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秦岭之尖 2020-03-31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当代人的篆刻艺术,要不要拓展更多的资源呢?

记得浙派篆刻大家丁敬曾作诗谓:“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如果偏狭地理解“印宗秦汉”,一味盲目复古,泥古食古不化,只会让篆刻艺术江河日下、古板僵化。

时下流行的书法篆刻展览作品趋势,是各种玩弄花样,色彩缤纷,求野求大,哗众取宠,一旦被入选展览便可获奖、一夜之间就可成名,方寸之间的篆刻作品,缺少了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同样不利于篆刻艺术长远的健康发展。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膂郷” 汉代 玉印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秦汉玉印,清雅雍容,落落大方,从容精准的镌刻技术,传达出刚健挺拔的风格、清新爽朗的韵味,使人如沐春风。玉印结字,自然大方,在平直方正中,蕴含着多变的结构。线条干净整洁,起讫处用方,而篆意尚圆,故而刚柔相济,体态舒展,清刚而不忘婉转。排线紧密,均衡稳健中能巧施圆转,使笔势之间增强往来,活跃印面全局。

古代印章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保持对传统的敬畏和遵循,这才是真正学习传统的基础。取法商周秦汉铜器、汉玉印,应深谙其中谨严高贵之昧,然后才能不拘其形,游刃有余。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妾 女巽(音zhuàn)” 西汉长沙王后白玛瑙印

1926年,浙江温州人方介堪拜赵叔孺为师,成为他篆刻艺术创作的全新起点。在老师赵叔孺的悉心指导下,方介堪篆刻上溯周秦两汉,并以鸟虫篆印和玉印风格作为主攻对象。

精湛的鸟虫篆印。方介堪通过大量摹写,对玉印和鸟虫篆印的分朱布白与篆法构成的独特变化规律有了深刻的领悟,而它们所展露的匀净秀逸和绮丽灵动的艺术风貌,又正与方介堪性情相合拍。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曹 女巽(音zhuàn)” 西汉长沙王后白玛瑙印

方介堪的古文字学功底,也极其深厚,他从《顾氏集古印谱》《范氏集古印谱》《十钟山房印举》等二十一部著名秦汉玺印谱录中,精心挑选、勾勒三百七十余钮古玉印,辑为《古玉印汇》。该谱不单是一部周秦汉魏玉质玺印专题的集大成者,它还参考顾氏旧谱体例,对古玉印逐个详细考订,涉及钮式、著录、递藏、印文考释辨误与艺术特征等内容,显示出方介堪深厚的史学、古文字学功底和超前的审美眼光。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桓驾” 汉代 玉印

《古玉印汇》的编辑,对方介堪个人印风的确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方介堪以“不失古风,不违字理”为前提,“创造性地以严谨的古文字形体与艺术的绘画原理作入情入理的结合”,并运用其行云流水般的刀法,创作了大量的有古有我、精美绝伦的鸟虫篆印,以华丽的姿态重新亮相,并绽放出更为瑰丽炫目的光彩。

方介堪由此成为晚清至民国间,鸟虫篆印领域中“承前启后的枢纽人物”。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利苍” 战国、西汉 玉印

时隔多年,名满天下的金石大家方介堪先生对慕名来访的小青年林剑丹,也从来没有摆任何架子,他亲切平和的语气,让初次见面的年轻人林剑丹,顿时感觉轻松。方先生仔细看过林剑丹带来的印稿,没有说什么,只是转身拿出一本泛黄的《古玉印汇》让他带回去看。

林剑丹明白,方先生是觉得他的印还未入门,于是捧着书,如获至宝而归。

《古玉印汇》是方介堪先生早年的精心之作。1931年出版。书中用勾填法,摹录了明清21家印谱中战国及秦汉玉印的精华,近400枚,分15类,每印每字不差毫发,并著录出处。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战国秦汉玉印专集,在行家中影响很大,但因印数不多,流传不广。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桓启” 战国、西汉 玉印

林剑丹回家后,一再细细翻阅《古玉印汇》,他很想从中窥得篆刻艺术的门径。可反复看来看去,那一方方印章,没能让他看出汉代玉印的“精妙何在”。

几天后,林剑丹就把书还给了方先生。

当林剑丹第二次拿着自己刻的印稿向方先生请教时,方先生还是那句话:《古玉印汇》先拿去看看。

这回,林剑丹将看得懂的玉印一一勾摹,并仿刻了一些印,渐渐才有所领悟。两三个月后,他才将书归还。

随着篆刻技艺的精进,林剑丹越发感到了玉印文字的清雅雍容,落落大方,实为古代印章的精华。

工整细致之后,便是熟能生巧的写意落刀刻印。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比如大宗师吴昌硕、齐白石。

吴昌硕的篆刻印章,虽然也曾受到“皖、浙”两派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得力于秦汉印。其篆刻作品,以近秦印、汉玉印、急就章一路为最好。

这种风格的印章,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修饰,平淡自在,动人心弦。另外,吴昌硕刻的印章边款,也是前无古人的。

单刀直入,看似粗头乱服的齐白石刻印,而实际上,却是趣味横生的现象,在齐白石成熟时期的篆刻印作中,同样表露明显。其实,齐白石先生早年亦是浙派印风的忠实信徒,对于赵之谦的工稳印学习,同样下过狠功夫,只是经过“衰年变法”后,才形成后来的面目。齐白石刻白文,纯以单刀直冲,布局上尤其强调疏密的对比,利用大量横线和斜线的交叉营造平正欹侧相生之势,求取平衡中的不平衡。单字印素来最难处理,平正容易,生动极难,近代善于此道者,缶翁吴昌硕之外,便属齐白石。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程竈” 汉代 玉印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近代圆朱文篆刻大家陈巨来先生琐忆一书,其中一段故事颇为有趣。

讲起旧王孙,都知道是民国时期,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誉的京城皇族画家溥心畲。一日,王福厂的弟子持二枚印章相赠,溥心畲当时所用之书画用印,皆出自陈巨来之手,他只瞟了一眼,就对陈巨来说:“正好缺石头,磨了,你刻。”陈巨来先生看着一旁尴尬的来人,想缓和一下气氛,解释着说,这个还算不错,话还没说完,溥心畲接着说了一句:你不磨,我磨。怎样想,溥心畲都不会真的缺这样一块石头,一句委婉的话,也并不是那么困难说出口,只是这种不想掩饰的文人率真,可爱得一塌糊涂。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我亦有过这样的经历,磨了某名人用名贵荔枝冻石印章刻的一方印,砂纸是新的,磨得很快,三下五除二,印面平整,定稿奏刀,印面效果不错,一时之间,让我想起这个溥心畲的故事来。这样的情形,不禁令人莞尔。古往今来,被磨掉重刻的印石,应该是数不胜数,其中也会有形形色色的故事。此时,我忽然想起了一方印,不同的是,虽原印面被磨去,却成就了一段印坛的传奇故事。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砚山丙辰后作” 清代·吴让之

这方“砚山丙辰后作”是吴让之为好友汪鋆所刻,吴让之为其刻印不胜其数。此方印轻浅取势,不拘成式,是吴让之的一方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其所作行书边款,信手落刃,更入化境。只不过此印吴让之只落了顶款,为何?原因是边款在他刻印之前已经存在了,那么这个边款是谁刻的呢?落款清清楚楚:完白山人!吴让之虽承邓石如衣钵与其一脉相承,却系其再传弟子,二人素未曾谋面,怎么会有如此联袂之作?不觉兴趣盎然,细细品读。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边款: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完白山人刻于邗上寓庐。顶款:完翁旧刻为人磨去。砚山得石。熙载重镌。

由印章顶款吴让之的记述中可知,此印乃邓石如旧刻,可惜印面已为他人磨去,只留下了十六字浑厚爽利的隶书边款。完白山人当日于邗上寓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为何所动,刻下了怎样的印文?也许会略感失落,此生再无缘见到完白山人邓石如刻的原印。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大顺” 山庐篆刻

书法笔意的表达,是邓派篆刻独竖一帜的鲜明特点,吴让之用行云流水般的运刀,以笔意的表现为指归,以轻快流畅重新诠释了完白的刚健婀娜,使完白山人的印从书出得以升华。此石为完白旧刻,为砚山所得,为吴让之再刻,今日印面与边款之面目,不知辗转几许以成,这亦不失为一个完美的结果。

人生无常,更何况是一块印章石头,一切的谋划,都不如这一块石头不经意间所经历的完美,承载记忆如此,亦是天地因缘造化。人生中的留恋与感伤,时时处处,至此亦不应唯存叹息。殊知当下的此时此刻此物,还有此时的你我,即是至善。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山川异域” 山庐篆刻

事业的成功,一靠天赋,二靠勤奋,三靠机遇。有天赋不勤奋,不能成;只勤奋无天赋,亦难成;有天赋又勤奋,还得靠机遇。机遇等待有成之人,但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因而有成之人还要敢于抓住机遇、善于抓住机遇。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黄明” 山庐篆刻

所以,一个有志搞艺术的人,光有立志、决心还不够,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去做。搞艺术的人,不是躺在床上等好条件送上门,而是时刻珍惜当下,努力创造条件,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去搞艺术。如果一定要等到自己条件好了再搞,那么,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理想的条件等着你。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周军之印” 山庐篆刻

山庐印语 ︱ 篆刻印象二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