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桑钩温胆汤治疗中风的经验(下)

 十一月的寒 2020-04-05

二、中风发作案

 肖某,男,66岁,已婚,北京籍,退休工人,住院号015787。春分之日(1983年3月21日),自觉气候较热,汗出较多而脱减衣服,晚间即感背部发凉。次日晚八时左右,正坐着与家人说话时,突感舌强语謇,左侧口角麻木及肢体无力。第三日渐至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但尚能自己行走,到关厢医院就诊,该医院未明确诊断,予针刺及服中药一剂。返家后又自服人参再造丸及牛黄上清丸各一丸、疏风活络丸一袋,下午渐感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行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精神困倦,昏昏欲睡,遂急诊入我院。

    视患者面色微红,形体肥胖,舌淡红少津,左歪,苔黄厚腻而不成片,脉左沉细弦,右弦滑。大便已4日未行,测BP:150/90mmHg。诊断:①中医:中风;②西医:脑血栓形成。辨为风痰交阻、腑热不通之证,治拟息风化痰、通腑泻热,用桑钩温胆汤与三化汤化裁。

    【处方】桑寄生15g 清半夏9g 钩藤15g(后下) 橘红9g 茯苓15g 甘草6g 牛膝9g 羌活6g 酒大黄9g 枳实9g 厚朴9g 竹沥水60mL(分冲)

    服上方药三剂,大便畅通,便软成形,量多,随之语言渐清楚,精神渐振,血压降至120/78mmHg,舌上有津,苔仍黄腻不均,脉如前,左恻肢体不能活动。1周后能在床上活动下肢,上肢亦稍能抬起,口角已不流涎,纳食渐增,脉有缓象。

    处方:上方去羌活、厚朴、大黄,加火麻仁9g、地龙15g、竹茹12g、胆南星10g。服上方药10天后,病者能坐于凳上。2周后能由家人搀扶到厕所大小便,自己能扶着床沿迈步活动,食量已恢复至病前,每日8两。3周后,能独自行走,左上肢能抬举平肩,舌体正,口眼歪斜不甚明显,苔根部黄,脉缓和,唯脚趾不能活动,手指握力不及。4周后,能自由行走,脚趾已能活动,上肢抬举过肩,手指握力增强,舌根部有少量黄苔,脉沉缓,能自理一部分生活,住院5周后出院。

    三、复中风案                                        

    雷某,男,71岁,已婚,辽宁籍,退休医生,住院号014148。1973年5月,因工作劳累、心境不佳,某日晚突然神志昏迷,右侧肢体偏瘫,即往某医院急诊,诊为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经抢救治疗(用药不清),神志清醒,症状缓解,唯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面瘫。此后,1974、1976年连续两次出现偏瘫及失语,均经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但尚能自理生活。近1个月来,不明诱因,每日不停地口角流涎,6天前突发失语、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偏瘫加重,水饮不能入,入则呛咳,小便失禁。即往某医院急诊,该院按脑血栓形成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治疗,效不显,于1982年6月29日上午II点30分转入我院。

    视之,颜面潮红,舌强短缩,不能伸过门齿,质暗红,苔黄腻。家属代诉:大便4日未行,小便失禁,诊脉沉细滑数。BP: 170/120mmHg。诊断:④中医:复中风;②西医:脑血栓形成。辨为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痰热内阻之证,拟柔肝息风、化痰通腑开窍以治,用桑钩温胆汤与三化汤合方化裁。

    【处方】

    桑寄生15g钩藤12g(后下) 清半夏9g 陈皮9g 茯苓15g 菊花9 石菖蒲12 丹参15g 牛膝9g 川厚朴9g 生大黄5g(后下) 羌活3g 竹沥水60mL(分冲)

    当日急煎内服,服药后夜间大便即通,翌日晨起又大便一次,颜面潮红即退,肢体渐能活动,小便能控制。

    药已中病,原方去生大黄、川厚朴、羌活续服。5天后,舌体活动较前灵活,语言稍清晰;右下肢活动尚可,搀扶可以行走;右上肢能抬举,但不能持物;吞咽困难,水饮入口仍呛咳,口角流涎。BP: 150/1OOmmHg。10天后,舌能伸过门齿,肢体活动又较前灵活,语言不甚利落,大便4日未行。于方中加火麻仁15g、桃仁9g。半月后,能扶杖行走,右上肢抬举能触及头部,但手指握力较差,大便畅,小便调。20天以后,能下床自由活动锻炼,右上肢能抬举过头,握力较前增强,舌体活动自如,说话时吐字较前清楚,精神、食欲转佳,二便调,BP160/1OOmmHg,舌苔由黄腻转为薄黄,脉弦。1个月后,生活能自理,取消陪床。续服原方药,至56天出院。

    四、中风后遗症案

    孙某,男性,56岁,已婚,河南籍,煤矿工人,住院号014917。其家人代诉:患者生闷气后,于1982年5月3日在井下工作时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继而口眼歪斜,经当地医院抢救3天后神志渐苏,转另一医院才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50余天,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新、扑尔敏、地巴唑、维生素B.等药物治疗,遗留右半身及右颜面麻木、活动障碍、语言謇涩、口眼歪斜等症。出院后肌内注射维脑路通配合理疗,效不显,于1982年11月22日入我院治疗。

    视患者神情苦闷,颜面晦滞,咯白黏痰,量多,可闻喉间痰声辘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细弦而滑。诊断:①中医:中风后遗症;②西医:脑血栓形成后遗症。辨为风痰内阻、脉络不通、舌窍不开之证,拟化痰开窍,佐以息风法为治,用桑钩温胆汤加减。

    【处方】

    法半夏10g 茯苓15g橘红1Og 白附子6g 炒僵蚕10g 石菖蒲9g 桑寄生15g 钩藤12(后下) 全瓜蒌12g 天竺黄6g 炒枳壳9g 竹沥水40mL(兑服)

    服上方药一月,口眼歪斜、颜面及肢体麻木、痰声辘辘均消失,舌苔变为薄白。原方增损出入。

    【处方】

    法半夏10g 茯苓15g橘红1Og 石菖蒲9g 桑寄生15g 钩藤12g(后下) 郁金9g 全瓜蒌12g 天竺黄6g 炒枳壳9g 竹沥水20mL(兑服)

    服上方药两月,患者肢体活动自如,上下肢均有力,能握笔书写,并可回答“对”“一”“二”“三”等简单的语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摘自《赵金铎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51-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