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身问己,所求何为?

 qiangk4kzk8us4 2020-03-31

人于世,常常以物以人以事观己。

兰草奇石,以物言志;

先哲贤者,以人为镜;

史记更迭,以事寓思。

以修身,求自由。

▲赵孟頫(元)《自画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众生多求他人理解者多,理解他人者少,

得一矛与盾的纠结,终是己心唯己知。

求索不得,怅然若失,不必强求也。

一世苦短,常自省、修身、观己,可以知繁存简,去忧存悦,神思清明。

▲[明]陈洪绶《乔松仙寿》1635

自省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也不是过度自我纠责。

凡事俗扰,多不能如禅佛,笑而不语,听任之。

▲赵孟頫(元)《自画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知事明理,不必辩,无理非为,不与辩。与其与人争辩,不如与己争辩。

不辩无理,不辩他人,不辩不知,于己辩事辩思辩行。

静坐独对,境有两人两心,兀自相谈,上下求索矣。

▲石涛(清)《自画种松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修身,不是程朱理学,只余理灭欲的过度曲解,亦不是一知半解的禅思佛理。

修身,修心、修思、习优而去糟粕是也。

▲董其昌(明)《自画像》藏处不详

前身趋向真理,差半截身高,手伸脚垫不能触之边角,后有心随意动,探求明理,手可擒来,拿到即是。

即便所得只有一二,即能言修身有益,可以求三四。

「万缘堆里客何忙,九点烟中技孰良?

破履踏来山缩脑,空天惊见一人长」

▲高其佩(清)《高冈独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观界也是观己,界起于心,框于心。

界框于己,可求可变,可大可小。随心境膨胀收缩,可进可出,进易出难,出易进亦难。

▲金农(清)《自画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观云,观水,观风,观万象共存,观洪荒观宇宙。

以星河观蝼蚁,以时间观弹指,

以有限观无限,以新生观死亡。

▲华嵒自画像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或是萌生和凋落,

或是占有和欲望,

或是无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自己,

亦或是索求以有限达无限。

界的中心点是认知,边界是可以增减的变量,

以心画圆,范围随认知增减。

▲张大千《自画像》

“事”由人为,“理”寓事中,“界”由心生。

求自省、修身、观己,不必求于得道高境,

本是为己之用,非以普度众生。

▲齐白石《人骂我我也骂人》

以己观己,为己观,

以世观己,以己言世,是为世界观,

以无限观之,无界无边。

▲丰子恺 1949年作

日出日落,四季汐潮,自然之理;

存世有欲,择选有异,人事之理。

世皆理多得寡,但求此生多趋于乐感于趣,少耽于自找烦扰,此方为修身问己之要事。

▲黄永玉(自画像)

▲黄永玉(自画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