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现代心脏病中的常见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尤以青少年、儿童发病率最高。 本病多在外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现已知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等均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据统计,重感冒后约有1/3的人心脏会受累。许多人患了感冒不在乎,不重视休息,或用运动发汗等方法治疗感冒,可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或加重。 当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首先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此时不易明确诊断。继而病毒经血液到达心脏后,则造成心肌损害,出现心律失常、心房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疲倦乏力、胸闷、憋气、胸痛、多汗、低热,心跳明显加快或明显减慢,或心跳间歇不规则,甚至出现气急、浮肿、紫绀、不能平卧等急性心功不全症状。更严重时会因心跳极慢,导致急性脑缺血,引起抽搐,或因心跳骤停而死亡。 笔者近10 多年来,采用益气补血养心为主要治则,治疗毒性心肌炎30余例,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基础方 黄芪30~60克,人参10克,丹参30 克,当归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 克,酸枣仁10 克,炙甘草12 克。此为成人剂量,少年与儿童酌减。 随症加减 头晕、失眠多梦、面白唇淡等血虚明显者,宜加熟地、白芍、龙眼肉、阿胶等养血之品。若心脾两虚者,宜再加白术以增强健脾之功;若表现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少津等心肾阴虚者,则上方宜去桂枝、茯苓,加麦冬、生地、百合等益阴之品;若表现为形寒肢冷、腹胀便溏、胸闷疼痛、腰部冷痛、唇青脉沉等心肾阳虚者,则宜加肉桂、干姜、附子等温补心肾、散寒助阳。若兼浮肿、尿少者,宜再加车前子、泽泻等淡渗利尿;若胸闷疼痛比较严重,且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者,宜酌加红花、川芎与延胡索、木香、枳壳等活血行气止痛之品;心悸明显、心律失常者,则酌加苦参(配丹参、人参治心律失常效佳)与柏子仁、远志、龙眼肉、龙骨、灵芝等养心安神之品。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日常应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病后要注意休息以减少与避免复发。如发生感冒等病毒性疾病1~3周出现了心悸、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最佳诊治时机。 病毒性心肌炎——养心饮(李裕蕃方) 【组成】沙参6g,麦冬10g,五味子6g,玉竹20g,丹参6g,玄参6g,灯心草1.5g,竹叶3g,三七粉1.5g(冲服),甘草10~30g。 【用法】水煎服(为6岁儿童剂量)。 【功效主治】益气滋阴,化瘀复脉。用于病毒性心肌炎。 【方解】此方由生脉散加味而成,将人参易为沙参,以增强养阴生津之功。方中生脉散益气养阴,并重用玉竹以益心气,起到营养心肌的作用;甘草甘平,有缓急止痛,治疗心悸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三七、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功,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耗氧量,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玄参滋阴散结,益心气;竹叶、灯心草入心经,具有清邪热,利小便,使邪热从小便而出,并减少用大量甘草潴留水纳之弊。 【加减】初期兼有表证者,加银翘散;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胸闷、胸痛者,加瓜蒌、薤白;汗多者,加牡蛎、浮小麦;阳气欲脱者,加参附汤。 【验案】王某,男,16岁,1984年7月12日初诊。半年前因感冒发热(T39℃),咽痛,自服速效伤风胶囊、四环素后热退,继而感到心慌气短,疲乏无力,早搏频发,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异搏定,服药后早搏消失,但停药后仍频发早搏,诊见: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咽部红肿,舌尖红,苔薄白,脉促。证属热邪耗伤心阴,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利咽,化瘀复脉。药用: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连翘20g,重楼10g,牛蒡子10g,山豆根12g,玄参15g,玉竹20g,竹叶6g,灯心2g,三七面3g(冲服),珍珠母24g,炙甘草20g。水煎服。上方加减服用30余剂,症平,早搏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按语】关于养心饮中几种药物的运用体会,甘草是治疗心动悸的主药,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至24~30g。心肌炎早期宜用生甘草,取其清热解毒之性,恢复期及后遗症宜用炙甘草,取其益心气、振奋心阳之功。化瘀药取丹参、三七甘寒平和不燥,不宜用温燥破血之品。 病变初期,宜祛邪扶正,顾及营卫。用银翘散合养心饮,清热解毒透表,滋阴化瘀复脉。心肌炎恢复期,宜扶助正气,滋阴化瘀复脉。以养心饮为主方,灵活变通,随症加减。心肌炎后遗症,宜宣气通阳,滋阴养血。用养心饮合炙甘草汤化裁治疗。 【方源】张宗益.名老中医李裕蕃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 .临床荟萃,1995,8(22):1046 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复脉方(顾双林方) 【组成】炒党参15g,生黄芪15g,麦冬12g,五味子9g,黄精15g,北沙参15g,丹参18g,苦参15g,石斛30g,蒲公英30g,茯神15g,甘草9g。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复脉。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加减】宽胸解郁,加广郁金、瓜蒌、降香、柴胡、香附、川楝子;活血则加大丹参用量,顾老常用至30g,或加川芎;镇潜安神,加龙齿、灵磁石;清咽解表加玄参、射干、桔梗、金果榄、胖大海、前胡;健脾助运加怀山药、砂仁、焦白术、谷芽、焦六曲;温肾补肾加肉桂、熟地黄、女贞子、山茱萸、益母草;通阳加薤白、桂枝;清虚热加地骨皮,玉竹;便秘加火麻仁、炙远志。顾老在临床中常结合辨病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加用麻黄、附片、细辛治疗传导阻滞,加大苦参用量治疗室早频发。 【验案】高某,男,24岁,1996年6月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经中西药治疗控制,2000年10月因偶感风寒而引发心律失常,经西药美西律、胺碘酮治疗,室早一度控制,但稍感微恙则复发。遂于2000年12月5日请顾先生诊脉。头晕、心悸、胸闷、眠差、舌红苔白、脉细数。心率107/min,律不整,可闻早搏,每分钟2~3次。心电图提示:室性异位心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3291次/24h,室性二联律14次。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证属气阴两虚,心失所养。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处方:炒党参15g,生黄芪12g,麦冬12g,五味子9g,丹参18g,茯神15g,北沙参12g,苦参20g,蒲公英20g,炙甘草6g,怀山药12g,川芎6g。每日1剂。12月12日诊,病情基本同前,晨间咽干、咽痛,原方加玄参12g。12月19日诊,病情基本稳定,偶有早搏、咽干、苔白脉细数,前方去玄参,加川石斛30g,继以上方加减巩固治疗2个月余,早搏控制,诸症释然。 【按语】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多表现为外感热病之后,热病伤津,气阴两亏,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或正虚复感,或邪热未净,所以治疗当以益气养阴复脉为大法。若邪热未净,则应结合养阴清热法,正虚复感者应结合疏风解表法,并结合兼夹症,或佐以健脾助运,或宽胸解郁,或活血,或宁神,或温肾,或通便,当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一法。 【方源】朱志义.顾双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经验 .江西中医药,2003,34(4):7 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整脉饮(朱锡祺方) 【组成】生地黄15~30g,桂枝6~12g,麦冬15g,炙甘草6~9g,丹参15g,黄芪15g,大青叶15g,苦参12g,茶树根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养心阴,助心气,清邪毒,整心脉。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的心律失常。常见胸闷心悸,脉有歇止。 【方解】方中生地黄、桂枝、麦冬、炙甘草4味,取炙甘草汤意,加入黄芪、丹参2味,为扶正的主体。其中生地黄、麦冬、丹参3味,补阴血以养心体;桂枝、黄芪、炙甘草3味,助心气以复心用。心气足则脉气可通,心血足则脉体可续。大青叶、苦参、茶树根3味从辨病角度选入。大青叶、苦参旨在祛除邪毒或扫除原发病灶,以利心肌功能的恢复。同时苦参与茶树根相配,有较强的纠正心律的作用。茶树根还能强心,不论心率快慢都可应用。全方补通兼备,气血两顾,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合而用之,使邪毒清、正气振而血脉复。 【加减】邪毒较重,咽痛明显,酌加蒲公英15g,地丁草12g。胸闷或胸有隐痛,加郁金9g,旋覆梗9g。本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表现为气阴耗伤为主的,去大青叶、茶树根,加太子参30g,五味子6g,生百合15g。阴虚症状不明显而气虚症状突出,如见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咽不痛等,可去大青叶,加党参15g,桂枝用量也可偏重。 【验案】周某,女,38岁。初诊:1982年5月3日。患者自诉数月前感冒后出现早搏,时轻时重,心电图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大部分呈二联律。某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就诊时症见心悸不宁,胸闷气短,烦躁少寐,恶热咽痛,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有歇止。心脏听诊,可闻及早搏4~5/min。即处予“整脉饮(岳阳医院根据基本方配制的糖浆)口服,每次服25m1,每日3次。服1周后症状逐渐改善。连服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随访未见早搏。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解毒益心化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 刘绪银 湖南省新邵县中医医院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嗜心性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临床以心律失常(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或隐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现代中医常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心痹”、“心悸”、“胸痹”、“心痹”等范畴。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长期从事温病研究,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是在正气不足或邪毒雍盛的情况下,温热邪毒舍心所致。 张师认为本病初起邪毒从肌肤或口鼻而入,侵淫肺卫,内舍心经心脉,故临床除表现为胸闷隐痛、心悸外,常见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夹湿邪则可损伤脾胃,出现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或邪毒雍盛,留而不去,内伏于心,蕴久则化热,既能损伤心体,导致心气阴两伤;又可与血搏结,导致血脉瘀滞;表现出心悸、胸闷、心痛、脉律失常,或迟或结代或数或细弱。严重者,邪毒扰动心神,出现心烦、谵语、神昏。气阴损伤严重则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表现为厥证。恢复期主要是气阴已伤,邪毒未尽,血脉不和。 张师还认为,在病变过程中,痰湿是重要病理产物。因心主血,津血相关,血不利则津停为水湿,久停则化为痰。水湿既泛溢肌肤,又可内停于心肺,还可壅塞血脉,加重血脉瘀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表现为虚里应手无力、唇青紫、呼吸困难、喘促不能平卧、肌肤肿胀。 分期辨治 张师基于其中医病机之毒、虚、瘀,主张治疗当以解毒益心化瘀为总则,根据病理演变分期辨治,临床常分为邪在卫气、邪毒舍心、恢复期三个阶段和变证论治。 邪在卫气 本证为初起证候,证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口渴、胸闷心悸、短气,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结代。夹湿者,腹泻、恶心欲呕、舌苔黄腻。 治以解表散邪为法,方药用清解七味饮(经验方)加减:生石膏30~60克,葛根、薄荷、柴胡、金银花、黄芩各10克。热甚加连翘、赤芍、丹皮,口渴甚加天花粉,咽喉疼痛加马勃、山豆根、玄参,胸痛加赤芍、丹皮、丹参。夹湿者用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 邪毒舍心 本阶段主要是心肌损伤,分为热毒舍心和痰热内结两个证候。 1.热毒舍心 证见发热、胸闷、心前区疼痛,心烦、心悸,口渴、汗出,舌红、苔黄干,脉数或促。治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方药用白虎汤加大青叶、丹参、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夹湿者,脘闷腹泻、恶心纳差,舌苔黄腻,合用葛根芩连汤;热毒雍盛而谵语、神昏、舌绛者,加生地黄、玄参、水牛角;热盛伤阴者,口渴甚、咽干,加沙参、麦冬、石斛。 2.痰热内结 证见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心烦失眠、寐则多梦,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痰为主,方药用黄连温胆汤加丹参、瓜蒌、丹皮、赤芍。心烦失眠加竹叶、磁石、朱砂,热甚加鱼腥草、金银花,气阴伤加沙参、石斛。痰热上扰而谵语、神昏,加石菖蒲、郁金。 恢复期 本阶段可分为正虚邪恋、正虚血瘀、心脾两亏三个证候。 1.正虚邪恋 证见胸闷胸痛、心悸、短气乏力,低热、自汗或盗汗,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结代。治以益气补心、养血活血为法,方药用四参安心汤(经验方)加减:西洋参(或太子参)、玄参、苦参、炙甘草、炒酸枣仁、生山楂各10克,麦冬、丹参各15克,桂枝6克。胸闷加全瓜蒌,气短汗出加炙黄芪、五味子,低热加地骨皮、白薇,胸痛加桃仁、红花、三七。 2.正虚血瘀 证见胸闷胸痛、心悸怔忡、心慌气短,舌黯、苔白,脉沉涩或结代。治以益心活血为法,方药用三参荣心汤加减:太子参、玄参各12克,丹参、麦冬、炒酸枣仁、生山楂、桑寄生各15克,炙甘草10克,桂枝6克。胸闷加全瓜蒌、薤白,气短汗出加炙黄芪、五味子,胸痛加桃仁、红花、三七。阳气已虚,四肢不温、脉结代,加制附子、薤白、淫羊藿、鹿衔草。 3.心脾两亏 证见胸闷或隐痛、心悸怔忡、心慌气短,动则尤甚;自汗、神疲乏力、头晕、面色无华,纳差,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结代。治以健脾补心、益气养血,方药用归脾汤加生山楂、丹参。纳差加炒麦芽、鸡内金,胸痛加桃仁、红花、三七,胸闷加瓜蒌、薤白。 变证 病毒性心肌炎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以致水饮内停,心气衰竭,产生心水和心厥两种变证。 1.心水 证见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心慌气短、自汗、咳嗽气喘、动则尤甚,少尿、大便溏或腹泻,舌淡或黯、苔白滑,脉沉细或结代。治以益气强心、活血利水为法,方药用真武汤加桂枝、丹参、生山楂、炒酸枣仁、白茅根、细辛、益母草、鹿衔草、牛膝。气短、自汗加黄芪、人参。瘀血甚用桃红四物汤益母草、赤芍、丹参、山楂、桂枝、泽泻、牛膝。若水湿化热,用四参安心汤加茯苓、益母草、白茅根、泽泻、牛膝。若水停生痰,咳吐痰涎,加瓜蒌、半夏、葶苈子。 2.心厥 证见心悸怔忡、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肢体厥冷、脉微欲绝。治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为法,静脉滴注生脉饮,汤剂用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减。 病案举例 病例1 李某某,男,10岁,1992年5月30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病毒性心肌炎”在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40余天,多次心电图检查示“心律不齐”、“心肌损害”、“心肌供血不良”,病情时好时坏。刻诊:胸闷、心慌、乏力、纳差历1年,易汗出,大便干、数日一行。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心率89次/分,律齐,心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治以补益气阴、化瘀养心为法。 方药用四参安心汤加减:太子参、丹参、玄参、苦参、麦冬、玉竹、鹿衔草、生山楂、炒酸枣仁、瓜蒌各10克,当归6克,炙甘草5克,三七1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服药6剂,症状有所改善,但神疲,原方加炙黄芪、薤白、茯苓各10克,续服。至6月19日,胸闷消失,精神好转,乏力减轻,但有时心慌,纳差,口淡无味,汗多,大便时干时溏,舌红少苔,脉较前有力。 处方:太子参、麦冬、炒酸枣仁、白芍、柏子仁、茯苓、鹿衔草、瓜蒌、炒山楂、神曲、炒麦芽各10克,五味子、苦参各6克,续服。1月后诸症消失。 病例2 刘某,女,17岁,学生,1993年4月4日就诊。诉1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肢体颜面浮肿、胸闷心慌、气短,曾经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好转出院。1月前复因感冒而出现全身浮肿、胸闷心慌,经治无效。刻诊:舌淡、尖微红,苔中心黄,脉细数。心率96次/分,律不齐。 证属水瘀互结、心经郁热。治以通阳化水、清热化瘀。 处方:丹参、苦参、山楂、桑寄生、玉竹各10克,炒酸枣仁15克,茯苓12克,桂枝6克,细辛3克,白茅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服6剂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改四参安心汤加减:太子参、丹参、玄参、麦冬、瓜蒌、炒山楂、神曲、麦芽各10克,炒酸枣仁12克,苦参、桂枝各6克,每日1剂。 续服6剂后,胸闷心悸减轻,浮肿微消,守原方续服6剂。服药后症状减轻,眼睑微肿,守方治疗1月,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 判定心律失常是否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主要有哪几点?很多种病毒都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例如柯萨奇B组病毒,孤儿(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人类腺病毒、流感、风疹、脑炎、肝炎及EB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常见,病毒作用机制是1.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2.病毒与机体之间发生免疫反应,除此之外还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及NO等参与心肌及微血管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不一,轻的话可没有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及猝死,但绝大多数患者发病之前约1~3周有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恶心等,假如心肌病变较为广泛,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心肌、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是晕厥。 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可表现为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 这种心律失常并没有特定的类型,可出现房早、室早、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者可出现奔马律,或在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病毒性心肌炎确诊需要做心内膜心肌活检,但这一检查并不被老百姓接受,毕竟是有创检查。因此只要有典型的前驱病毒感染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再结合辅助检查,如心电图、酶学或超声心动图只要发现有心肌损伤的证据,那么就可以这确诊病毒性心肌炎。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并没有特异性,也就是说没有特效药,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当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当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损害进而晕厥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可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见过一位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发病前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继而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浮肿等情况,经过体格检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医生最后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步骤/方法: 1、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会出现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或心率异常缓慢、各种心律失常; 2、有时心脏正常或轻度扩大,若显著的心脏扩大提示心肌损害严重; 3、第一心音减弱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律样;若同时有心包受累,则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闻及第3心音及收缩期(一般不超过三级)或舒张期杂音,系由心脏扩大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相对狭窄所致,心肌炎好转后杂音可消失; 4、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 5、重症心肌炎者可出现左心或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的体症,如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这种感冒会要你的命!反复发烧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气温时高时低,正值感冒高发季,专家提醒,要当心感冒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感冒时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心跳加快,全身乏力,或是感冒症状和以前不大一样,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能拖。昨天下午的浙江大地,没有一点点防备,雨点变成了雪花,到了晚饭时间,车顶草地都已“白头”……极寒才没走几天,这又是降温的节奏啊!估计很多宝宝又要感冒了。 气温变换,感冒发烧时常发生 气温忽高忽低,不少人因为天气多变而患上感冒。有的年轻男性一患了感冒,不喜欢吃药,就期望跑跑步、打打球,让自己出一身汗,感冒就能好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夏瑜指出,感冒后应多休息,尤其是感冒后发烧的时候,更应该卧床休息,因为病毒如果侵犯到心肌,剧烈运动只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一旦进展为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可达60%以上! 反复高烧不退,可能是心肌炎 温州42岁的交警潘超俊,12月24日感冒了仍坚持工作,当天吃了一些感冒药,从早高峰开始就在大雨中疏导交通,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家。12月25日,感冒症状明显加重,按照惯例,如果加班到凌晨第二天是可以轮休的,但他没有,继续带病上班。直到晚上8点多,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回家休息。这一躺,他再没起来,当地医院考虑为突发心肌炎。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国建指出:反复高热,要小心一种病叫“病毒性心肌炎”, 春节一过,就等于是进入春天了,春季是最容易感冒的。温暖潮湿的气温徘徊在20℃左右,特别适合柯萨奇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的生长繁殖。同时,人体在多变的气候下,抵抗力下降,以致容易患上感冒。 一般人得了感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不用吃药,在家休息,多喝水,7天左右也可以自愈,所以在人们眼里,感冒就是一个小病,甚至不用上医院。 殊不知,病毒侵犯心脏,可出现各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大面积心肌坏死导致心衰;若病毒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可导致恶性的心律失常、室颤,严重会导致猝死。目前常见的噬心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它也是引起感冒的常见病毒,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感冒后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 感冒一拖再拖,细菌侵犯心脏 来自湖州南浔的冯先生,本来就有肥厚性心肌病,反复发烧一个多月了,因为经济实在困难,家中还有一个得癌症晚期的妻子和一个风烛之年的老人,拿不出钱来医治,所以每次都是治疗到体温正常后就不治了,甚至一开始还以为是感冒,导致治疗拖延,最后演变成了细菌性心内膜炎。 夏瑜医生说:这种病虽然不是特别多,但也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反复高烧的人群,千万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对症下药,不然就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就像这个冯先生,已经发现血里面有细菌,但没有彻底治疗,时间长了,细菌作乱,把心脏的“大门”“门框”都侵蚀了,外在表现是高烧,而内里,细菌的大量繁殖,会造成败血症。同时,细菌的大量繁殖会形成细菌固块,这些固块的脱落,会导致血管堵塞,瓣膜烂穿。 大浙健康综合 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复脉方(顾双林方) 【组成】 炒党参15g,生黄芪15g,麦冬12g,五味子9g,黄精15g,北沙参15g,丹参18g,苦参15g,石斛30g,蒲公英30g,茯神15g,甘草9g。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复脉。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加减】 宽胸解郁,加广郁金、瓜蒌、降香、柴胡、香附、川楝子;活血则加大丹参用量,顾老常用至30g,或加川芎;镇潜安神,加龙齿、灵磁石;清咽解表加玄参、射干、桔梗、金果榄、胖大海、前胡;健脾助运加怀山药、砂仁、焦白术、谷芽、焦六曲;温肾补肾加肉桂、熟地黄、女贞子、山茱萸、益母草;通阳加薤白、桂枝;清虚热加地骨皮,玉竹;便秘加火麻仁、炙远志。顾老在临床中常结合辨病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加用麻黄、附片、细辛治疗传导阻滞,加大苦参用量治疗室早频发。 【验案】 高某,男,24岁,1996年6月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经中西药治疗控制,2000年10月因偶感风寒而引发心律失常,经西药美西律、胺碘酮治疗,室早一度控制,但稍感微恙则复发。遂于2000年12月5日请顾先生诊脉。头晕、心悸、胸闷、眠差、舌红苔白、脉细数。心率107/min,律不整,可闻早搏,每分钟2~3次。心电图提示:室性异位心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3291次/24h,室性二联律14次。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证属气阴两虚,心失所养。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处方:炒党参15g,生黄芪12g,麦冬12g,五味子9g,丹参18g,茯神15g,北沙参12g,苦参20g,蒲公英20g,炙甘草6g,怀山药12g,川芎6g。每日1剂。12月12日诊,病情基本同前,晨间咽干、咽痛,原方加玄参12g。12月19日诊,病情基本稳定,偶有早搏、咽干、苔白脉细数,前方去玄参,加川石斛30g,继以上方加减巩固治疗2个月余,早搏控制,诸症释然。 【按语】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多表现为外感热病之后,热病伤津,气阴两亏,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或正虚复感,或邪热未净,所以治疗当以益气养阴复脉为大法。若邪热未净,则应结合养阴清热法,正虚复感者应结合疏风解表法,并结合兼夹症,或佐以健脾助运,或宽胸解郁,或活血,或宁神,或温肾,或通便,当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一法。 【方源】 朱志义.顾双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经验 .江西中医药,2003,34(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