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内伏之体感受风寒

 逸农农 2020-04-04

某青年男子,25岁。2019年8月24日来诊。

吹空调受凉,全身酸痛,腿上酸痛尤为明显,项背不舒,怕冷,出汗少,小便黄,脉浮弦紧。舌苔薄白稍微腻黄。
从症状脉象来看,是典型的感受风寒的葛根汤证。
于是开了2付葛根汤合平胃散。吃完以后情况怎么样呢?


吃完药以后,全身酸痛没有缓解,手心烫,开始发烧了。还出现了拉肚子。



发烧37.8  烧的也不高! 全身酸疼依旧很明显!

首诊问诊的时候我就问了,吃的偏辣了以及喝酒以后,会不会拉肚子?  他说:会的!
这是肠胃内伏湿热的表现。
当时的舌苔湿热的特征也不太明显。
虽然小便黄,感受风寒也同样会小便黄的。

全身酸痛,怕冷,脉浮偏紧,肩背颈椎不舒。果断用了葛根汤合平胃散。
由于忽略了,他本身是湿热内伏之体,没有考虑到清湿热,单纯散风寒,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二天上午过来重新调整处方:
麻黄10,杏仁10,薏苡仁50,甘草6,白豆蔻10,半夏10,厚朴10,竹叶10,通草6,滑石30,藿香15,苍术15,陈皮10,蝉蜕6
开1付,1付吃1天

寒温合方,麻杏苡甘汤合三仁汤。
麻杏苡甘汤外散风寒表湿之困
三仁汤内清手足太阴内伏之湿热


一付药喝下去,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素有湿热内伏之体,感受风寒,初起之时,很像单纯的风寒表证,夹湿夹热的一面还是要多注意的。

用方的时候,往往是伤寒和温病的方子合方来治。这是受启发于江西明医刘英峰老师。刘老师讲寒温合方,讲的非常之透彻!

今人饮食厚味,多食肥甘,饱餐有余,运动不足。 膏粱厚味导致脾胃运化不利,水谷精微不能布散,停滞生痰湿。

饱餐有余,运动不足。大量食物消化以后产生的能量,不能通过运动出汗透出,积聚胃肠脏腑之间,又夹裹痰湿,于是便生湿热痰湿之体。

到了冬天,天气一冷,稍微感受风寒,便形成寒包火的格局。

所以这两年我见到冬天感冒,很多都伴随咽喉疼痛发红。但他又有很典型的外感风寒的症状。这时候单纯温散风寒是不够的,须要兼顾里热里湿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