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设计:统编版六上《在柏林》

 剽悍前行 2020-04-05

设计:蒋军晶

教学设计方向:

让学生忙

让所有学生忙

让所有学生忙“探究”

教学操作思路:

不提细碎问题

多让学生动笔

第一步:有很多文章反应战争的残酷

1.有的文章用“数据”直接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

      截止到1945年,波兰原有350万犹太人只剩下7万余人,荷兰的14万犹太人只剩下3.5万人,罗马尼亚的65万犹太人仅剩下25万人,而德国和奥地利的33万犹太人仅有4万人生还,希腊的7万多名犹太人仅1.6万人幸存,在乌克兰有90万犹太人命赴黄泉,白俄罗斯的24.5万和俄罗斯的10.7万名犹太人也成为纳粹灭犹的牺牲品,捷克斯洛伐克的35.6万犹太人仅剩下1.4万…… 欧洲600万犹太人成为希特勒屠刀下的屈死鬼,其中还包括100万儿童。

2.有些文章是小说,直接描述残酷的战争场面,例如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

3.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小说,也是反应战争残酷的,你们先自己读,感受。

第二步:这篇小说很短,没有正面写战争场面,没有直接写血流成河的可怕场景,但是它也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它是间接反应战争的残酷的,你读出来了吗?(再读,圈划,批注)

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前后动员兵力约1700万,占全国男性人口的40%左右。正是因为纳粹德国疯狂地征兵入伍,所以导致了德国国内的青壮年比例极速降低。从一节小小的车厢就窥见了当时整个德国的状况。

2.“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战时,德国一般征召青年入伍,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被迫组建了战时后备役,到了二战后期,德国几乎成为了一个大兵营。)

3.老妇人“身体虚弱而多病”、“神志不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的战争、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家破人亡的遭遇,重创了老妇人的身体和心理,使她变成了虚弱多病,神志不清,还时常受到嗤笑的可怜人。)

……

第三步: 是的,小说是在控诉战争的残酷,这种“控诉”在文章的一个地方达到高潮——“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车厢里真的是没有一点声音吗?可能有什么声音?(车轮的咔嚓咔嚓声,老妇人数“一,二,三”的声音······)

2.那作者为什么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战时后备役老兵沉默了,两个小姑娘沉默了,车厢里的乘客沉默了)

3.这次的“寂静”和前面的“平静”一样吗?——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4. 他们主动沉默,他们不说话,他们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选一个角色,试着写一写他们的心理活动。

第四步: 如果把课文稍微改一改,你喜欢哪个版本呢?(讨论)

     显然原文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章设置了一个悬念,直到最后时刻才揭晓了老夫妇悲惨的生活经历,让读者恍然大悟,受到更大的震撼,文章批判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更加深刻。

(教师改写的版本)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他身体虚弱而多病的妻子。显然他妻子在独自沉思,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老兵心如刀绞,因为他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老兵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妻子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阿卡姆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