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去逛一下古玩旧货市场或邮币卡市场,我发现老金属币的收藏热度非常高,甚至现在存世量很大的各种普通金属币都被部分拍卖公司或艺术品公司炒成高价进行交易,在评级这里也是首当其冲,被一个个放入精美盒内金属币被贴上了很多人感到似懂非懂的评级术语标签。而那些有一定年代的纸币却被闲置在一旁,备受冷落,对很多热衷于古代金属币收藏发烧友而言,它们似乎只是被看作是充当门面的装饰之物,而非主流钱币交易品。难道这些老纸币就不是很好的收藏品?它们为何身价卑微? 古代纸币与金属币相比,铸发周期短,但贬值度很高从历史来看,纸币出现在唐代,发展于宋、金、元三代,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制度还不完善,金属币一直处于流通上风,而纸币只是处于辅助使用阶段,但其一旦参与流通环节后产生了明显的贬值后无法躲避被取消的命运,让我们看一下纸币在以下三个朝代的大致发展轨迹: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个朝代都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钱币,从夏商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钱币的踪迹,从春秋战国开始,由于冶炼的不断发展,金属钱币就大行其道。而纸币在唐代才不显山露水地短暂出现,比如“唐飞钱”,它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用来兑现的书面凭据,而与当时的金属币相比,它不具备主要的流通功能,那就是当时金融汇票的雏形吧。 唐飞钱(来源于网络) 根据《新唐书.食货志》描述:
到了经济发达的宋代,由于铜原料的缺乏,而且金属币由于自身重量的影响,在大面积交易时造成流通不便利,纸币开始初露锋芒,而且在官方支持下,纸币渐渐的也具备与金属币同样的流通功能,在北宋被称为“交子”,南宋被称为“会子”。但纸币一旦发行过量就会产生贬值,故南宋朝廷在后期就停止了纸币的发行。 发动“靖康之变”的金国在初期也模仿宋发行过所谓的“交钞”,但后期也出现了钞价大跌而成了废纸,不得不草草收场。同时在金扶持下的前宋官员刘豫的伪齐势力也发行过纸币,据《大金国志·卷三十一·齐国刘豫录》载:
由于宋金经过长期的拉锯而和谈后,伪齐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后覆灭,其所用的这些纸币也随之被废。 宋代交子(来源于网络)
元蒙入主中原后沿用了前宋的纸币制度,发行了品种繁多的“交钞”、“丝钞、”“宝钞”与“元钞”。但是民间经常出现严重的纸币伪造现象,成为了社会问题,为了保障经济不受损,朝廷不得不停发了纸币。 元代交钞(来源于网络) 明清纸币发行谨慎,但还不是主流货币,民国时期纸币规模颇大,但现在备受冷落
纸币在金、元两代的泛滥提醒了明王朝对其合理使用,为了规范管理,明廷在1374年设立了宝钞提举司,次年发行了“大明宝钞”,其颜色为蓝色,其材料是采用不用的公文纸与投考举子的废试稿卷印制而成,这确实大大了节约了当时的原材料,但纸本身而言,它不具备金属那种耐腐蚀,耐人为损坏的功能而很难留存于世。这也是古纸币现在难以保存至今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大明宝钞(来源于网络)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后期的半殖民半封建后期,纸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其印发的质量也超越了前朝任何时代,除了我们熟知的机制金属币外,各地也印发了各种不同的纸币,也是多如牛毛,1904年朝廷建立的户部银行就发行银两票、银元票与制钱票三种,但细分一下其所属面值也是五花八门。尽管如此,当时大行其道的还是机制金属币。 |
|
来自: 袁承志dtau70na > 《钱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