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经世间凄苦,几度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依然坚强活着

 荐书阁 2020-04-03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沉重的消息,一名在威尼斯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上班的护士跳河自杀。这名护士在生前出现了发热症状,在接受了新冠肺炎检测之后,被派遣回家隔离,在被隔离的两天后,不知是因为过于痛苦,还是受到抑郁的折磨,选择在Piave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9岁。

这其实已经不是首个意大利医护人员牺牲的例子了,但是还是震惊了意大利医护界,新冠病情大幅度蔓延,医护资源、防护设备不足,早已令医护人员心力交瘁。一边要尽可能的救助感染病人,一边要担心被感染的风险,一名接受采访的医生说:“从医40年,我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情况。

其实身体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精神也生病了,只是你要坚强起来,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想起曾经看过一本书,余华的《活着》。
书中福贵的一生是惨烈悲痛的,从万贯家财到一贫如洗,这转变来的如此之快,让人猝不及防,他从小养尊处优的身子得学会去地里劳作,得搬去旧房子居住,得穿粗布衣裳,得吃青菜果腹。
父母、妻子、儿女、女婿、外孙,一个接一个离去,更别提有庆是因为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被无良的医生抽血过多死亡、外孙因为吃豆子太急被噎死这种荒谬而荒唐的死法。
福贵在最后为什么能那么平静的的讲述,坚韧的活着呢?因为他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承受苦难,流出眼泪,然后继续前行。
那不是个人的悲哀,是时代赋予的,在那个年代,时代与命运都是如此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信,但存者且偷生,只能好好活着。

推荐阅读余华《活着》 关注公众后,主页输入:活着,即刻阅读电子书。

  

※《时代》周刊: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西雅图时报》: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优美、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明星论坛报》余华的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小说的结尾令人难忘,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叙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独自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同样召唤着读者。
※合众国际社:小说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其冷静的风格使读者与福贵同甘共苦,当好运垂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受厄运打击时,我们又会黯然神伤。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一个作家甚至因此称《活着》是“中国的《约伯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