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自亮专栏 | 蒲地有美食:长垣拉面

 闲挑灯花 2020-04-05

拉面在长垣是一种极受欢迎的面食。

很早以前,吃过杨记拉面,汤是油油的,面条圆润而筋道,挑起来,几乎就是一条。所以,拉面是不能分的,是一根挑;一筷子,就是一碗。

总让我想起在学校时,一个大个子同学,夹了筷子,高举手臂,那盘子里的一根粉丝仍然不断。

一大碗面端上来时,上面还浮几片香菜,几片牛肉,冒着香气。

暗红的汤汁上浮一层圆圆的油星。

相较烩面的厚硬,拉面特别适合牙口不好者吃,它虽筋道,但是却细,好嚼。大口者总是几筷子就挑完了。

提起拉面,不能不说兰州,有人形容兰州满城尽是拉面,是飘动在拉面香气里的城市。这不是夸张,据统计,兰州市大大小小拉面馆不下两万家,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在兰州街头,还有一些博物馆,处处能见到拉面的身影,以及传说中的一些关于拉面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你能感到兰州人对拉面的喜爱,吃拉面之与他们的享受。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武汉的热干面。武汉人早上也吃热干面,常见上班的人,捧一碗热干面边吃边走;兰州人则一天三顿吃拉面。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虽然一样有名,但与前两者比,似乎还缺少些狂热和痴情。

兰州拉面开遍了全国各地,长垣县城也有很多。我去兰州,吃过正宗的兰州拉面,那饭馆生意十分红火,拉面也很快,一碗面三五分钟就好,拉制、煮面,出锅、盛汤,上桌。类于快餐。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拉面是清汤的,还会加入些白萝卜片,一碗面端上来清清亮亮,味道很淡,但淡中又透着一种纯正牛骨熬制的清香。长垣兰州拉面馆味道与之近似,但汤要比兰州的浓的多,大概是经过改良,要入乡随俗吧。

越是淡的汤,越要功夫,越不敢掺一点水分。

这其实很不符合长垣人的口味,长垣人口味重,喜油喜盐喜香,他们是耐不得淡的,长垣人说什么好吃,标准就是香!香就是好吃。体现在拉面上就是油极多极香,面条也较兰州拉面粗。一碗拉面,汤浓浓的(简直就像老式烩面的汤一样,滴到桌上,一会就是一块油脂),色泽暗红,再撒一些香葱、香菜,几片肉。色味俱佳,真如同美妙的艺术品。因此,长垣拉面和兰州拉面一看就知,极易分别。

这块重口味的土地,什么都是重的。

据有人考证,说风靡一时的兰州拉面其实最初的发源是在河南,姑且不说这种说法有多少根据,但传到兰州的拉面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味,并以其清淡和余香传遍大江南北,比河南当地拉面名头要响得多,这当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拉面其实做法很简单,但那拉面真是一种功夫。且不说吃,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走进一家拉面馆。“来一碗拉面。”

“好嘞,先坐。”一声清亮的回答。就有人朝灶里喊,一碗拉面。

师傅揪一把面,然后双手抻抻,一点点慢慢甩、扯,两手反复交错之中,面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竟成了千万缕,如银丝飞扬,如柳条舒展,简直就像魔术,让人发傻。

那是多么神奇的一双手,那又粗又大的手掌,为什么能从中扯出那么细的拉面呢?长垣拉面高手能扯成头发丝那样细的拉面,用火一点即着的。

看着这拉面,我常常想着,这师傅还能从其中拉出月光,拉出童年,拉出五彩的梦想吧。

几年前,曾和同学在小城一家拉面馆小酌。几盘菜,一瓶酒,三五人,喝的酒足饭饱时,再来一碗拉面,汤浓浓的,面筋筋的,那个美。

如今,昔年老友各自忙碌、殊少相见,那拉面馆也已经不见了。

为什么呢,是拉面味道不好了,还是人的口味变了?

王自亮,现供职于河南省长垣县委宣传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