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意拳(大成拳)训练的思考

 winriman 2020-04-02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编者:韩国的玄德,我的一位文字交,他在中国多年,一直心仪中国武术,大概是所受教育背景的差异罢,谈起中国武术,他的视角和言谈,跟我平时听惯的那些“人云亦云”有所不同,事后想来,其所言并非是独出心裁的奇谈怪论,而多是我们老祖宗曾经说过的话,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与之生疏了!隔膜了!看玄德的文章,透出的想法往往让我有一种“补课”的冲动,补什么?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功课,特别重要的是要补包括佛学在内的中国哲学。我想,没有经过中国哲学训练的底蕴,你就弄不懂中国武术的一拳一脚是在做什么?而这是中国武术的起点,赖以生存的根!

感谢你,提示我想起中国武术之根的韩国朋友!
 
 
如果意拳(大成拳)的训练是“集中”的话,那就会专注,就会按照老师说的要求去练,那正是芗老所反对的,“我让你这么练,你就这么练那就错了”,芗老还有与此相类似的话语:“然非无的放矢而不可”,所以,对“集中”也要吊诡的去理解,即“不集中不成,但是,集中也不成”。

芗老有他的本能论,由于意拳(大成拳)的本能是高级的拳术本能,所以,似乎是可以通过意念与形体的结合训练,从而使本能被训练出来,但问题是,本能一但被训练了,那还是不是本能,在本能被训练的过程中“知觉”很重要,但是“知觉”的状态越好,对身体的控制力会越强,这种状态,实是一种“养成教育”,也可以简单的说成是“动力定型”,但是“知觉”的问题是,“知觉”了“知觉”,那“知觉”之外的“知觉”是不是也要“知觉”,如果在“知觉”中“知觉”了“知觉”之外的“知觉”,那开始时的那个“知觉”还能是“知觉”吗。所以,“知觉”也要用吊诡的思路来看待才好,即无“知觉”不成,但是,真正“知觉”了也是不成。如果不是吊诡的来看待“集中”与“知觉”,那“集中”与“知觉”就会是一种执着,这也是一种拳术训练与拳术思维方式的出尖儿。这应该是芗老所反对的。
 
集中也不行,不集中也不行;知觉也不行,不知觉也不行——这话非常对!

做不到这个境界就是执着。

做到的境界是没有执着。

人可以做到这样的境界,但问题在于:除了用上面的描述来“吊诡”、“玄妙”地解释,还有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可以解释这样的境界?
 
第一 “知觉”和“集中”

“集中”,除去字面“精神集中”的意思,它强调的是“意念”在某一个“点”、一个“部位”或者“全体、所有部分”的一种“保持和停留”。

“知觉”,除去字面“像个摄像头一样的监视器”的意思,它强调的是对“意念的保持和停留”的“观察”。

“知觉”和“集中”就像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时刻紧紧联系为一体的。

“知觉的状态越好,对身体的控制力会越强”——这是以“集中精神“为“集中”、以“像摄像头一样检点”为“知觉”,来理解“知觉”和“集中”而得到的结论。但“知觉”,不是这样简单。

“集中”的范畴在意。

“知觉”的范畴最大,没有之上。

“知觉”分为三个层次:正念,正知,般若(慧),巴利文写成SATI SAMPAJANA PANNA

“知觉”了“知觉”,那“知觉”之外的“知觉”是不是也要“知觉”,如果在“知觉”中“知觉”了“知觉”之外的“知觉”,那开始时的那个“知觉”还能是“知觉”吗”?——产生这样的疑惑,是因为不知道“知觉”的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关连。

以坐禅训练来比喻。在原佛学实修的开始阶段,人在自己的先天本能的“集中”和“知觉”基础上,有意识地在意念的保持和停留过程中不间断地“知觉”——但这个“知觉”有丰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知觉”不相同。而你所说的“好的知觉”、能“加强控制的知觉”,是这些层次中最为开始、最基础的“知觉”——佛学实修练习中,入禅定之前的阶段的“知觉”叫做“正念”;入禅之后,第一到第四禅的三昧为“正知”;第五道第八的三昧为“般若”。但实际上,每一禅阶段又再分层次——再强调一次,不同层次的知觉都不相同——所以用“知觉加强控制身体或者意念”来理解“知觉”,是管中窥豹了,不能得全体、不会知真相。另外,不同层次“知觉”间的递进,也并非一二三四五如此像上台阶一样,上到哪一层就得哪样的“知觉”,而是在一禅中、一禅层次的“知觉”中,二禅层次的“知觉”已经萌芽并起作用,以此类推。

以上的解释不知是否清晰?

但要特别说明的一点:这个解释只是在象征性地说明,“知觉”的含义是如此丰厚,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好的知觉加强控制身体和意念”这样的想法来理解它。那“知觉”到底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建立在非常系统和明晰的理论基础上的概念,要了解这样的理论,“心”、“意”等含义的说明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王芗斋先生也说过,习拳有三:一为健康二为自卫三为理趣——这是有道理的。

另外,再强调一次,“集中”和“知觉”的关系有如“阴阳一体”——这样的概念更是像我们理解“阴阳”一样,嘴上说懂、心里还是一分为二。真正理解“阴阳一体”,也是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本文中,关于“集中”和“知觉”,关于二者有如硬币两面一般不可分割的认识,一点也没有展开。有机会,有兴趣的话,以后分享吧。
 
第二 “本能”

“知觉”和“集中”都有先天本能和后天修养。先天本能的“知觉”和“集中”,各人程度不同。
但仅有先天本能是不够的,需要先天本能之上进而后天修养。修炼初期需要有为的“知觉”和“集中”,“不集中不成”;随着修炼而成就层次递进,有为的积累促成无为的“知觉”和“集中”,“集中也不成”。

王芗斋先生说他们“执着”,是因为他们没有积累到无为的功夫,一直“执着”在有为的功夫。饭一口一口吃,初学的时候,师父必得教的,是如何有而为之;徒弟必得学的,也只能是如何有而为之;但可惜意拳不是别的功夫,只学来这些反倒跑偏了,练不出来师父,不知“不破不立”。

王老师强调“本能”,这个“本能”并不是说先生的高境界就是人天生的本能,而是说在天生本能的基础上,又加上后天从有为到无为的功夫境界。后天的无为之功,就有如老子把“含德之厚”比如“赤子”一样,它们相似,然而不同。

我想王芗斋先生先天应该是极具灵性的,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在精神。但看他求学之路很不容易,说明后天学养修炼的一个过程。所以,王老师说的“本能”不只是天生的本能;也不是“天生的本能被训练出来了”——正如你所说,“本能被训练出来了“,那的确的就不是”本能“了。
 
综上所述,王芗斋先生讲的不要“执着”,可以用不吊诡的方式解释清楚的——本文力图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2020-03-09记于京畿城南)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