03-31

位于内蒙古北部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的中国边境乡村恩和是个俄罗斯民族乡,这里大部分人都有俄罗斯血统,恩和还保留着大量俄式木屋结构——木刻楞民居,及俄式传统服饰、饮食和宗教信仰。图为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老年妇女包头巾的样式,和俄罗斯妇女如出一辙。(图片来源:中新社)

【俄罗斯龙报】4月22日是俄罗斯族最隆重的节日“巴斯克节”的最后一天,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人们欢聚在一座座木刻楞前载歌载舞。

在中国诸多“洋风”建筑中,有一种明显区别于其它建筑物的小型建筑,它是以俄罗斯的建筑样式和装饰风格为典型特征的建筑实例,当地建筑业延续旧称,将其统称之为“木刻楞”。木刻楞是以木质结构为突出特征的俄式建筑形式,随着中俄边境的民间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它承载着俄罗斯建筑在高寒地区的实用性,也保留了俄罗斯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

被称为彩色立体雕塑

木刻楞是典型的俄罗斯族(华俄后裔)民居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

中国网报道,木刻楞的房屋又高又大,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厨房和储藏室。木刻楞也有土木结构的,他们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墙壁很厚,多在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顶倾斜,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门内有过道,过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室内的墙角有土坯垒砌的火墙。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炉,外包一层铁皮,铁皮上抹一层黑油,俗称“毛炉”,是很好的取暖设备。室内陈设比较讲究,卧室摆放着木床或铁床,铁床栏杆雕有花草图象,给人以古雅之感。客厅里的桌椅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虽是铺地砖,但上面又铺有地毯。

比较讲究的俄罗斯乡民在修建木刻楞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当地人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起着防风的作用。木刻楞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般以蓝、绿色居多。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修建木刻楞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凉快。

木刻楞被称之为彩色立体雕塑,在中东铁路沿线个站均常见,精品主要集中在满洲里。

不同凡响的“三部曲”

若是您初到满洲里,漫步在边城的街头,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具有浓郁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木刻楞。它极富雕塑感,被人们称之为“彩色雕塑”。它是人们视觉能观赏到的一个立体形象,也是人们内心能衡量的艺术形象。它给人们以精致和恬静的感受,产生一种磁力,获得异国情调的美感。每当路过木刻楞时,您会不得不去欣赏,或者要站在那里多看上几眼,以饱眼福。

夏日,它在绿荫下,冬日,它在雪的怀抱里,以其生动的艺术语言留住过往行人的脚步。人们在观赏它们时,常常留连忘返,甚至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想要去抚摸或拥抱它一下的欲望。

一座座典雅别致、风姿绮丽、颜色和谐的木刻楞,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当它们溶于周围环境之中时,便构成了一幅城市美的整体画面。

满洲里的木刻楞,主要分布在市南区的二、三街道和市北区天桥下的电报街、头道街、二道街和三道街。当人们漫步在街头欣赏这些木刻楞房屋时,俨然成了一个鉴赏家,按自己的美学观点来进行赏鉴。</P>

木刻楞的建筑用材不外乎石材和木材两大类。但由于对其进行了与众不同的工艺处理和艺术创造,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质感对比。

木刻楞在墙裙之下,一般选用大块石料做基础(水泥勾缝或用水泥抹上),中间是用粗长的圆木叠罗或用宽度不等的长条木板钉就成墙壁;上部房檐、门檐、窗檐是装饰重点,以木材为主,并结合运用了木雕和彩绘等工艺。由此,木刻楞向观赏者展示了上中下“三部曲”:稳重而平滑的下部(石材),质朴亲切的中部(圆木或板材),精细而耐看的上部(板材)。

上部三檐(房檐、窗檐、门檐)上的雕刻和彩绘,它们是木刻楞的装饰趣味中心,也是观赏者的视觉重点。

木刻楞中下部质材的粗糙反衬出了上部材质的细腻;中下部处理手法上的简洁烘托出上部处理手法的繁复,从而在整体上显出细巧中见粗犷,琳琅华丽中透质朴的艺术效果。这“三部曲“情投意合地交响在一起,给人们以精神上和条理上的统一性,使人融溶出一个完美的精神境界,感受到一种纯真而简洁的思想感情。

多种色彩的交相辉映

木刻楞的装饰除了显示出材质固有色彩的不同外,还注重了人为表面色彩的处理。这主要体现在彩画上。彩画一般绘在中部墙体和上部“三檐”的木质材上。通常以同类色为主,中部墙体多为暖色调的黄色或金黄。“三檐”则采用冷色调的蓝、绿、浅绿等。这样使“三檐”的冷色调在中部墙体、大面积的暖色调的映衬下显得清雅秀丽。而房顶多为“人”字形,铁皮涂紫色或棕色,这也是考虑协调房檐下彩绘的艳气所为。

木刻楞从墙基到房顶,多种色彩的交相辉映,从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色彩整体,使观赏者获得一个既朴实又高贵,既对比又调合的效果。木刻楞的抽象与具象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主体雕刻和色彩上,呈现为程式化的布局之中。

其抽象性主要反映在房檐、门檐和窗檐的彩色雕刻上。这些雕刻图像多种多样,做工精细,犹如一朵朵在枝干和绿叶陪衬下盛开的鲜花。

其具象性有平面和立体两种,主要反映出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木刻楞中部的木材质“墙”,无论是用圆木又叠罗或是用长条木板钉就的,这些貌似简单的直线状的连续的美,尤其是“三檐”下的装饰木雕,显得更为精彩。

木刻楞抽象与具象装饰的统一还体现在面积的对比上。木刻楞以其中部大面积的木材质“墙”与“三檐”下小面积具象木雕,形成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此外,窗框、门框装饰线的大量运用,既区分了大小不同的界面,使原来呆板的“墙”的平面图案化、规整化,以达到抽象与具象装饰相互依存而又不显生硬的效果。

经过的观赏者在木刻楞前潜心驻足,细细品味,目睹了那“不同凡响的三部曲”、“多种色彩的交相辉映”和“抽象与具象的鲜明对比”,就会寻找到自己对木刻楞的鉴赏印象——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雕塑,是一个富于感情的雕塑,是一个充满想象的雕塑,是一个充满童话美的彩色雕塑。

在中俄边境线上散落着许多边塞小村,这都是近百年自然形成的屯落,这里的民居大部分是木刻楞、板夹泥住房,别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逐渐外流,许多房舍被荒废,不久的将来消逝,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图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郊外的木刻楞。(图片来源:中新社)

木刻楞搭建起的“中俄情”

我们住木刻楞习惯了,这里冬暖夏凉,住着舒服,也方便拆卸。”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俄罗斯族老人曲德禄说,“俄罗斯民族在额尔古纳地区生活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木刻楞也随着我们在中国有百年了。”

中新社报道,2017年4月22日是俄罗斯族最隆重的节日“巴斯克节”的最后一天,额尔古纳境内的俄罗斯族民们奔走欢聚,在木刻楞里打列巴、喝果酒、舞踢踏……在这座中俄边境小城中,随处可见俄式建筑和“排排站”的木刻楞,见证并续写着一段百余年的“中俄情”。

>额尔古纳地处中俄边境,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是中国华俄后裔最大的聚居地,有华俄后裔7800余人,也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约十七世纪末时,华俄间联姻便已悄然开始。清末民初,俄罗斯人来中国进行采金等生产活动,并在额尔古纳河边建设起木刻楞安家落户,后经多次扩建和政府指导性建设,这一片村庄存续了下来。

“木刻楞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木楔加固,每两根木头中间垫苔藓是冬暖夏凉的‘秘方’。”曲德禄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俄式手艺人之一,他说,“从老一辈俄罗斯族开始,我们的住房就一直以木刻楞为主,现在游客也都愿意住木刻楞。”

前来参加“巴斯克节”的北京游客张鑫感慨不已:“住在木刻楞里,闻着木香入睡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夏天还要再来一次,鸟语花香的小院儿会更惬意。”

木刻楞是俄罗斯族农村传统风格的独门独院式住宅,建筑工艺独特。额尔古纳市文体广电局局长鹿永海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木刻楞保护和传承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对木刻楞房屋、木刻楞制作技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额尔古纳市现有传统木刻楞54户,其中百年木刻楞13户。

2013年,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族木刻楞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俄罗斯族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鹿永海说,“百余年生活在额尔古纳河畔的他们仍保留有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建筑和文化。”

时至今日,中国1.5万余俄罗斯族人口中,额尔古纳境内约占一半,他们居住俄式木刻楞房屋,饮食中西双重性明显,酷爱清洁、花卉和歌舞,既过中国传统节日,也按俄族时令过本民族的节日……

额尔古纳市政府副市长周丽荣表示,近年来,额尔古纳市坚持开展与俄罗斯政府间互访、民间互动等活动,促进与俄方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当地华俄后裔的特有文化。

据额尔古纳政府官方数据显示,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接待中外游客人数从2007年的1.8万人次,激增到2015年的约100万人次。2016年,额尔古纳市接待中外游客483.6万人次。

(编辑:木刻楞,在中国龙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