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太平县城(现黄山区)迁移六十年回顾(上篇)

 天马行空_一画 2020-04-01

原太平县从老县城仙源迁址新城甘棠已整整60年了,这一个甲子的经历及其发展的变化,笔者作为亲历者、参与者,予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记载,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也是留给后世一笔珍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唐天宝四年(745)始设太平县,至迁址新城甘棠,仙源一直是县治定鼎之地。千百年来,仙源以其自身的地位、条件所创造的不朽的业绩及其所留下真实动人的故事,哺育和教化了代又一代后人,这里已历经1218年。

1958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为解决华东地区电力能源问题,在佛子岭会议上决定兴建陈村水电站,指定安徽省水利厅勘察设计院,负责勘察设计工作,从此,就拉开了太平县(包括石埭县)淹没和移民搬迁的序幕。当时,中国和前苏联是友好邻邦,前苏联方面将中方建陈村水电站定为援建项目,派出专家来安徽作为技术顾问,参与指导勘察和设计工作。

原太平县城(现黄山区)迁移六十年回顾(上篇)

陈村水库建成图

省水电厅勘察设计院,遵照苏联专家勘察结果,决定陈村水电站设计规模是:拦河大坝为砼重力拱坝,坝顶150米。省水电厅勘察设计院以勘设字1155号文,向安徽省委报送了《陈村水库淹设损失调查报告》,称按正常水位150米,将淹没太平县城仙源、石埭县城广阳及夏村、新丰、龙源、七都、和平、乌石、龙门等7个大公社、55个管理区、2多个生产队(村)。淹没耕地110.996亩,淹没房屋42.745幢,淹没青屯公路40公里,及屯芜载波通讯信路等。

太平湖的水面面积,不是现在88平方公里,而是200多公里,湖东码头不是现在的共幸,而是太平县的腹地——三口官庄岭。憧憬一下陈村水电站建成关闸蓄水后,太平湖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吧—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天水一体、混沌冥蒙。如此辽阔宏伟的人工淡水湖,即便不是世界绝无仅有,也可称东方之最!

原太平县城(现黄山区)迁移六十年回顾(上篇)

依照这一庞大的大坝建设方案,太平县城仙源,尤其是石埭县城广阳水位均在150米以下,绝对处于淹没之列。在这种大趋势下,1958年7月29日,太平县成立了太平县区划建筑移民委员会(1963年改称太平县移民委员会),太平县长吕秋山任委员会主任,下设办公室,由县人委办公室主任谢芳金任办公室主任,在有关单位抽调人员负责管理,协调运作境内的移民、安置、基建工作。

1959年1月,芜湖地委决定:太平、石埭两县(当时均属芜湖地区)合并办公,办公地点暂在水位较高太平县城仙源。4月14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国务院第86次全体会议决定:撤消石埭县,除将该县的安凌公社划归祁门外,其余辖区全部归太平县。

1959年11月26日芜湖地委总字(59)865号通知:地委报省委批准,决定太平县城仙源迁甘棠新城。国务院、省委、地委等上级领导机关,这一连来“急急风”式的政令,犹如“十二道金牌”,真可谓“命令如山倒”,使作为个淹没区的县的当家人的中共太平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一班领导们,哪个能坐得稳、睡得着。在甘棠选哪个方位、哪块地盘,辟建个县城,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依山傍水”,这是关系到一个县治未来如何便于施政,关系到城内百姓生活方便等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绝不可匆忙、轻率决定。笔者作为县城搬迁的亲历者、参与者,曾十分清晰地记得当年太平县建城选址时的会议情况:当时中共太平县委对建城选址问题非常重视,曾多次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与会大部分领导和有关单位人员,主张在离现城区两公里的大桥(公社)婆溪河畔建城。认为这里群山环抱,可以形成南依蜿蜒清澈的婆溪河,北临明代建筑古六角楼景区山水一体的城市,并对这种格局列举三大优点:

一、沿河两岸建城,且有古老巍峨的六角楼点缀,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

二、充分利用婆溪河水,解决很大一部分居民饮用水问题(当前太平县没有建自来水,直到1980年5月建立自来水厂,向机关和部分居民供水);

三、这里地域开阔、交通方便(是103省道和218公路交汇点),以后城市可以向沿河两岸发展,并同甘棠老街相衔。

上述三点构想,无论是当时,还是从现在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观赏环境)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即科学、又实际,颇有前瞻性,发展空间大。如果得以采纳,那么,就形成那玉带般的婆溪河依城而流,两岸楼阁鳞次栉比,商贾大厦比邻而建,人流如潮,车水马龙。如今的黄山区城,那将是一种怎样美妙壮观的景象啊!然而,当时的有识之士这一片苦心构想和向往,却被当时中共太平县委一位主要领导,毫不留情的票否决。他认为:大桥地段居民密集,民房连片,拆迁难度大,建城成本高。这位主要领导的理由,以当时的政治气候、经济条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等等来替他想想,其否决也是无可非议的。

太平县新城到底建在甘棠哪里,不容延误,不能迟缓,必须在十一月底以前作出决断。中共太平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对建城城址的选点可以讲是费尽心机,领导们日以继夜组织有关人员,反复勘察,多次研究论证,最后定址在甘棠凤形山八亩塘一带建城(即现黄山区城所在地)。

1959年12月初,中共县委书记赵杏林、县长吕秋山分别主持召开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作移民拆迁动员报告。动员会结束后,不少县直单位就开始行动起来,如:太平中学、林业局、公安局、手管局(后称县二轻局)、邮电局、国营太平旅社(黄山饭店前身)、县医院(第三门诊部)、茶叶公司等纷纷在新城定址的范围内,觅地建房或暂租民房,这些单位自1960年初始,陆续迁至甘棠成为新城的第一批居民。太平中学是上述单位中最率先在甘棠新城东的梨木岭(也称甘棠岗),建起一幢两层楼结构的教学楼(雅称红楼),就在这幢教学楼送走了太平县有史以来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在这幢教学楼的西侧下方(现黄山一中西门),盖了一幢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学生会堂(冠名和平堂),这幢“和平堂“是当时太平县新城里唯一的一座集大型集会、演出等功能的会堂。在新城初创时期,县里召开一些大型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四干会和县举办一些大型文艺会演等)这座会堂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初,太平县城机关上上下下全力以赴,投入紧张有序的进行搬迁准备工作之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所有参与陈村水电站勘察设计工作的前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并带走所有的图纸,加上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面临空前的困难时期。

1962年5月,根据国家经济情况,陈村水电站工程调整定为停缓建项目。

1962年9月17日,安徽省水电厅以勘字1973号通知:陈村水电站工程停缓后,转为地质勘探工作,修改设计,将原设计坝高150米,降为135米。同年10月1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通知:陈村水电站工程项目及施工力量,收归国家水电部领导。

尽管上层形势发生变化,尽管坝高从150米降为135米,比原设计降低15米,但老县城仙源,尤其是县委、县人委及县直机关所在的直街、横街水位高程均在135米以下,也就是说在淹没水位以下,迁城的大政方针决定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中共太平县委,县人委早在1959年11月底前,奉安徽省委颁令迁甘棠建城决定后,就授权县移民基建办公室,在八亩塘区域(即今府东花园、府西住宅区、中通广场花苑、中通商业街带),监造办公楼(县委、县人委各一幢)和干部职工宿舍(平房),1963年8月前基本竣工。

1963年11月15日,县人民委员会机关(含科局室),1963年12月27日,县委机关(含部办委)分两批搬迁至甘棠新城。当时,各种条件同今日根本不能相比,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运输工具),机关搬迁远不如今日个人乔迁的气势和派头:请来搬家公司、装上几大汽车、鱼贯而行。

上世纪60年代初的小县城,运输货车极少,连如今那些即将淘汰的柴油四轮农用车还未问世。人们唯有的是干事能吃苦、工作认真,对上级的政令不折不扣执行的精神。那时期机关办公用具十分简陋,就是桌椅板凳、文件橱、档案箱。搬运时唯一的运输工具是雇请搬运工用板车拉。笔者当时二十来岁,在县人委办公室工作,曾与年龄相仿的同事(现已年届八十,统战部退休干部),同雇请的搬运工一道,参与本单位搬运。从仙源到甘棠7公里路程,我们合拉辆板车,一天两来回,两天就全部完成了本办公室搬迁任务。由于县委、县人委领导机关带头搬运至甘棠新城,许多县直机关也竞相仿效,紧跟行动,一些单位也同我们一样用板车搬迁。当然,也有些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用货车搬迁。一连好几天,仙源至甘棠的路上车水马龙、熙煕攘攘,形成了一股搬运潮,蔚为壮观。到这年底,除县委党校、总工会等因教学办班的教室、礼堂和职工俱乐部等设施尚未完工等个别单位因故仍滞留老县城外,已馨数尽迁新城。

老县城仙源,这座唐朝置县、宋代建城的千年古邑,清末民国时期,城内古建筑几乎全毁于兵燹和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所剩无几。一座宋代绍定一年(1228)建的古城墙,也在上世纪50年代拆毁。现在唯一幸存下来的,是城东清乾隆三十年(1765)建的麟凤桥和城南宋代绍兴十三年(1143)始建的永济桥,它仍遥遥相隔、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尚依稀可见这座千年古城昔日的威仪如今,县直机关迁走,政治中心西移,人走城空。

原太平县城(现黄山区)迁移六十年回顾(上篇)

原太平县城(现黄山区)迁移六十年回顾(上篇)

当你回头再望一眼我们这座遍体伤痕的老县城,作为您的子民,您的最后的守护者,我们不禁无限怅惋、热泪盈眶。在冥冥中我蓦地对老县城仙源面临的境况,产生这样种臆想:历史对我们开了这样一次玩笑:唐天宝四年(745)即一千二百多年前“割泾补太”设置太平县,成就了太平县;一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淹没太平县城和已划归太平县的石埭县城广阳及十几个大公社,兴建陈村水电站,太平县“毁城利泾”以偿当初割地之“孽”,真可谓千年一轮回,何等的公平!

迁城两年后的1965年底,国家水电部再一次修改陈村水电站坝水位高程125米,居民迁移线121米,土地淹没线109米。老县城仙源不淹没了,仙源老县城保住了,但县城已迁,木已成舟,国家水电部这一次修改陈村水电站坝顶水位高程的迟到的通知,无疑是一纸废文,太平县昔日的辉煌只有作为历史来记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