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修学励志 2020-04-01

曾国藩: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诫子书》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藩: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达到尽善尽美,以简朴节约培养高尚情操,不能清心寡欲则无法坚定志向,不能安定清净更别谈远大理想。

曾国藩生平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以德为官,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他在家训中告诫子女:

'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嘈杂和喧嚣扰乱内心,养志心定,守静心清,积德心安。

01

多思不若养志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曾国藩: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孔丘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勇士搏出惊涛骇浪而不沉沦,懦夫停留风平浪静也会溺水,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少年曾国藩并非聪慧过人,历次科举,榜上无名。

一天夜里,曾国藩家中背书,一贼人躲在屋檐下等待行窃,不料贼人等待太久,他仍然没有背会。贼人大怒,现身怒斥曾国藩,背诵文章后扬长而去。事后曾国藩羞愧难当。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此后几十年,他始终把勤俭养志作为人生信条,坚定志向,笃定前行。

心动不如行动,一个目标坚定的人不会因为眼前的困境而退缩,有志者事竟成!

曾国藩一生如此,在教育子孙后代中亦是如此。

在官位升迁,成为'富贵官宦'之家的时候,他要求子女:'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即:早起劳作,不能贪睡,不能随意使唤丫头等。短短11字道出了曾家延绵上百年立志自强的家风家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播下信念的种子,怎能没有收获;挺起志气的脊梁,风雨无法阻挡。

02

多言不若守静

曾国藩: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儒学经典《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境由心造,守静清心。人的一生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物随心转,守护恬淡,快乐简单。

心浮气躁之人,说话缺少逻辑,做人缺少和善,办事缺少耐心。

曾国藩年轻气盛之时,也曾心浮气躁,诸事不顺。

理学大家唐鉴先生特地写了一个'静'字送予他,一番教导后受益匪浅,静坐反思成了曾国藩的每日必修课,很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也在静坐深思中灵感浮现。

为官处世中,曾国藩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事事都要几番静思、反复权衡才定下决心。为了营造宁馨的环境,他常常点上熏香,旁若无人之境正是思绪游刃之时。

猜不透的,无须黯然神伤,洞穿世态者,唯有仙人;看不开的,不要心浮气躁,静谧沉思中,柳暗花明。

在尔虞官场意乱神迷、天朝上国傲慢腐朽的横流中,曾国藩没有浮躁任之,慎独慎危,静心沉思,学西理、办洋务,沉淀中救亡图存。

守静之人,望见的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得到的不是痛苦,而是思考的快乐,胸怀的不是沉默,而是喧闹中的坦然。

灵台清明,如此,静可观变,静能制动。

03

多才不若蓄德

曾国藩: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周易》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有道德之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和生长万物。

宋代杨时在一个大雪之日拜见老师程颐,程颐正在'假睡',他就在门外站了半天。等到雪深一尺时,杨时成了雪人也不离开。从此有了尊师的故事'程门立雪'。

宰相张英邻居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回信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羞愧难当,按照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居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此事亦传为后世佳话。

道德之花之所以绚丽多姿,正因为蕴含着最高贵的灵魂、最圣洁的心灵、最儒雅的气质。

曾国藩一生非常讲究修身进德,他把修身进德作为人生一大财富。

在教育诸弟的信中写到: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的住。他比喻说:今日进一份德,便算积了一份谷,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高尚的灵魂从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在积德行善中涵养,在淡泊名利中强大。

远离自我与自私的桎梏,避开金钱与名利的藩篱,填平明哲保身的沟壑,破除道德沦丧的怪圈,道德之花会更加绚烂多彩。

04

'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至高哲理彰显境界,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养志则养心,守静则宁静,蓄德则心安,必然举千钧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毫,怀天下若捧一芥,人生必将精彩纷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