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海鳌山灯会

 文化龙乡 2020-04-01


王海玉皇庙鳌山灯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灯展形式。鳌山灯气势恢弘,体量巨大,叠翠堆金,寓意江山永固,长治久安,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大型灯光景观。

“南京到北京,都知道王海鳌山灯”的俚语,传说至今,说明王海鳌山灯会影响之深远。今春三月,在村东南一公里关老爷庙处,挖出一批石刻文物,更能证明王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王海鳌山灯系旧时用灯彩堆叠成山,象传说中的巨鳌形状。起源有:1、帝创灯说,传说曾是舜帝活动中心,故称舜天集,张氏先祖挥公曾在此造卖弓箭,因其集市声势浩大,故又称震天集、兴隆集,后称谓老人集、龙山大集,其规模东到徐镇镇王定,西到庆祖镇环城,达十五里之遥。相邻展邱村,是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趾,人称展雄王的墓丘地,人们为其护墓,渐成村落为展丘村。传说鳌山灯为舜帝所创,在集市适时与民同乐,流传后世。2、山西洪洞县迁民协技而来,在此落地生根说,发扬光大。3、明代史都堂祭灯说。据传史都堂在进京赶考路途及后来仕途中,屡受王海玉皇隆恩,为答谢玉皇而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并续举鳌山灯会。4、先民智慧创灯说。是说先民为庆贺丰收,祭拜天地,点灯娱乐,由简及繁,逐步发展,早于秦汉,甚至春秋战国,盛于唐宋。

有据可查的现代王海鳌山灯:1、现存2M0.99m“中天立极”木匾,上书刻有“光绪二十八年”及“灯棚会首”字样,是当年曾举办过鳌山灯会的一次实证。2、王海玉皇庙现有两根石明柱,专家鉴定系明代石刻。3、今春三月出土鳌山灯用灯盏1500余只,这是实证。4、现有耄耋老人亲睹鳌山灯盛况。

鳌山灯当时是为玉皇庙玉皇大帝点的,每十二年一轮,届时有两台大戏演出助兴,最末一次是范家大平调和李娃家的大弦戏。还有狮舞,花船、花车、高跷、北阁、抬老四、扳二鬼、打叉,老张背老婆等,一连九天,引的南北东西,富商巨贾、贩夫走卒、官宦士绅、庶民游子,纷至沓来,敬神烧香,祈求保佑,赐福禄寿,升官发财,全家平安健康。

据说,王海的玉皇庙,是八公桥东北角,史家寨的史都堂给盖的。此庙与史家寨的玉皇庙用罗盘统一测定,在同一子午线上,南北相齐,遥相对照。

史都堂官居在明朝年间,他在考官和任期仕途中,屡遭劫难和同僚佞谗,但由于神明的庇护,保佑,总是幸免于难,化验为夷。或得榜高中,或躲过佞臣谗害,反而建功立业与朝廷。史都堂对王海玉皇感铭在怀,遂赠谥立庙为祭。

庙宇正殿三间,廊厦以石柱支撑,(注:此石柱现仍在庙前立着,铭文是:一侧是为:澶通渤海……以下三字被人为损坏看不见;一侧为:洪接燕山锺窦灵),庙顶为二梁起架,上面五脊六兽,盘龙歇山,砖瓦饰件全是专职匠人,专窑烧就的,品质上乘。

殿内正中高台上,端坐玉皇大帝头顶天板,面如金粉,目如朗星,鼻正口方,鬍髯飘然胸前,身披黄袍,双手捧笏,炯视前瞻,完全是一幅威仪天下的神态。他的身后是手搭御伞的金童玉女。前方左右各有手执旌扇的两位仙童,庙宇两厢站有胶泥棉花做胎,彩色塑绘,神态怪异的八大金刚,神情生动,栩栩如生。

殿内前后墙及两廊山墙均有彩绘。两山平梁处是二十八宿,各十四象,东山站象威武庄重,纠纠雄姿,昂扬气势,活灵活现,而西山人物则伸胳膊瞪腿拿姿弄势,各有不同,长鬍短髭,吡牙裂嘴形态各异,形象逼真,令人胆寒。

庙院内左右有两块厚重方碑,西边一方尤为质地细腻光润,每临下雨前,便水洇洇的,自滴水珠,长方形条碑。正殿门前,立有一长方形供奉香烛的四足铁柜,另有两尊长方形条碑。

大门(也叫山门)朝南,高大、雄伟、辉煌、肃穆。

鳌山灯在庙前空地举办,逢会正月初九,这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每逢点灯时,庙前广场就高高地搭起五六丈高的灯棚,棚内又搭起高高的架子,直达棚顶。九尺长两寸宽的木板,两头及中间打孔,用好麻绳四五寸高一层层地穿在一起,拉到架子上,绳用木套,撑住木板,木板子上放灯盏碗。灯碗二寸多高,有好几样,有一种是圆形,中亚腰,腰以下有渐向外斜的圆形底坐,上下粗细差不多,碗口有土鸡蛋那么大,中心有透眼的灯芯桩,便于穿灯捻,灯捻是用新棉絮捻成的,灯碗内添上芝麻油,灯捻用香油炸湿洇透,就可以用明火点燃了。

每逢点灯时,全村青壮年几乎全部被“神”点到使用,按你力气大小,办事能力,分派给你适宜的“神”活,各司专责,有条不紊。有专意伺候玉皇爷的、烧香的、摆供的、添油的、点灯的。还少不了管事的帐房,管家、及打杂的,象打水、做饭、烧火、切菜、买菜、招待等。责任具体明确,谁也不敢懈怠马虎,连磨面户,蒸馍户都是专职的,不能对外交叉。

会上的清规戒律森严,不能逾越雷池半步。被“神”点到的“会工”,一旦到了会上,就必须日夜吃住在会上,不得回家。哪怕是近在咫尺,回家喝口水也不行,会上许多应用“神物”任何人不能占有他用,食用的美馔佳品更不得染指,私人品尝,如若触犯了神会条律,玉皇神特别灵验,冥冥中目光如炬,洞察一切,一定会给你惩罚,或是让你肿脸,肿嘴,或是让你牙疼、肚疼、头疼难忍,让你吃不成、睡不成。让人一看就知你是犯戒律,你只有到“神”前上香,祈祷忏悔,你的症状才会消失,恢复正常,以此引以为戒。

正月里正是闲时候,方园来赶会的特别多,远至周边数百里的游客商户,近至三里五乡村农民,童叟妇儒,绘至沓来。特别是一二百里路的。不管路途多远,时间多长,从没有遭受过风雪的袭击,更没有途中人病,畜病,车毁的灾祸,就连迂到打家劫舍抢劫成性的匪徒,只要说是向王海赶灯会的,都是避三舍或揖让放行,唯恐得罪了玉皇大帝,出行不利。

会上尽管是人员众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可没有挤抗现象,都是谦谦恭让的样子。人多走不了,我站住,让我先走,都这样,自然就不拥护了。

灯棚前二三百亩大的空地,被各种轿车子、马车、太平车、辕车挤的满满当当,光戳起来的鞭杆,就像收割后的麻茬一样多,车挨车、牲口挨牲口,头对头,腚碰腚,驴骡马牛,犊驹公母不受约束,来往游走,可整个车场,无数头牲畜都象稳塔一般,连一个踢咬蹦跳的都没有。

当时庙上有二十亩义地,有会首操办,年年将租金收入积攒起来,再将积攒放贷出去,届时本利回收,再放贷再回收。这样本滚利,利滚利,十二年的积蓄,点一次灯要豁出去。所以每次点灯,都要有几家主户败落。聚敛的钱财花光了,怎能不由富变穷。点一次灯,光芝麻油的香味,方圆就有好几里,顺风能香到十里地外。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会上规模大,时间长、用人多,免不了有磕磕碰碰的事。象饭碗菜碟,特别是无数多的灯盏碗,再小心在意,也有万一失手时,一旦有破碎就立即送到收集处,待灯会结束以后,连同用过的完好灯盏,一同挖坑封埋。到下轮点灯起会时,烧香祷告一番后,再去起挖,竟无一破损,全部完成无缺,而且用多少有多少,仅灯盏一捡就有十几筐。

这样一个历史悠长,规模盛大隆重的盛名庙会,可能是迷信色彩太浓,只延续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年属马),以后再也没有举办过。传说是世道乱了,“混子”在周围砸了好几个会场子,吓的会首不敢办了,再一个也是主要原因,钱贬值,办不起了。解决战争时期,解放军几次在这庙里和隔路东边奶奶庙里做过枪支修造间。

土地改革时,庙地划分给了贫下中农,积攒的钱财也理所当然的分给了穷人,庙里神灵泥胎被拉倒,山门被拆掉,就连院里的石碑也被拉去给黄河堵口了。空下来的庙宇被改为村办小学校,庙内彩绘全被石灰覆盖成了白色。大跃进时,两村分队分家,又将庙宇拆掉,分得的砖瓦木料各自都盖成学校了。这时,神庙荡然无存,仅剩下瓦砾了。

过年时,有善男信女捡拾破砖烂瓦,重垒一鸡窝小庙,直到也没人敢掀掉。一直到集资重建。

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鳌山灯体现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智慧和历史文化风貌

二、灯盏图形展示反映人民群众追求向往美好,倡导忠义孝道,尚礼崇善。

三、王海鳌山灯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继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