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形拓技法大全(上篇)

 山阴芥子 2020-04-04
核心提示1

本篇节选自《中国传拓技艺教程全书》之《全形拓》篇,已取得版权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核心提示2

由传拓名家崔隽川担任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拓技艺教程全书》是传拓行业近两千年来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类书籍。本书为丛书,分《平面拓》《全形拓》《高浮雕拓》《颖拓》《综合拓》全五卷,涉足十个拓种的制作方法和流程,采用图解加文字的形式,一步骤一图一文字详解,基本达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编著初衷。
为推动传拓事业的发展,本公众号经版权人同意,从即日起将选取2一3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将此丛书重点(技法)部分逐步推介,敬请关注!

第四节  整纸移纸拓法

整纸移纸拓法就是根据器物不同的部位,移动纸张来分别作拓。此方法适合做简单的器物的全形拓。下面我们以这块古砖为例。

,在这里要阐述一个观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示范。全形拓不是素描,也不是摄影。全形拓是自成体系的一门技艺。现在很多人在评价全形拓时,往往拿素描、摄影的标准来评价全形拓的“优劣”,这是个误区。这像拿种麦子的种植技术评价水稻的种植。有鉴于此,我们结合这块古砖的全形拓制作过程讲解说明全形拓与素描、摄影上的不同。

任何超出传拓能力范围的评判标准,都不适用于评价传拓作品。比如这块古砖,我们所要关注的主信息是有字的这一面,正面平视来看宽是6.3厘米,我们在全形拓制作时也必须完整拓出这6.3厘米,这个宽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在此基础上,将来拓出的全形拓还要有立体效果。但要用素描、摄影方式画或拍出这块古砖的等高立体效果来看,主信息这一面就会因透视原因出现侧、斜,宽度自然减少。从这个角度上讲,素描和摄影作品能用笔或相机来“压缩”宽窄,但不丢失信息。拓者用拓包是做不到的。这是全形拓不同于素描、摄影的第一点。

我们看一下这块古砖带字的一面,平视的宽度与摄影照片呈现出来立体感在侧、斜面上宽度之间的差距。

正面平视测量,宽为6.3厘米,这也是我们将来在全形拓作品上拓出来的宽度。

上图照片中带字的宽度因侧、斜原因压缩了。

这个从摄影角度呈现的字面,宽度约4.3厘米,减少了将近2厘米。虽然,拓片可以借鉴素描、摄影的角度来表现立体感,但拓工确实没有能力在作拓时将字面压缩。

一、起稿

全形拓起稿是全形拓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既要测量准确、视觉“合理”,还要考虑到不能超出拓者的可操作能力范围,否则后面会很难做。

具体内容通过下面的步骤来讲解。

全形拓制作中的其中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全形拓是“省略”的技艺。如果将侧面整体宽度全部在起稿中体现出来,那么拓出来的全形拓会很“笨拙”,视觉上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们要适量省去一部分,一般省去约三分之一,这样视觉上会很舒服。那么我们省去哪个部分呢?这就看侧面这面有没有文字、图案、纹饰了,若有的话,省去时需注意:既要保持将来拓出来的信息(注:这里所讲的信息为器物上的文字、纹饰、图案和器物上本有的“金石味”)让观者感觉“完整”,也要保证视觉上舒适合理。若没有文字、图案和纹饰,一般可自由取舍,起稿时一般从侧面的整面靠左或靠右(视起稿时确定器物向左还是向右侧斜决定)部分“竖切”去约三分之一部分即可,但不代表作拓时“僵硬”地把“竖切”对应的部分省区,需视情况灵活掌握。

所以,拓者在对一件物体的立体形拓片的构成、构图中要有高超的省略能力。这也是全形拓不同于素描、摄影的第二点:素描、摄影等作品能通过画笔和照相机“压缩”空间而不省略“信息”,拓者用拓包却做不到,这超出拓者的可操作能力范围了,拓不成,也就没有意义了。

现在,这块古砖实际上已经画好了两个面,正面和侧面。而且侧面已经“切”去了三分之一,这是为接下来拓的作品让人视觉上舒服、“合理”打好基础。但这两面连在一起是平面“铺开”的,并没有呈现出立体感。砖要呈现“立体感”必须有正、侧、顶或底三面。现在有了正侧两面,接下来我们画出上(顶)面的面,完成这块古砖全形拓顶面的起稿。

二,上纸,上墨

         全形拓的上纸,要严格按照所画图稿的对应部位进行,某部位上好纸干后即可上墨,上墨完成后继续下一部位的上纸,上墨。
  全形拓上纸,上墨是交替进行的,下见图示。

拓片中的“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属于中国“道”文化的范畴,画家若善于利用“计白当黑”,会让画面产生很好的意境,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令观者看画时会通过画面产生曼妙的遐想。“计白当黑”是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段,最终达到“以退为进”“以减为加”“以偏达全”的目的。在全形拓制作中要善于利用“计白当黑”来表现省略掉的那部分,给观者似虚而实的感觉。我们来看一下“计白当黑”在这幅古砖全形拓作品中的运用。

▲    手指所指部分为留“白”处

我们看一下整体完成图。这幅古砖全形拓为使视觉上舒服,侧面减去了约三分之一的宽度来“塑形”,致使砖面上的信息丢了很多。如果这时全部拓实,给人的感觉是这砖就这么宽,那就误导观者了。通过两边(或四边)的留白(虚)处理,画面就会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感觉侧面比纸上呈现出来的要宽。交接处“留白”和利用墨色的浓淡变化,会给人很强的转向感,引导观者的视觉转向。所以我们在制作全形拓时要善于“留白”“用白”。

这是立起来的古砖全形拓,那么平放的全形拓该怎么起稿、作拓呢?其实“横竖”起稿、作拓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把这幅全形拓横置平放,一看就明白了。

接下来我们用总结的形式讲全形拓不同于素描、摄影的第三点:全形拓的形是多角度(面)组合而成的。

通过这块古砖全形拓的起稿和作拓过程,我们看到,全形拓的形不是通过一个角度拍摄照片或者选一个角度来画素描的方式就能完成的。就这幅古砖全形拓而言,它是由正、侧、上三个面“拼凑”而成的,所以前人称全形拓叫“全角拓”是很准确的。另外经常观看全形拓作品的读者,会发现很多前人的全形拓作品某些地方却是近小远大,形象看上去别扭。这当然与前人的起稿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作拓者想通过一纸呈现更多、更全的器物信息给观者。全形拓的“全”字排在第一位,取名为“全形拓”而不用其他名字,比如“美形拓”“广形拓”“好形拓”等是有明确目的的。

全形拓的“全”字是全部信息的意思,事实上通过一纸全形拓是不可能反映出器物的全部信息的,这里的“全”字是一种期望,也就是说期望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器物的全部信息。全形拓将“全”排在首位,很明显是“以全(信息)为上”,而不是“以形为上”。评价一幅全形拓作品的第一要素是看信息全不全,而不是形好不好看。当“全(信息)”与形相冲突时,保“全(信息)”是首要选项。君不见很多前人的全形拓形并不美,但信息量巨大。这对于学术研究参考裨益良多。从这一点上来讲,“全形拓是一门古拙的技艺”,以信息传递为上,不是以素描、摄影体系中的造型为上为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