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思明居士 2020-04-04

238年司马懿平定辽东的魏灭燕之战,奠定了司马懿掌控曹魏的基础,让司马懿处于威望高峰,为司马氏灭魏埋下伏笔。

公孙氏家族从189年成为辽东太守、割据辽东,到238年被司马懿斩草除根,合计割据辽东49年。

虽然公孙渊在237年7月才建燕国、称燕王,但割据辽东的公孙政权和曹魏的战争却有四次。

第一次战争:曹操夺取公孙度山东营州

190年,公孙度从辽东渡海征服山东东莱等青州海滨县,设置为营州,以柳毅为营州刺史。营州大致位置见图: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营州

205年建安10年,曹操在平定袁谭后,派遣张辽率军击败柳毅,从公孙度手中夺走营州。

《三国志 张辽传》: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

张辽因此战功,从中坚将军被晋升为荡寇将军。但东莱并没有因此安宁。206年建安11年8月,曹操亲征东莱海贼管承,派遣张郃、乐进、李典三人率军击败管承,迫使管承逃跑到海岛。最后在何夔的建议下,管承投降曹操。东莱从此无事。

至于管承是否和辽东公孙度有关不得而知。

第二次战争:田豫、王雄水陆两军攻辽东

232年曹明帝以公孙渊几次和东吴孙权来往为由,下令汝南太守田豫都督青州水军从水路渡海、幽州刺史王雄率领幽州军从陆路进攻公孙渊。结果当时孙权派遣周贺率领一百多艘船出使辽东,向公孙渊买马。曹明帝担心公孙渊水军加上东吴周贺水师合并,人数太多,曹魏青州水师无法取胜,于是下令田豫、王雄撤军。

田豫虽然撤军,但还是在山东成山伏击从辽东回东吴、因海浪太大而上岸避险的周贺军,斩杀周贺。同时由于田豫拒绝士卒入海夺取东吴海船要求,不能夺取东吴财物,加上青州刺史程喜不服田豫,向曹明帝诬告田豫将东吴珠宝都发给士兵而不上缴,最后此战没有成为田豫的功绩。

第三战 毋丘俭帅幽州军进攻辽东

237年,曹明帝调荆州刺史毋丘俭为幽州刺史,派遣毋丘俭攻打公孙渊。毋丘俭支持攻打公孙渊,理由是:

“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东吴和蜀汉难以一下子平定,不如先拿公孙渊开刀。卫臻反对,理由是曹魏和东吴、蜀汉连年开战,正是休养生息时候,没有必要攻打一个没有公开反叛的地方势力。

曹明帝没有听从卫臻的话,派遣毋丘俭率领幽州军,加上乌桓、鲜卑两部落盟军,共同攻打公孙渊。毋丘俭在当年7月和公孙渊在辽隧作战,未决胜负。后因连下10天大雨,辽水大涨,毋丘俭只能退军。虽然毋丘俭没有击败公孙渊,但招降了当年跟随袁尚投奔公孙渊的乌桓部落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和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等5000人。

因此一战,公孙渊决定明反,自立为燕王。

第四战:238年司马懿平定辽东

238年曹明帝决定调动关中、并州精锐4万人,派遣司马懿率领进攻公孙渊,并让毋丘俭为副将,率领幽州军跟随;同时调集在237年青、兖、幽、冀四州制造的海船,作为运粮船只。《三国志 明帝纪》:

“诏青、兖、幽、冀四州大作海船。”

司马懿平定辽东进军路线: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司马懿进军路线

司马懿佯攻南方、北方暗渡直扑襄平路线 紫线为公孙渊20里坚壁防守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司马懿的佯攻战术

一般认为司马懿平定辽东只有4万军,是错误的。曹魏军实际有:

1、 曹明帝调集的关中、并州精锐4万,由司马懿率领从洛阳出发;

2、 幽州刺史毋丘俭的幽州军(数量虽然不明,但从日后毋丘俭以一万人击败高句丽来看,至少有1万人。);

3、 刘昕、鲜于嗣从山东渡海攻打带方郡和乐浪郡。

4、 鲜卑部落。《晋书·慕容廆载记》就记录慕容廆曾祖莫护跋跟随司马懿攻打公孙渊,以战功封率义王,开创鲜卑慕容部历史。

5、 高句丽军几千人。《三国志 高句丽传》记录高句丽王位宫派军参战:

“景初二年,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宫遣主簿大加将数千人助军。”

合计大约7万人。

辽东公孙氏政权的鼎盛时期势力

辽东公孙氏政权疆域鼎盛时期是在公孙度时期,拥有辽东、玄菟郡、乐浪郡和带方郡四郡和营州。辽东郡中心为襄平、玄菟郡郡治为高句丽县、乐浪郡尉郡治朝鲜县、带方郡郡治带方县、营州以东莱为中心。如下图: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辽东公孙氏鼎盛时期疆域

公孙氏政权人口兵力。公孙康使者韩忠在和曹魏争夺册封乌丸峭王时声称:

“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

根据《后汉书 郡国志5》记录,汉和帝永元16年:辽东郡8.1714万、玄菟郡4.3163万、乐浪郡25.7050万,合计38.1927万人。

除此之外,辽东公孙氏政权能从东夷9部落调取兵力。《晋书 地理上 平州》:

“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擅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焉。”

《后汉书 刘虞传》记录中原汉人因为黄巾之乱迁入幽州:

“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

当刘虞、公孙瓒、袁绍三人混战时,这些人又会迁移到没有战火的辽东,以三分之一计算,也有30万人。

《三国志 高句丽传》记录夺位失败的高句丽王子拔奇等率领3万人投降公孙康:

“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馀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

因此大致估计,辽东公孙氏政权顶峰时期有70-80万人口,和蜀汉人口差不多。

蜀汉兵力基本就在10多万。公孙渊兵力也在10多万。《文选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称公孙渊:

“自以为控弦十万,奔走足用”

《三国志 凉茂传》也记录他在被公孙度扣押多年后透露了公孙氏的兵力:

“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成败。”

另外公孙康女儿,是百济王仇首王妃。

为什么司马懿能击败公孙渊?

司马懿在238年能够击败公孙渊,是因为司马懿神机妙算?为什么毋丘俭在237年失败而归?

我们来看看导致公孙渊失败的因素:

1、 三国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治理下蜀汉不再北伐,曹魏陇右、关中威胁解除;235年,基本统一鲜卑部落的轲比能被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刺杀,鲜卑部落重新陷入分裂;233年,东吴孙权真心实意和公孙渊结盟,派遣1万多人带着厚礼册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被公孙渊斩杀使者,吞沒孙权1万多人和财礼,只有逃到高句丽国的几个人被高句丽王位宫送回东吴,为此孙权大怒,意图重兵攻打公孙渊,并和高句丽国联盟共同对付公孙渊。

曹魏面临的三方威胁: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曹魏面对三方威胁

蜀汉、东吴不约而同结束了对曹魏的北伐战争,轲比能之死解除了曹魏的北方威胁,因此曹明帝得以抽调4万精锐、下令四州造海船运粮,专心用一年时间攻打公孙渊。公孙渊虽然称燕王后,意图收买鲜卑牵制曹魏:

“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但鲜卑处于分裂状态,有心无力。

2、 公孙渊没有结盟高句丽,导致被曹魏和高句丽前后夹攻。公孙度时,高句丽发兵帮助公孙度平叛。209年公孙康发军攻破高句丽都城,又招纳夺位失败的高句丽王子拔奇,因此和高句丽从亲和变为仇敌。233年高句丽王把逃过公孙渊捕杀的东吴使团秦旦等人送回东吴,和孙权结盟。234年曹魏派遣使者到高句丽和亲结盟。236年高句丽断绝东吴联盟,斩杀东吴派到高句丽的使者胡卫,送其首级到曹魏幽州。238年高句丽派兵几千夹击公孙渊,配合司马懿。

3、 司马懿兵多粮足。这也是司马懿为什么率领4万人出战一整年、辽东连续大雨不退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237年曹明帝下令四州制造大量海船运粮,提供足够粮饷支撑,司马懿即便能够围攻襄平,也只能因为大雨而退。

至于司马懿的兵多。前面已经说过,司马懿本身4万,加上毋丘俭幽州军、鲜卑部落军、高句丽几千军,估计差不多7万人。这个兵多,是相比毋丘俭237年进攻公孙渊的兵力而言。事实是公孙渊兵力不比司马懿少。《晋书 宣帝纪》司马懿就说:

“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

司马懿兵少粮多、公孙渊兵多粮少。

4、 公孙渊战略错误。面对曹魏军远道而来,公孙渊最佳策略是重兵防守襄平,然后派遣小队骑兵抄掠曹魏军粮道,逼迫曹魏退军。公孙渊重兵防守辽隧,即便能够阻止曹魏军渡过辽河,只能保持对峙,难以短时间取胜。曹魏军虽然以海船输送粮饷,但要输送到司马懿大军处,必须要走辽河,还是很容易劫掠和烧毁的。

再说,当时已经是8月,东北地区天气开始转冷。司马懿4万军是1月出征,寒衣必然缺乏。最多到10月中旬,即便粮食充分,司马懿也必须要撤军,否则不用公孙渊出击,曹魏军也会被冻死。

公孙渊重兵防守辽隧,被司马懿佯攻绕过渡河而攻击空虚的襄平,导致军心大乱而被击败,才防守襄平,最后因为襄平城粮食不足,出城逃跑而被杀。

总结:

1、 公孙氏家族三代割据辽东49年,若非公孙渊战略错误而被灭,继续存在的话,很有可能改变东北亚历史。高句丽不会成为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强国。东北亚很可能是公孙氏燕国统治东北和朝鲜半岛。

从隋唐击败高句丽需要3代人努力的历史来看,若公孙氏燕国统治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原王朝难以彻底消灭。司马懿斩草除根消除公孙氏割据基础,虽然消除了公孙氏隐患,但也导致了高句丽的崛起。

2、 辽东公孙氏政权势力和蜀汉基本相当。由于汉末战乱导致中原人口跑去无战事的辽东,辽东人口高涨,原本辽东三郡就有38万人,加上流入的中原汉人、高句丽和朝鲜半岛各部落,估计辽东公孙氏有70-80万人口,兵力10万。

3、 曹魏在232、237年两次攻打辽东失败,不在于将领无能,而是兵力和粮食均不足。司马懿攻打辽东合计兵力约7万,依然没有对公孙渊具有兵力优势。若非公孙渊战略错误而导致粮食不足,司马懿就算粮食充足,也会因为天气问题而不得不退军。从隋唐攻打高句丽的历史经验看,攻打辽东必须要有1年左右的兵力和粮饷准备,最佳战争时间是6月到9月。中原士兵难以适应东北的冬季。

4、 公孙渊被击败是因为战略错误而非实力太弱。实际上,曹魏是三路进攻公孙渊,并非只有司马懿一军:

A、 司马懿7万军攻打重点辽东公孙氏政权襄平;

B、 刘昕从海路攻打带方郡、鲜于嗣从海路攻打乐浪郡。

在此情形下,公孙渊应当分军2-3万防守乐浪和带方二郡的重点区域——今日朝鲜平壤地区。公孙渊10万兵马,7万防守襄平,3万防守乐浪、带方,坚守1-3个月,即可轻松击退曹魏军。如图:

魏灭燕之战——辽东公孙氏缘何三代而亡

238年公孙渊应采取的战略

5、 从三国形势来看,公孙渊没有在合适时间称王建国。公孙渊228年夺位,不能立即称王可以理解。但233年孙权派人送厚礼册封,公孙渊没有利用形势接受东吴册封,而是接受曹魏的册封,就非常失策。237年因为和曹魏反脸而自立,导致公孙渊孤立无援。公孙渊没有和高句丽和解,让高句丽成为曹魏盟友;即位后没有积极结盟鲜卑部落,让他们成为曹魏的潜在压力。238年战争时公孙渊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孤立无援。

历史哨声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