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霸王别姬:灵感源于功夫片,投票决出“程蝶衣”,张国荣改结局

 山鬼光影 2020-04-01

在张国荣塑造过的银幕角色中,“程蝶衣”可谓经典中的经典。他将李碧华笔下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京剧名伶,鲜活地呈现在了大众面前。

在豆瓣,《霸王别姬》名列“豆瓣电影Top250”第二位。在超144万对该片给予评价的网友中,给出五星好评的达81%,换算过来就是超116万人。

《霸王别姬》所讲述的故事,即使是没有看过影片的人亦略知概况。而影片背后的故事,亦颇值得探求。

01 《霸王别姬》原是“同人”作品

《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这一点众所周知。

但李碧华所著的小说,实则是一篇“同人文”。

1970年,一部由狄龙、姜大卫主演的电影上映。影片讲述了京剧武生关玉楼(狄龙饰)于台上唱“界牌关”时发生意外,当场殒命。其弟关小楼(姜大卫饰)得知后赶回,发现兄长的死并不如表面所见,而是被人精心设计的一场谋杀。

之后,关小楼循着线索查找真相,终于手刃仇人报了大仇,自己却也因伤势过重,再也未能回到那个恋慕他的女子身边……

这部影片,就是张彻执导的《报仇》。

《报仇》毕竟让姜大卫捧回了“亚太影帝”奖杯,还成了许多人心头的朱砂痣,一遍遍重温、回忆,并由此被激发出创作灵感。

那时的李碧华还是个初中生,作为《报仇》的拥趸者之一,时隔十多年后,她不仅念得出片中台词,还在因“界牌关”衍生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悲凉心绪中,忆着《报仇》中白衣单衫、人锐如锋的“关小楼”,与罗启锐一起创作出了《霸王别姬》。

这部于1981年播出的电视剧只有上、下两集。

因为罗启锐和李碧华都爱“关小楼”,所以剧中的师兄便叫了“小楼”。又因罗启锐与陈蝶衣相交甚厚,于是便有了“程蝶衣”。

02 “程蝶衣”的人选

《霸王别姬》是先有剧本,后有小说。

李碧华写“程蝶衣”时,便已经将张国荣作为饰演这个角色的首要人选。

罗启锐亦然。

当时,罗启锐已经与张国荣做了沟通,张国荣对这个角色也很有兴趣。但经纪人谭国基唯恐“程蝶衣”的阴柔形象对张国荣个人形象造成影响,坚决拒绝了罗启锐的邀约。

无奈之下,罗启锐选择了自荐的余家伦。但因为余家伦没有戏剧基础,所有都得现学,用罗启锐的话说就是“现场教得好辛苦”。

时隔7年后,“汤臣电影”的徐枫准备拍摄《霸王别姬》电影版。据说当年未能如了心愿的李碧华,提出的首个条件就是一定要让张国荣出演“程蝶衣”,她才肯卖出版权。

徐枫之后找到陈凯歌,双方沟通洽谈后,影片进入筹拍阶段。但在“程蝶衣”的人选上,却出现了分歧。

陈凯歌想要尊龙出演,徐枫则希望请张国荣。

关于尊龙最后“落选”,当事双方有截然不同两种说法。

影片主创方这边指尊龙“耍大牌”,因无法确定尊龙的行程安排,所以需要买多地机票;因尊龙要带两条狗,所以对入住酒店也非常挑剔;其外,还要为尊龙配备保镖、佣人、台词老师、普通话老师、形体老师……

而尊龙那边则称为接《霸王别姬》,他已经大幅降低片酬。某次他打电话过来,与陈凯歌沟通剧本事宜,陈凯歌的态度很是冷淡。他觉得陈凯歌并不是真心想要拍好一部电影,只是利用自己的知名度……

此外,尊龙未能演成“程蝶衣”还有另一个原因。1991年的亚太影展上,徐枫见到了出席活动的尊龙,觉得他脸部线条过于硬朗锋利,与“程蝶衣”的外形、气质都不相符。

包括导演、编剧、出品人在内的几位主创,最后以投票形式来决定。五张“选票”中,张国荣占了4张,以绝对优势获胜。

03 张国荣为演“程蝶衣”付出良多

张国荣的父亲张活海是香港知名的“成衣王”。

或许是与生俱来,或许是家境优越养就,张国荣的身上有一种清贵之气。从这一点来说,他并不符合原小说中的“程蝶衣”。

他演出的“程蝶衣”,即使是那个时代最底层的伶人戏子,却也像一轮不慎染了垢的明月,让人只觉得怜,不觉得污。

1981年的剧版中,余家伦因没有戏剧功底而让罗启锐觉得“教得好辛苦”。同样不具备戏剧功底的张国荣,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弥补了剧版的不足。

当时负责教授张国荣的是程砚秋的传人张曼玲。

张国荣跟着老师,从造手、功架、念白、台步、手势等一步步学起。戏中的“程蝶衣”是不疯魔不成活,戏外的张国荣为了“成”为程蝶衣,从确定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起,就将自己的状态切换了到了“浸入”模式。那时,他无论走到哪儿,都保持“程蝶衣”的举止、神态,请张曼玲随时监督、纠正,发着高烧都还要坚持压腿。

此外,为了从形象上更贴近角色,张国荣刻意改变了自己之前偏随意、豪迈的坐姿;长年健身的他开始减肥,让身形看起来更清瘦;因为本身须眉浓重,他不仅将浓眉修剪剃得秀美,还需要每天刮两次胡须,再用妆粉掩盖。

拍摄期间,法国知名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来京,在《霸王别姬》剧组有过停留。她旁观了三天张国荣演戏,赞他“真是位伟大的演员”。

04 张国荣改写影版结局

虞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红颜美人多薄命”的宿命色彩。

电影的结局,在经历了改变、背叛的人世淬炼后,再度上了妆的霸王和虞姬出现在旧地。一片暗黑中,有光束落下,投在霸王、虞姬的身上。

轮转的时光,便是兵围十万的垓下;失却的往日,便是四面不歇的楚歌。

虞姬抢过了霸王的佩剑,横抹在颈间,一瞬间,玉山倾倒、桃花揉碎,所有的所有,就此云散烟消。

“虞姬自刎”这场戏,是《霸王别姬》中的经典、高潮片段,整个影片所隐藏的悲剧性,在那一刻迸溅满地,每一片碎片都直刺人心。

但影片这个结局与小说并不相同。

小说中,“虞姬自刎”只是程蝶衣的一场“妖梦”。

时隔多年后,段小楼躲在香港的街巷之中,活成了平庸、世俗又面目模糊的“芸芸众生”之一;程蝶衣回归了舞台,带队来香港演出,与段小楼在后台化妆间相见。初时的相对无言后,两个人于澡堂中,隔着朦胧的水汽,渐渐回溯到曾经。

在观众散尽的空荡荡戏院中,霸王与虞姬再度登台。

之后,程蝶衣幻想了自己扮演的“虞姬”夺剑自刎,倒在段小楼怀中,由着生命点滴流逝的情景。 那一刻他“非常非常满足,掌声在心头热烈轰起”,但随即便在段小楼的一句“师弟,戏唱完了”中,发现刚刚的一切,不过是自己幻想出的华丽假象。

影版中,则按照张国荣的意见,让结局终止在“幻梦”中,让小说中的假象成了真。

原著的结局和影版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所不同的,原著是一场无奈的慢炖熬煎,影版是更适合银幕展现的决绝惨烈。

不评判哪一版更好,只能说对应不同的“前情”,书版、影版都是适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