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永浩直播带货成为新风口,他是怎么掏空你的钱包的?

 帝呱呱星球 2020-04-03

    一场疫情,让很多行业加速线上化,直播带货也成为全民皆知的新风口。

    直男的“精神领袖”罗永浩抖音首秀,3小时带货1.1亿,但事后被媒体质疑他直播售卖一款有“前科”的虚假广告产品。

    4月1日,中消协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了消费者集中投诉的问题,比如:

    主播夸大、虚假宣传问题、假冒商品和“三无”产品等。

    说的难听一点,现在全民带货的热潮之下,这个行业里也是乱象丛生,无数的智商税产品和垃圾产品在主播的“胡说八道”之下成为抢手的香馍馍。

    前阵子有个网红带货说自己推荐的产品获得过诺贝尔化妆学奖被骂上热搜。

    但不得不说“诺贝尔XX奖”和“全球专利”是网红最喜欢用的词,扯一堆高科技名词让外人不明觉厉,行业内人士却笑掉大牙。

    “直播+消费主义”,越发演变成为一场人为刀俎,你为鱼肉大型收割游戏

    很多KOL根本没亲自用过一款产品,直播里却会说自己一直在用这款,所以皮肤变好了,身材变瘦了;孩子用这一款,成绩提高了,数学拔尖了等等。

    每天来找我们想要合作的智商税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全部都拒掉了。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自媒体,一个教大家财商的自媒体,除了用心帮大家过滤产品,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些套路,这样,你才能在这个消费主义年代省下不少冤枉钱。

    商家的套路:制造焦虑和恐惧
    有一部纪录片叫做《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讲的是商家是怎么掏空大家的钱包的。核心秘诀简单粗暴:就是靠吓唬
     
    利用你的焦虑和恐惧,然后再奉上一个大“杀器”——一个神奇的产品或一种神奇的解决方法。

    说白了,就是利用人们怕老、怕病、怕死、怕穷、怕被别人比下去贩卖焦虑,进而从你的钱包里掏钱。

    就比如你可能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颈纹,但是突然某个节点,大量的媒体通稿都在说不要让颈纹暴露的你的年龄。于是你一照镜子,发现自己颈纹怎么这么明显,接下来,就是疯狂的搜索和购买去除颈纹的仪器或护肤品。


    就比如你的孩子整天活蹦乱跳,说话正常,啥事没有,直播里主播列举一堆问题,说孩子是不是头发发黄啊,是不是有枕秃啊,是不是老是起湿疹啊,是不是有外八字啊,然后再顺势推销一堆产品,你就会赶紧掏腰包。

    不跟大家开玩笑,之前有一个KOL带货一款花草茶,这个主播之前从来没看过这个产品,直播的时候开始大吹特吹,说你们有没有失眠的情况?有没有脸色蜡黄看起来像一个中年大妈?我原来也是这样,结果这个花草茶喝了一个月,腰围变细了,所有人都说我皮肤状态怎么这么好,简直太神奇了。

    结果花草茶瞬间售罄。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为焦虑而触发的消费行为。

    贩卖焦虑,制造恐惧是最好的销售手段,没有焦虑就帮助你创造焦虑,没有恐惧就让你看到恐惧。在孩子教育上面,更是如此:

    你孩子还不会走路?感统失调;

    你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别的孩子都已经全英文对话了,你孩子还不会蹦单词?

    别的孩子已经掌握小学二年级运算了;你孩子还在掰手指头?

    在一次又一次的吓唬中,父母陷入一轮又一轮的消费焦虑里,生怕自己给孩子少买了什么东西,少报了什么班,就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只要能成功吓唬到你,那赚钱就不是件难事了。

    记住:所有的智商税产品都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和焦虑,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

         

    消费主义的陷阱:购买过程符号化


    另外一个掏空你腰包的套路就是“符号化”:创造一堆符号与标签,比如:精致、健康、古法、手作、传统工艺、限量版联名……

    给买买买赋予身份地位、品味情怀、生活方式,你买的不是商品,你买的是阶层。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成年人的谨慎和犹疑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所以如何让成人儿童化,对商品表现出:“我想要,现在就要”的欲望。


    符号化是最好用的武器,比如:

    XX同款;

    贵妇面霜;

    餐椅/纸尿婴儿推车里的劳斯莱斯;

    古法手作,匠心传承;

    再刷一下小x书:

    Chanel和Hermes简直是人手标配,再不济你得用上lamer或者神仙水吧。

    一旦买买买不再是因为你喜欢或需要,而是为了“定义自己的阶层”,定义“我是谁”的时候,你就被符号化了。

    当一个人通过消费来锚定自己是谁,商品就成了人的主人。

         
    消费主义是一场财富大洗劫

    消费是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消费主义是让你买下很多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正常的消费是必须的,是繁忙生活里的快乐与调剂,而消费主义却是一场财富“大洗劫”,通过吓唬和符号化,实现财富转移,让你为一堆自己本不需要的产品拼命工作,给商家打工。

    要想不被消费主义套路,一靠提高对吓唬的免疫力,擦亮自己的眼睛,识别清楚哪些是智商税,哪些是割韭菜的套路;

    二靠提高对符号化的免疫力,身份地位,不是靠消费的商品来定义的,是靠你做了什么,赚了什么来定义的。

    所以不要相信那些煽动你“报复性消费”的鬼话,也不要无脑相信那些每天都在卖卖卖的网红/主播。

    相反,你可以审视一下这段呆在家里的时间,整理一下自己过去曾经买买买的各种商品,哪些被闲置了,哪些是智商税。

    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是你用了KOL同款,孩子就变成怎样,因为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靠买买买成就的,而是靠你和他的共同成长成就的。

    在帝呱呱星球这个平台,我们鼓励妈妈们学习、思考、分享所得、以及提高财商,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因为只有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才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他们去忽悠吧,我们坚定的走自己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