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豺狼虎豹”当头的豺狗,在我国森林是如何慢慢消失掉的?

 动物速递 2020-04-03

豺是一种很凶猛且神秘的动物,相对于虎豹来说,如今的国人对它们的了解可谓是十分少。我们常听说“豺狼虎豹”这个词,为何小小的豺能够放在虎豹之前呢?

主要是豺相对于其他的食肉动物来说,习性较为狡诈,捕食方式跟非洲二哥斑鬣狗差不多,这让人感到十分残忍和恐怖,所以一些以豺为主角的,经过文学润色的故事就不胫而走了。随着豺大量地消失,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变得更加迷人。

那么豺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这就要提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当时我国人民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口快速发展,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于是大量开垦荒地,捕杀野生动物,导致老虎、豹子等猛兽频频袭击牲畜,甚至是伤害人类,最终遭到人们报复性捕杀。豺的消失是紧随虎豹之后的,其锐减的时间段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

至今一些老人回忆起来都说:豺的消失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昨天傍晚还看见这些红毛狗在田埂间活动,一觉醒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们了。虽然描述地有些夸张,但是实际情况却类似。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导致豺等食肉动物可食用的东西不够,这是豺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食物减少,豺增加了捕食牲畜的比例,导致它成了“害兽”而遭到大量捕杀。

虽然以前人们也会捕杀野生动物,但受限于技术落后、装备原始等因素,一直对野生动物的种群发展都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捕杀豺的方式越来越先进,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其中威力最大的,便是用一些猪肉、动物内脏等包裹起来的小型炸药,然后放在豺群经常出没的地方,一旦有豺群去啃食,就会引爆,从而炸死炸伤一大片。

当然,除了食物减少以及被人类大量捕杀之外,还有一些原因也是令豺的数量锐减,比如栖息地丧失、碎片化严重,及其带来的近亲繁殖后果等等。

栖息地丧失、碎片化严重,不仅直接导致豺的数量减少,而且还能加重近亲繁殖现象,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引起种群衰退,增加罹患遗传疾病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豺并没有全部灭绝,在西南、西北等一些人迹罕见,生态保存比较良好的地区里面,依然生活着少量的豺群。2013年,四川黑水河保护区人们架设的红外相机,清晰拍到了豺的身影,无独有偶,2015年人们在藏东南进行生物调查的时候,就有研究者拍到过豺群;这些年,各地关于豺的报道屡见不鲜,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正在往变得更加良好、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