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 大黄汤 土大黄

 青青草somjmsyx 2020-04-01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大黄汤

【处方】大黄6克 黄连6克(去毛)黄柏6克 栀子6克(擘)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主天行,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纳豉12克,葱白7茎,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大黄汤

【处方】大黄1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久痢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经验女科》:大黄汤

【处方】大黄、枳壳

【功能主治】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经验女科》


《医方简义》卷四:大黄汤

【处方】生锦纹大黄8钱,生石膏3钱,银花4钱,栝楼子6钱,桔梗2钱,焦栀子3钱,牛蒡子(炒)3钱,苏子2钱,连翘2钱,射干8分(即乌扇)。

【功能主治】通便泄热。主喉症火毒太甚,壮热痰盛,胸痞便秘咽痛水浆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加竹沥1盏,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冲入,徐徐呷下。得出胶痰数碗,痰出便通,可转危为安。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外科学讲义》:大黄汤

【处方】大黄1两,穿山甲3钱,川厚朴3钱,白芷3钱,大枫子仁3钱,花椒3钱,甘草3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水煎,和酒1杯服。令毒气从大便出,7日全愈。

【摘录】《外科学讲义》


《普济方》卷三○七:大黄汤

【处方】牛膝大青草、下马草胡麻草、铁扫草、将军草(如无,用雄黄少许)、槐花头、淡竹叶小青各等分。

【功能主治】毒蛇伤。

【用法用量】上同捣汁,用煮酒调服。将针破伤处,用葱盐汤洗净,将药滓敷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普济方》卷二八四:大黄汤

【处方】大黄1两,木鳖仁半两,甘草节2钱半。

【功能主治】宣热拔毒。主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少酒煎。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四


《普济方》卷一一九:大黄汤

【处方】川大黄2两,山栀子仁1两,朴消2两,连翘2两,薄荷2两(去枝根梗),甘草1两,干葛2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烦躁多渴,唇裂喉闭,目赤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阳明证伤寒发狂,见鬼谵语,大小便秘;一切风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竹叶7片,蜜3匙,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九


《普济方》卷七十四:大黄汤

【处方】大黄(炒令香)1两,细辛(去苗)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芍药2两,青州枣(去核),淡竹叶1分。

【功能主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方中青州枣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


《脉因证治》卷下:大黄汤

【处方】大黄(煨)、皂角、甘草(炙)。

【功能主治】瘰疬瘿瘤,结核。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以麝香瓜蒌仁敷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直指》卷四:大黄汤

【处方】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风(去叉)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脑热,干无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土大黄

 原料

  土大黄30克,丹参15克,鸡内金10克。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忌食辛、辣之品。

  用法

  功效

  据报道,治疗本病20余例均获良效。本方对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均有较好的疗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

大黄

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

【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以根和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作用。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附方】1、流行性乙型脑炎:土大黄鲜叶1~2两,水煎。口服或鼻饲灌服,每天2~3次。高热者可加安乃近;重型或极重型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2、肺结核咯血:土大黄鲜叶7片,水煎服

《中药大辞典》:土大黄

《中药大辞典》在线阅读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Tǔ Dài Huánɡ

【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汪连仕《采药书》),救命王(《慈航活人书》),金不换(《纲目拾遗》),红筋大黄(《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蒿荬(《中医药实验研究》),广角(《福建民间草药》),铁蒲扇、大晕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金莲(《闽南民间草药》),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湖南药物志》),化血莲(《江西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9~10月采收。

本植物的叶(土大黄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状】干燥根肥厚粗大,外表暗褐色,皱折而不平坦,残留多数细根。一般切成块状,断面黄色,可见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味苦。

【化学成份】根含蒽醌类。

【性味】辛苦,凉。

①《纲目拾遗》:"性平。"

②《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辛,性平。"

④《江西草药》:"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

②《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和糖醋捣擦。""治肺。"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⑤《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附方】①治痨伤血:金不换鲜根连叶七钱至一两,百合三钱,冰糖一两。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②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五至七钱,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③治肺痈:金不换草根一两,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

④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

⑦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五钱。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⑧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⑨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一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

《外科正宗》:土大黄膏

【处方】硫黄240克 生矾120克 点红川椒60克

【制法】上药各研为末,用土大黄根捣汁,和前药调成膏

【功能主治】治干湿顽癣,不论新久。但皮肤顽厚,串走不定,惟不痛者

【用法用量】新抓损擦之,多年顽癣加醋和擦,如日久药干,以醋调搽,牛皮癣用穿山甲抓损擦之。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中药大辞典》:土大黄叶

【别名】金不换叶(《纲目拾遗》)。

【来源】蓼科植物土大黄的叶。

【原形态】详"土大黄"条。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酸微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去风散瘀消肿。治肺痈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蠘虫伤,用叶捣涂。治肺。"

②《植物名实图考》:"敷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止血行血散瘀生新,解热。"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头晕清血热。"

⑤《本草推陈》:"治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l~2两;或捣冲冲服。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肺痈金不换叶七片。捣汁,酒煎服三次,不论口臭秽物者皆效。(《百草镜》)

②治春夏跌打疼痛气:金不换叶,捣汁冲酒服。渣加毛脚蟹捣烂敷。如风气,只用渣敷。(《慈航活人书》)

③治肿毒初起:金不换叶五钱,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④治月经不调:土大黄鲜叶五至七枚,水煎,冲甜酒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鲜土大黄叶1~2两,水煎,每日分2~3次口服或鼻

《本草分经》大黄

《本草分经》

大苦大寒,入脾胃肝心包大肠血分,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用以荡涤肠胃,下燥结而除瘀热,能推陈致新,治一切实热血中伏火,峻利猛烈,非六脉沉实者勿用,病在气分而用之为诛伐无过。制熟稍缓,酒浸亦能上行除邪热。

引用:《本草分经》大黄(攻)

《本草易读》大黄

《本草易读》

得酒良。黄芩为使,无所畏,忌冷水,恶干漆。陈久者佳,有锦纹者胜。

味苦,大寒,无毒。入足阳明胃、太阴脾、厥阴肝。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除阳亢之谵语,解实结之满痛。下阳明之结燥,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症结,消痈疽而排脓血。乃荡涤肠胃之峻剂,通利二便灵丹

痈肿热痛,醋合末敷之。(验方第一。)

肿毒初起,同五倍子、黄柏合末,新水调敷。(第二。)

火丹赤肿遍身,磨水刷之。(第三。)

汤火伤,蜜合末敷。(第四。)

冻疮破烂,水合末敷。(第五。)

损伤内瘀胀痛,同当归服。(第六。)

鼻中生疮,同杏仁捣匀,猪脂合敷。(第七。)

口疮烂糜,同枯矾末搽之,吐涎。(第八。)

牙痛龈血,崩落口臭。同生地各切片,合贴之。(第九。)

胃火牙痛,为末,口含凉水,以纸捻蘸大黄末,随左右吹鼻立止。(第十。)

目暴赤痛,同四物汤服。又吹鼻方,乳者五分,没药五分,雄黄三分,火硝一钱,黄丹五分,研细末吹鼻。(十一。)

妇人阴肿痛,酒煎一两服。(十二。)

产后血块,醋熬膏,丸服。(十三。)

食已即吐,同甘草煎服,每一两。(十四。)

热利急痛,脉实,酒煎一两服之。(十五。)

赤白浊淋,每末六分,以鸡子破顶,入药搅匀,蒸熟食,三服已也。(十六。)

骨蒸积热黄瘦,大黄四分,童尿煎服。(十七。)

小儿诸热煨熟,同黄芩蜜丸服。(十八。)

久患积聚,二便不利,上抢心腹,胀满,同白芍丸服。(十九。)

腹中痞块,醋、蜜丸服。(二十。)

妇人室女经脉不通,大黄三钱,烧存性,有实热者生地三钱,为末,空心酒下。又大黄三钱,藿香少许,斑蝥五六个去头足,共为末,每服五六分。先热水漱口令净,即食三枚,将药温酒调服,再食枣三枚。忌惊扰,待腹痛二三阵,经即行,不痛再服。后服平胃散以平胃。此二方必脉人壮强者可用。(二十一。)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浓朴 枳实治腹满痛,大便燥结,脉实。(诸方第一。)

小承气汤 大黄 浓朴 枳实治同。(第二。)

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 甘遂水煎。治结胸,心下石硬,不按亦痛,或硬至少腹,脉沉紧,或潮热。(第三。)

大陷胸丸 大黄 芒硝 葶苈 杏仁丸弹大,每一丸。症同上,兼项强者。(第四。)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黄连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渣服。治心下痞,按之自濡。(第五。)

桂枝大黄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姜 枣 大黄治腹满实痛。(第六。)

大黄硝石汤 大黄 硝石 黄 山栀水煎。治黄胆腹满,自汗,小水不利而赤。(第七。)

大黄附子汤 治胁下痛,发热,脉弦紧。(第八。)

抵当汤 大黄 桃仁 水蛭 虻虫为末煎。治少腹结满,小水自利,发热,脉沉有力。(第九。)

大黄 丸 大黄 甘草 杏仁 白芍 地黄 桃仁 干 虻虫 水蛭 虫黄芩蜜丸服。治腹满而瘦,目暗肌错。(第十。)

下瘀血汤 大黄 桃仁 虫蜜丸弹大,酒下。治产后腹痛在脐下者,亦治经水不利。(十一。)

大黄甘遂汤 大黄 甘遂 阿胶煎服。治产后少腹满,小便微难。(十二。)

大黄丹皮汤 大黄 芒硝 桃仁 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痛,小便不调,自汗,发热,脉迟紧者。(十三。)

泻心汤 大黄 黄连 黄芩水煎。治吐衄血。(十四。)

备急丸 大黄 干姜 巴蜜丸豆大,每三丸。治猝痛,心腹如锥刺。(十五。)

黄散 大黄 甘草(等分)

为末,酒熬成膏。治一切肿毒,痈疖初起。内服酒下,外敷贴之。(十六。)

生军散 为末醋合敷。治一切肿毒,痈疖初起。(十七。)

己椒苈黄丸 生军(一两) 葶苈(一两) 椒目(一两) 防己(一两)

蜜丸豆大,每三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之。治腹满,口舌干燥,此水在肠间,外症不必有水

引用:《本草易读》大黄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大黄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除血中热结之滞。寒热,血中积滞之寒热。破症瘕积聚,凡腹中邪气之积,无不除之。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凡腹中饮食之积,无不除之。

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助肠胃运化之力。安和五脏。邪积既去,则正气自和。

大黄色正黄而气香,得土之正气正色,故专主脾胃之疾。凡香者,无不燥而上升。大黄极滋润达下,故能入肠胃之中,攻涤其凝结之邪,而使之下降,乃驱逐停滞之良药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大黄

《中药炮制》大黄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及根茎。

『常用名』庄黄、纹、香结、生军、熟军。

『产地』青、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立冬前后采挖。

『炮制方法』先将尘洗净,放木桶或盆内,每斤原药用清水4~6两浸润,分二次下,经常上下翻动,如有硬者,再洒上水,润透取出,切直片2厘厚晾干,不宜曝晒。若取其降低寒性,则用酒渍法,每斤原药用酒3两,制法同上。

若取其走行小肠膀胱及湿热隆闭,则用蒸法,每斤药用酒3两,酒入药内渍润,每天翻动,待酒吸干取出,放蒸笼内用武火蒸4小时,熄灭、闷12小时,取出晾干,然后将锅内的水浓缩,拌入大黄内吸尽,取出切片晾干。

也可用酒炒法,每斤药片用黄酒3两,酒入药内润片刻,投入锅内拌炒至焦黄色,此法清热利小便。还有用醋制大黄,制法同上。

大黄炭,取生大黄片置锅内,武火炒至表面呈炭黑色:内心棕黄色为度。用作止泻2~3克较好,剂量不宜大。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闭盖,防霉及虫蛀。

引用:《中药炮制》大黄

《药鉴》大黄

《药鉴》

气寒味苦,气味俱浓,无毒,沉也,阴中阴也。属水与火,入手足阳明经,酒浸入太阳,酒洗入阳明。通闭结灵丹,驱邪实效方。与桃仁同用,则导瘀血。与枳壳同用,则除积气。

入痰火药,更能滚痰。入消食药,即能推陈。生用则通肠胃壅结热,熟用则治诸毒疮疡,久不收口。盖以诸毒疮疡,皆属心火,大黄熟用,则能泻心火,且宣气消肿,而除结热之在上者。

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有推陈致新之功,有斩关夺将之能,故名之曰将军。

仲景用之以心气不足而吐衄者,名泻心汤,正是因肾经不足,而本经之阳,亢甚无辅,以至血妄行飞越,故用大黄泄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则血归经,而自安矣。

夫心之阴气不足,非一日矣,肺与肝俱各受火邪而病作,故芩救肺、连救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肝肺之火既退,宜其阴血自复矣。衍义不明说,而曰邪热因不足而客之,何以明仲景之意,开后人之盲也。大都寒能冷肠胃,苦能泄实热,必须肠胃有实邪者,方可用之。

引用:《药鉴》大黄

《药征》大黄

《药征》

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

【考证】

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以上一方,大黄六两。

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

浓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

大黄甘遂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

大承气汤证曰∶腹满痛者。

大黄硝石汤证曰∶黄胆、腹满、小便不利。

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

大黄牡丹汤证曰∶少腹肿痞。

大黄甘草汤,证不具也。

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

以上九方,大黄皆四两。

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

抵当汤证曰∶少腹硬满。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曰∶心下痞、按之濡。

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

以上四方,大黄或三两、或二两、一两。而亦四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合浓朴、枳实,则治胸腹满。

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柏、栀子,则治发黄。

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学者审诸,仲景方中用大黄者,不止于兹,而以其用之之征,显然着明于兹,故不复游赘也。

大黄 汉土产,有两品,黄色而润实者为良,所谓锦纹大黄也,本邦近者有称汉种大黄者也

引用:《药征》大黄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大黄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使 黄芩为之使无所畏之

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通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因名之曰将军。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大黄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药学》大黄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

【临床应用】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黄等症。

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

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症。

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对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症属于血分实热壅滞的症候,可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

大黄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滞的实症,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山栀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处方用名】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川军、酒洗大黄(用生大黄喷黄酒,烘干后应用,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用黄酒拌匀后蒸熟成黑色,泻下力较缓,能清热化湿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用作通便宜后下。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

《中药学》大黄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

【临床应用】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黄等症。

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

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症。

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对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症属于血分实热壅滞的症候,可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

大黄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滞的实症,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山栀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处方用名】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生用,泻下力猛)

酒川军、酒洗大黄(用生大黄喷黄酒,烘干后应用,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用黄酒拌匀后蒸熟成黑色,泻下力较缓,能清热化湿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用作通便宜后下。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

分。

【按语】1.大黄又称“川军”,性寒苦泄,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使用

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随配伍的不同而发挥它的特长。

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积;配以附子,可温阳降浊;配以茵陈,可清化湿热;配黄芩、黄连,可泻火凉血

2.大黄除内服外,又可外敷治热毒痈肿水火烫伤,也是取它泻火解毒的功效。

3.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4.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方剂举例】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干,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者等症。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细辛。治寒积便秘。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蟅虫。治产后腹中有瘀8血而腹痛者。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治肠痈。(近年来临床上治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加败酱草红藤、生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红藤、瓜蒌仁、赤芍。)

引用:《中药学》大黄

《长沙药解》大黄

《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治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癥瘕,消痈疽而排脓血。

《伤寒》大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三两,枳实五枚,厚朴半斤。治阳明病,胃热便难。以表病失解,郁其胃阳。

阳莫盛于阳明,阳明戊土,从燥金化气,阳旺土燥,肠窍结涩,腑热莫宣,故谵语潮热,手足汗流。胃气壅遏,不得下泄,故脐腹满痛。大黄、芒硝,破结而泻热,厚朴、枳实,降逆而消滞也。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治阳明病,腑热方作。大黄泻其燥热,朴、枳开其郁滞也。

大陷胸汤,大黄六两,芒硝一斤,甘遂一钱。水六升,煮大黄,取二升,去渣,入芒硝,煎化,入甘遂末,分服。治太阳中风,下早而为结胸。

以腑热未实,下之太早,伤其中气。戊土不降,里阴上逆,皮毛未泄,表阳亦陷,阴阳拒隔,结于胸中。寒热逼蒸,化生水气,硬满疼痛,烦躁懊憹。硝、黄泻其郁热,甘遂排其水饮也。

陷胸丸大黄半斤,芒硝半斤,葶苈半斤,杏仁半升。共末之,入芒硝,研如。丸如弹子大,取一枚,甘遂末一钱,白蜜二合,水二升,煮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不下更服。

治结胸项强,状如柔痉。以湿热熏冲,上连颈项。大黄、芒硝,破结而泻热,杏仁、葶苈、甘遂,降逆而泻水也。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麻沸汤一升渍之,去渣,分温服。治伤寒下后复汗,心下痞硬,以汗下伤其中气,阳亡土败,胃气上逆,阻碍胆经降路,结于心下,痞塞硬满。相火既隔,君火亦升,大黄泻戊土而清热,黄连泻心火而除烦也。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大黄一两。治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实痛,属太阴者。

以太阳表病,误下而伤脾气,脾陷木遏,郁生风热,侵克己土,胀满而成实痛。桂枝和中解表,芍药滋乙木而清风,大黄泻己土而消满也。

《金匮》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黄柏各四两,栀子十五枚,水煎,顿服。黄疸腹满,自汗,小便不利而赤。

以黄家湿淫经络,皮毛莫启,是以发黄。今汗孔外泄,水道里郁,表和里实,湿不在经络而在脏腑。法当用下,大黄、黄柏,泻其瘀热,硝石、栀子,清其湿热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加大黄汤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痰饮,水去呕止,肿消痹愈,而面热如醉者。

痰饮服半夏而水去,服杏仁而肿消,若面热如醉,是胃热逆冲,上熏其面。缘足之三阳,自头走足,阳明行身之前,自面而下,加大黄以泻阳明之热也。

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细辛二两,附子三枚。炮用。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以脾土寒湿,郁其肝气,风木抑遏,故胁痛而发热,脉弦而且紧。宜以温药下其结寒,辛、附温寒而破瘀,大黄下积而开结也。

大黄甘草汤大黄一两,甘草一两。治食已即吐者。以土弱胃逆,浊气痞塞,郁生上热,故水谷不下。大黄破其痞塞,甘草培土补中,缓其下行之急也。

《伤寒》抵挡汤,大黄三两,桃仁、水蛭、虻虫各三十枚。水煎,分三服。治伤寒六七日后,表证犹在,脉微而沉,热在下焦,其人发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者。

以表病失解,经热莫达,内传膀胱之腑,血室瘀蒸,是以发狂。宜先解其表寒而后下其瘀血,桃、蛭、虻虫,破其瘀血,大黄泻其郁蒸也。

下瘀血汤,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庶/虫)虫二十枚。炼蜜为四丸,酒一升,煮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瘀血下如肝。亦主经水不利。治产后腹痛,中有瘀血,着于脐下者。以瘀血在腹,木郁为痛。桃仁、(庶/虫)虫,破其瘀血,大黄下其癥块也。

大黄甘遂汤大黄二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煮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治产后水与血结在血室,小腹胀满,小便微难而不渴者。以水寒湿旺,乙木抑遏,水瘀血结,不得通达,故腹胀满,便难而不渴。阿胶清风而润木,大黄、甘遂,下瘀血而行积水也。

大黄牡丹皮汤大黄四两,芒硝四合,瓜子半升,桃仁五十枚,牡丹皮一两。煎一升,入芒硝,煎化,顿服之。有脓当下,无脓下血。

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调,自汗出,时时发热,复恶寒,脓已成,其脉洪数者。以湿寒隔碍,气血不行,臃肿而为痈疽。

营卫郁遏,外寒内热,郁热淫蒸,故肉腐为脓。脓之未成,气血壅塞,则脉见迟紧,脓成结消,气血通达,故见洪数。

未脓可下,脓成宜排。丹皮、桃仁、瓜子,排决其脓血,大黄、芒硝,寒泻其燔蒸也。

大黄苦寒迅利,泻热开瘀,决壅塞而通结闭,扫腐败而荡郁陈。一切宿食留饮,老血积痰,得之即下,心痞腹胀,胃结肠阻,饮之即通。湿热瘀蒸,非此不除,关窍梗塞,非此不开。荡涤肠胃之力,莫与为比,下痢家之停滞甚捷。

酒浸用。

引用:《长沙药解》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