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年少时, 吃不懂绍兴味道

 天使之剑 2020-04-04

把笋干菜扔进已炖熟的红烧五花肋排肉,焖二十分钟,就是一道家常好菜

对笋干菜烧肉最大的尊重,就是盛一碗米饭,也可以是两碗

越剧《何文秀》里的名段“桑园访妻”,大概是中国戏曲里吟唱美食最完整细致的一段,具体是:

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

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

第三碗香蕈蘑菇炖豆腐

第四碗白菜香干炒千张

第五碗酱烧胡桃浓又浓

第六碗酱油花椒醉花生

唱得柔润入味,宛如一道美味的干菜肉。但不知绍兴哪家餐馆还原过越剧中的这桌菜?

通常大家用梅干菜烧肉,这是江南普遍的家常菜,在上海和浙江多见些,源头是在绍兴。但在绍兴本地,都是叫干菜肉,极少看到有人说梅干菜烧肉,更没人写霉干菜烧肉。粤菜里有道“梅菜扣肉”,和绍兴的干菜完全没有关系,广东说的是“梅菜”、绍兴讲的是“干菜”,不晓得从几时开始,外地人就把干菜肉写成梅干菜烧肉了。绍兴菜领军人物、名厨茅天尧在他的《鼎边偶语》中数次提到这道菜,他的说法无疑是权威的。如果你在家做过梅干菜烧肉,会发现和茅大厨所说的做法有些不同:上海通常是放酱油红烧,然后焖熟,最后加糖收汁;绍兴传统做法是一层干菜一层肉铺好,放料酒和糖,然后蒸,普遍不放酱油,放的话也是在蒸之前拌在肉上

绍兴一家路边小店吃饭,干菜肉就是蒸熟的。这干菜颜色乌黑,所以当地人也叫乌干菜。居中的那碗咸鱼鲞蒸鸡也是道绍兴好菜

这家“老胡子饭店”开在养老院旁边,据说已有十几二十年了。熟客到了会在门口掀开锅盖看看,选一两个蒸菜,再进去点菜

绍兴咸蟹,生的,蘸点姜醋吃。有次问绍兴人,你们并不靠海,为什么会吃海货?他说,你别忘了这里是古越国的首都,东海沿海一带包括宁波舟山,以前都是越国属地,好东西自然是要运到都城来的

上海人都知道“小绍兴”是家著名的白斩鸡和鸡粥店,但这个店是开在上海,绍兴并没有这个店,也没有“大绍兴”白斩鸡。你去绍兴的路边小店,不是每家都做白斩鸡,但几乎每家都有白切鹅,可见他们多爱吃鹅。鹅肉的肌理紧实,骨边肉经得起啃、所谓的死肉部位也有嚼头。

是绍兴人爱吃鹅、然后启发了王羲之,还是王羲之在鹅池练字、然后绍兴人开始吃鹅?这已无从考证了

大禹是绍兴人,下图左上角就是大禹陵的巨型塑像。

绍兴菜里有好多“臭”味的菜,苋菜梗、霉千张之类的“臭”菜也吃不惯。臭豆腐的接受度就高多了,各地人民都爱吃油炸臭豆腐。绍兴臭豆腐的基本特征是:金黄色、小方块、炸透但不炸老、咬开有气孔,蘸辣酱吃,但不会浇辣油卤水上去。鲁迅老师喜欢吃油豆腐,白水煮熟的大只油豆腐上桌,会关照伙计:辣火须多些。所谓辣火,就是辣椒酱掺水调稀了,江浙一带佐餐多见。绍兴店里蘸臭豆腐的,大多也是用辣火

茴香豆是鲁迅老师介绍给全中国人民的一道绍兴美食,但极少有人真的吃过。茴香豆是用蚕豆做的,煮的时候放了干的茴香八角以增加香气。茴香真是南北方人互相不理解的一个东西,南方人以为北方吃的茴香饺子里放了干的八角茴香、北方人以为茴香豆是用茴香叶煮的。。。你们需要一个各地食物翻译员,

鲁迅名著《祝福》里,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叼走,阿毛当时就是在家门口剥蚕豆。

绍兴以前的喝酒方式,应该是全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符合现代酒吧模式的,卖酒的店家有个吧台,买一碗酒就站在吧台旁边喝,和现在的酒吧一毛一样。大部分时间是干喝,现代词语叫纯饮,中国人喝酒喜欢配菜,所以店家就要提供些下酒菜,绍兴话叫“过酒胚”,这和闽南的“烧酒配”倒是不谋而合。

在咸亨吃的一餐

在绍兴做“轩尼诗 珍挚·相聚百乐廷”活动,用法国干邑搭配绍兴美食,吃喝之余最深的感受就是:古今中外都相通,唯有饮者留其名

说到中西合璧,绍兴早有先例。有道甜品点心,全中国只有绍兴才有,就是“奶油小攀”。看到这四个字有感觉有反应的,一定是绍兴人。这个甜品是当年传教士留在绍兴,其实并没有奶油,而是蛋白和糖打发的替代品,底下颇似蛋挞。乌篷船旁、黑瓦白墙,绍兴老人戴着乌毡帽做西式的奶油小攀,画面毫不违和

去了窄小河道边,河埠头一排一座摆个小桌

这个店生意好得很,据说经常没座位没菜,但看在小嘟面子上,板娘小燕子亲自接待,且留了一桌绍兴味道给我们。熏鱼和河虾真是美味,也是最好的下酒菜。年少时,总觉得绍兴菜太咸、绍兴酒太涩,人到中年、吃遍全世界才感受到,绍兴菜滋味丰富、绍兴酒足够醇厚,绍兴更是耐得咀嚼,而年少时还没吃懂

店家有只猫,淡定看着人来客往。如果看你不顺眼,它就不理不睬,或者白你一眼。

如果看你顺眼,那就以礼相待

绍兴是个有滋味的地方,来得越多、越有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