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仁强:践行,是最好的缅怀

 曾仕强 2020-10-21

文/黄仁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多以来每当读这句诗,总会想您,恩师。

晚上坐在书桌旁,望着书架出神,走进书架把手放在书上抚摸,睹物思人,一股酸感涌上心头,用力闭上双眼,感觉眼眶湿润。

顺手取出《长安家风》放桌上,花7天时间读了一遍,让我对家风有了更深入理解,几年来在家风传承方面我也践行了一些,总结出来缅怀曾仕强教授。

教授说:人所需要的道,源于易成于行。

祭祀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大事,是慎终追远不忘根本表现,但现在很多人把他和宗教、迷信混在一起。

其实他们没任何关系,我们祭祀是对祖宗承诺,要尽责任继承他们的遗志,弘扬祖宗遗风。

不但自己做到,还要教育后代光宗耀祖,不给祖宗丢脸,所以慎终追远、反求诸己和家风传承,是中华文明不中断的重要纽带。

01 慎终追远

树有根水有源,人从哪里来,相信人人会想,中国人自古以来讨厌两类人,欺师灭祖和不忠不孝。

黄姓有着上千年的家风传承,因历史原因族人多次迁徙,其中传承出现几次中断,追根溯源我支黄姓为清初湖广填川移民,300年来不团结问题始终困扰家族发展。

几十年来几代长辈都想续修族谱,因种种原因始终是梦,为圆祖辈梦想我主动扛起责任。

族谱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体裁;是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有理顺伦理,教化族人目的。

教授说:拜祖宗、拜圣贤不是把他们当神拜,而是把他们当做一面镜子来反省自己。

2015年初,长辈们和我开始收集资料,上查墓碑记载下访耄耋长者,多方收集资料,半月下来准备就绪,但还缺东风。

迁川始祖从何地来,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法修,经多方努力在一块石碑下线索出现,祖籍湖南宝庆府新化县太阳乡康熙36年迁川。

看到记载我真想飞奔过去,冷静后细想300多年变迁,行政区划和地名早已改变,必须先查明再寻根。

经多方努力联系上湖南亲人,家族开会讨论由我带领2人前往祖地寻根,在出行前我在祖墓边取土一把带回湖南,完成祖先300多年的乡愁。

说来也巧,与湖南长辈从未蒙面,但在车站见面双方都没认错人,有兄弟般感觉。

后得知两家先祖320年前是骨肉兄弟,他们同样寻找我们多年,滚滚血脉,骨肉相连,青山隐隐回乡路,结识族亲认祖宗。

教授说:缘是前世的缘,分是今世的分,所以冥冥中自有定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行。

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前往入川始祖,父母坟前祭拜,走在路上我脚步沉重,肩上担负着数千族人的回乡梦。

跪在老祖宗坟前,默默心语:后辈今天带着您们孩子坟边土回到这里和你们团聚,起身把土撒在坟边。

抬头仰望远处的青山,朝向四川方向身鞠一躬,终于完成双方320年的相思愿望,返回前同样在坟边取土一把带回四川。

与当地族谱对接,原来我支为南朝名将之后,家族历史可追溯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家族多年难题迎刃而解。

遥想我祖,奉旨填蜀,别家三百载,山高水远,天南地北,断了联系。

不知墓碑留址,不知出于何地,感恩祖宗保佑,今谈日寻到族亲,回川后把从湖南带回的土同样撒在入川祖墓边。

历二载,族谱续修告成,恭上告慰先祖,对下教化子孙。

02 反求诸己

曾教授《长安家风》中说:你心中有祖先,祖先就和你感应;你心中有父母,父母就和你感应。

清明祭祀为什么要亲自参加,以身作则,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来。

族中长辈让我再把祭祀做起来,每年清明都在4月初,年轻人都外出工作没法参加,大家商议决定每年正月初四为家族祭祀日。

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举办四届,都是由我主祭。

而2020年1月28日(庚子正月初四),因疫情不能聚会我们家族就举行了一个特殊的祭祀仪式网络直播,参加人数3人,一个祭祀、两个拍摄。

早在正月初一,有族人提出今年停办,但有很多族人款项早已到位,不能伤他们心,无论怎样方法可以变但祭祀不能停。

三年来做这事我的心路历程是五味杂陈,经历3个阶段,从被动到责任再到传承。

最初我的心态是帮老人们圆梦,但长辈们再三嘱托,说我们都70、80岁了,希望把家风传承下去,你清楚家族渊源,将来我们去见祖宗时就不用把脸遮住。

当时深感责任重大,看着几双长辈恳求的眼神,我把重担扛在了肩上。

经过多方努力,三年下来族里70%的年轻人,在每年正月初四都主动前来参加,同时我在祭祀后,选择适当时间把曾教授《孝就是道》和《长安家风》推荐给族人。

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找到了兴趣点,现在家里供有祖宗塑像和圣贤相片,每天我都会上香三柱,不求什么,只默念三句:谢天谢地、不忘祖先、敬畏圣贤。

很多亲朋好友不解,只说这和宗教没任何关系,提醒自己对中华文化有敬畏之心和传承之责。

上香前先静心,久而久之出现一个象,每当问题要做出判断时,大脑就会出现谢天谢地、不忘祖先、敬畏圣贤的心声,提醒做事凭良心、不给祖宗丢脸和圣贤抹黑,起到无形约束。

几年来感觉欲望减少,心胸容量增大,特别是学习曾仕强教授智慧课程,我学到了传承使命。

03 家风传承

曾教授说:一个人干一件事如果越做越轻松,还越喜欢,不管再困难心里发出应该做;这就找到了你的使命。

为什么今年特殊,大家还强烈要求祭祀,就是反求诸己。

滚滚红尘中象生,欲望增长忘根本,风云扭转乾坤变,道德提升化危机,当代人外表现代化,但内心非常迷茫,难寻初心。

人为导致叉道太多,所以选择和决断就是问题。虽然到处在说回归初心,怎么回呢?

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心声音,每年的几个时间点,就是最好的清空妄念、减少欲望、回归初心和寻找使命。

现在时代变迁流动平凡,很多人不会像古人那样背着祖宗牌位到处走,祭祀祖先很困难。

还是那句话方法可以变,有的家族保留祖宗像的可以手机保存,到祭祀那天翻出来即可;没有像的,自己可以公正在红纸上写上:x氏列祖列宗尊位,就可以祭拜。

儒家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心中有祖先,祖先就和你有感应。

祭祀的方式就是自己有没有那颗对祖宗圣贤的敬畏之心,心有了就会找到自己的责任,把它做出来影响他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是告诉我们思行合一。

04 祭祀意义

曾教授说: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

祖先就在我们身上,父母是胃,因为人出生没有父母给吃的,就不可能活下来。

祖父母是心,我们心目中很多记忆都是祖父母讲的,所以家风传承重点需要他们播种。

而子孙就在每个人的大腿根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五代人,当初在宣传祭祀的时候,很多人会笑话,给泼凉水。

老子:遵道而行,人家怎么批评你;你尊重他,人家再怎么笑话你,不要理会他。问问自己有没有骗自己,这是重点。

中华文化中祭祀既重形式,也不重形式;关键在于自己的心。

有的人到现场心不到白去,有的人不到,心到还说的过去,最好是人到心也到,才能真正体会和感悟。

每当亲临现场面对祖先牌位或者一推黄土,我会有三种体会:

1、无论生前多神气,终归黄土一堆。

这不是悲观主要告诉我们:人只有出生前和往生后是完全一样的,而中间的历程千差万别,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观念不能死板,要会阶段性的调整。

2、以身作则,教育后人。

我们中国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说,而是自己把他做出来,这叫上行下效,所以自己怎么做,子女就怎么做,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天天拍桌子训孩子。

3、在自己可控的空间,公心要大私心。

这也不是唱高调,人生数十年还是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不然只是白来人间走一趟。

老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立功、立德、立言,立言就是要活在自己子孙心中,所以要合理的积德行善。

祭祀是我们中国人,修己安人的一条高速路,思念您,尊敬的曾仕强教授!没有您的引导我不可能提前开悟。






作者简介

黄仁强,江宁波人曾教授公众号选题团成员,易经思维践行社2班值月生,愿为传承曾师思想,弘扬中华道统,添砖加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