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台元宵的热闹事

 馱夫 2021-04-18

闽台元宵的热闹事

图片

明代《上元灯彩图》

元宵是汉民族的大节日,在即将告别新正之际,万民同庆,再度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在闽省,元宵活动并不止正月十五这一日。“自十一夜已有燃灯者,至十三则家家灯火,照耀如同白日……直至二十外”。故言,元宵节“天下有五夜,而闽有十夜”。(谢肇淛《 五杂俎》)

拜天官

跟诸多传统节日一样,元宵也与神祇有关。谢云声的“闽南新年竹枝词”说道:

玉皇诞事闹才完,

又报祈天设祭坛。

几处人家供十四,

始知择日祀三官。

[注]元月十四日夜,为三官大帝诞辰。供祀物品,略同玉皇诞。

元宵所祭的神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三官大帝”,也叫“三元大帝”,分管天、地、水。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据说“三官”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叫陈梼。陈梼聪俊美貌,深获龙王三女芳心,于是自结为室。龙女生三子,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帝好生喜欢,便赐封三子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薇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简称就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官分别诞生在阴历的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信众在这些日子举行庆生活动,也就有了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而三官中以天官为尊,职掌赐福,人称“福神”。求富、求寿者,莫不顶礼膜拜。

“三官”的来历,最正统说法是尧舜禹三圣升级为神,但显然失趣了许多。

图片

同安朝天宫“三元殿”

迎玄坛爷

民间的求财求富,是多途径的。为了让得福的几率更高些,在台湾还“迎玄坛爷”。据传玄坛爷是商代的赵公明,自秦世隐居山中,精修道术,被道家称作“赵元帅”,负责禳灾保安,买卖求财,俗称“武财神”。台俗,“上元日,取其神像,安置竹椅,缚两木作轿状为椅轿,由赤膊壮汉四人舁扛,鸣锣游行。每到商店门首,必燃放爆竹相迎,并以爆竹燃投壮汉,壮汉毫无惧色,谓神附其身,故不怕爆灼。俗谓,玄坛爷畏寒,乃以鞭炮暖之。此夜,商铺燃放鞭炮,一家常达一两小时之久,鸣毕,嘉赏金牌、红包为礼”。(吴瀛涛《台湾民俗》)

图片

漳州年画:财神送瑞

弄土地公

“弄土地公”,即“把土地公安置神明轿,以壮丁担到商家门前'迎弄’,人家便放鞭炮,以示迎谢。因轿在其处进退迎弄,其家可得神佑云”。(吴瀛涛《台湾民俗》)

“弄”在方言中有“戏耍”的意思,土地公在信俗中位居最底层,也最具草根性,被民人戏耍逗乐是必不可免的。

弄龙弄狮

元宵“弄”的,还有“龙”与“狮”:

新年元宵城厢多舞龙灯,以布绘一龙,首尾鳞鬣,冪于篾段,中燃蜡烛。或九节,或十一、十三,人共执之,沿街环舞。舞后随之锣鼓,或南北管。到处庆贺,人家竞放鞭炮以迎之。……又有舞狮,以二人分舞头尾,后随以锣鼓,并有执棍棒刀矛以助威者。(《民国同安县志》礼俗)

台地此俗亦同。台南刘其灼的《元宵竹枝词》中有:

龙灯狮阵逞威风,

雀跃蛇翻气逼空。

锣鼓炮花声匝地,

满街男女乐心同。

台湾赖惠川也有民俗诗:

到处欢迎龙凤狮,

跳梁无状俗偏宜。

一禽一兽一鳞介,

狮鬼横行是意时。

狮鬼前行整阵容,

金狮献瑞庆金瓯。

看来均是元宵景,

未及青龙弄火球。

[注]元宵狮阵,欲向人家舞弄,先下一红贴,大书“金狮献瑞”,狮前一矮子,戴假头,先行跳舞,名“狮鬼”。

图片

邮票:舞龙、舞狮

跳火

所谓“跳火”,即“焚杂柴于旷处,超而越之”(《厦门志》)。谢云声的竹枝词唱道:

征柴取草闹家家,

报道元宵跳虎爷。

独有婶婆能解事,

炭余携去饲肥豝。

[注]十五日,诸宫庙群小,抬出虎爷,向人家取柴,至晚,累柴高烧,俗谓跳火盆。跳火盆余炭,如携去喂猪,谓易肥大。

据说,当年吴真人救治过一头受伤的老虎。老虎被真人感化了,就跟着真人闯天下,最后也跟着修成正果,人称“虎爷”。以后,“虎爷”也成了奉祀保生大帝宫庙的标配。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供奉虎爷的宫庙举行跳火盆的祭祀活动. 前一、二日,宫中执事和一帮青年用小辇抬着虎爷向宫的周围店铺、民居乞讨柴火,积累到数百斤。到元宵节那晚,将柴火堆放在宫庙前,少则一堆,多则二、三堆,此时,由道士念咒祝福,祈求平安,并点燃成篝火。然后,数以十计的青年,竞相飞速轮番从篝火跳过,群众围观喝采,场面热闹,此种活动俗称“跳火盆”。(《海沧区志》)

上元圆

古今广大吃货的关注热点,还在“上元圆”:

厦门的汤圆叫“圆仔汤”,因在上元吃圆仔汤,故称上元圆;因闽南方言“上元”与“状元”的读音相近,故又称“状元圆”。厦门汤圆是南方做法,即吊浆汤圆,是将糯米磨浆吊浆去水得粉团,然后用双手揉滚成小圆球。厦门汤圆有糖水圆仔和扎糖圆仔两种。泉州汤圆称上元圆或状元圆,泉州汤圆的做法别具一格,先将糯米磨浆,吊浆去水后晒成粉状;馅用花生、芝麻、桔皮、猪油、八角粉、白糖、蜜饯细条揉合成小球状,然后放入装有糯米粉的簸箕里,摇旋转动,使馅心沾上一层糯米粉,至成球状即成。(石文年《厦门饮食》)

刘其灼的竹枝词也道:

家家户户吃汤糰,

甜在喉头意在团。

初次月圆呈好兆,

出行常顺居常安。

图片

(清)闵贞《八子观灯图》

灯会

元宵最大的看点,自然是“灯会”。此夜灯火与烟火相映,王步蟾有诗道:

元宵烟火斗繁华,

万点流星万朵花。

蜡烛如椽香似柱,

游人看到月轮斜。

[注]官廨神祠多放烟火,香烛有大于椽柱者。

这种对高香大烛的偏好,可以追溯清道光年代。《厦门志》记载,厦门上元的“庙中香有大于竹竿,烛有大于屋柱者”。

闽方言中,“灯”与“丁”同音。添一灯,就添一丁。和“灯”谐音的,还有“登”。“登”者,登科也。

闽台方言的“灯”与“丁”同音。送灯、添灯、即送丁、添丁。……当年漳泉一带有新嫁女的,要在上元节前,给女婿家送一红一白的两盏“莲花灯”挂在洞房床上帐钩。如果花灯被烛火所焚,就叫“出丁”。红灯失火卜生女,白灯失火卜生男。又,闽台一些地方,已婚未育的妇女,为祈求添丁,在上元期间,去街上鳌山灯棚底下,钻出钻入,叫“钻灯脚”。游灯、饶灯、化灯是儿童们的活动。闽南和台湾等地的孩子,在上元节前就提灯走向街巷,自愿结合队伍,到处游行,叫“游灯”。泉州的游灯到二十日,孩子们就边游边喊“饶灯”。饶灯即熄灯的意思,有的还故意使灯烧掉,叫“化灯”。游灯活动就此宣告结束。(杨纪波《拾遗集》)

彩灯花色繁多,《温陵岁时记》记载,清时市面上出售的灯盏,“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扎通草。作花草人物虫鱼,燃以宝炬,维妙维肖”。随着人类想象力的发展,市面上的彩灯名目越来越多,有莲花灯、骰子灯、鼓仔灯、兔仔灯、关刀灯、柑仔灯、狮球灯、船灯、走马灯等等。

彩灯堆叠如山,如传说巨鳌状,人称“鳌山”。清人曾省《漳州竹枝词》云:

满城灯火巧安排,

竟有鳌山景物佳。

北管南腔听不断,

几番箫鼓过前街。

[按]谓元宵旧俗有看鳌山及弄龙之举。

图片

漳州灯画“皇都市”

灯谜

灯会、灯市,催生了灯谜文化。

文人墨客或明灯悬谜语于通街,谓之“灯谜”,射中者酬以纸笔、果品之属。(《康熙平和县志》)

好事者或为藏头隐语,任人商揣,中则鸣鼓冬冬,出品物相酬奉,谓之“灯猜”。(《民国诏安县志》)

厦门灯谜大师王步蟾的《元夕偕友观灯谜》诗,写出其中乐趣:

火树银花屏不观,

灯前雅俗共盘桓。

纸争一片夸先著,

鼓报三声杂笑欢。

信口乱呼騃贾竖,

攒眉苦索老儒酸。

更深踏月同归去,

仍约明宵取次看。

斗烟火

元夜古时有“金吾不禁”说法。这一日,虽说官民同欢,天下普庆,还给了民众罕有的宽松和自由,却也滋生了不少的冲突和争斗。民间子弟“扮仙狮、竹马、龙灯,庆乡闾,索酒食”,往往“挟势索财不餍,辄起争端,贫民苦之”(《光绪漳州府志》)。

又有“鼠炮”之患。所谓“鼠炮”即火鼠、火炮的合称。康熙版《漳浦县志》曰:“豪门多挟火鼠、火炮,以角胜负”。乾隆版《海澄县志》记录更为详细:

元宵自一夜至五夜,看斗烟火。其斗也,断竹而实火,曰“响莱”,喷可数丈。裹纸杖而实火,曰飞鼠。鼠飞无声色,触人衣始炽,愈扑愈焰,愈遁愈逐。斗者相其势靡影乱,则纵烟奔突。害比焚牛著,头目衣冠皆焦烂。上客竟夜达旦,哄声熌色,雾罩尘笼,人不得趋,路不得辨。虽升平乐事,实恶俗也。

“斗烟火”闹到最后就是“下书约斗”,俗称“相烧”。欢度佳节,欢度出械斗来的,不止元宵“火鼠”惹祸一例。《民国同安县志》说,舞狮队伍常有“执棍棒刀矛以助威者”,“此事起拳馆,常闯祸,官厉禁之”。

掷石

各地又有“掷石之戏”。掷石,也叫“掷石卜兆”或“卜石”。在厦门只不过算是带有迷信色彩的健体活动,上元到宫庙问卜后,“归以瓦石投掷山海,主吉利”(《厦门志》)。但到龙海石码一带,却进阶为“折肱破脑以为乐”:

漳、泉、兴化各属滨海之地,每逢新年有掷石卜兆之习,石码尤盛。始则群孩各据一方,互掷小石,或以头面见血为祥,或以掷不着身为祥。继而丁壮附和,各数十百人,分垒布阵,如临大敌,重伤巨创,亦所不恤。因而滋衅生端,酿成械斗,官府虽严加禁止,然积重难返,视为岁时乐事也。(郑丽生《闽广记》)

乾隆时漳州生员林彖,有诗咏叹:

元春佳日好优游,

底事喧呼掷石头。

此地战争多疫疠,

乡傩古意急宜修。

乾隆三十一年(1766),福建官府布告境内,明令禁止“卜石”。要求地方官员加强督查,各乡族长、房长也须“加意约束”,“如有抗违不遵,掷石滋事者,刻即禀明该地方官按名严拿重究”。看来收效甚微,直到民国此俗才不禁而亡。

图片

清)胤禛《十二月行乐图·元宵观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