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近代第一所军需学校——北洋经理学堂

 唯我英才 2020-04-05


北洋经理学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备军需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培养专业的军需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创办于保定的北洋经理学堂(又叫北洋陆军军需学堂),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所创办以培养军需人才为主的军事专业技术学校,保定可以说是培养我国近代军需人才的摇篮和起点。

北洋经理学堂的正门

1902年,袁世凯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开始以保定为基地创办北洋常备军。为培养军需人才,1905年开始创办北洋经理学堂,开创了我国培养近代军需人才的先河。


这所军校在什么地方?


《北洋官报》刊登陆军军需学堂招生广告:地址:保定东关外大操场西首路北。

▲保定军校校址示意图

东关大操场是保定军校组成部分之一。从图上可以看出大操场的东侧是保定军校的校本部,西侧是一个叫小营坊的村庄。而报纸上所说校址是在大操场西首路北,也就是说这个校址就在小营坊附近。其实小营坊村附近在清代时期就是淮军的大兵营,后来也曾驻扎了大量的北洋新军。也就是说北洋经理学堂的校舍用是北洋新军的营房。

北洋经理学堂的位置

不知曾祖父之名不能上学

1911年《北洋官报》刊登了刊登了第四期的招生广告:

  学额:续招第四班学生六十名概系官费;

年龄:须在二十岁以上二十七岁以下;

资格:无论土著、客籍确系身家清白、身体强壮,曾在法律、财政、陆军随营学堂毕业及中学修业一二年暨陆军人员之子弟、陆军各镇军官佐具有普通科学根基文理通顺者均可报考。

学期:三年毕业。

奖励:毕业后由陆军部考验分别等第奏补军佐实官。

保证:考取入学以前须觅有确实可靠保证人或殷实铺保。陆军部人员须由司科长等陆军各镇官佐须由统领带官等出具保证书呈送本学堂始准入学,学生在堂以及毕业后供差凡有不正不法行为均归原保人担任。

报名日期:自出示日起至三月初五日止,携带本人四寸半身像片,开明年籍三代姓名,亲自来堂验明注册。

考试日期:三月初十日。

校址:保定东关外大操场西首路北。

在招生广告中要一点非常有意思:在报名时除了携带本人的照片外,还要审查祖上三代的户籍,也就意味着你不知道你老爷爷的名字是不能上学的。

其实这是防止冒名顶替的一项措施,在古代科举考试中都要审查祖上三代,也叫做家状”

自唐以来,士子们均须向州县递交自己的“家状”,家状一般包括姓名、乡贯、年龄、三代等内容。在答卷时,家状也要抄写在试卷开头。除了家状,还有“保状”,即应举的士子们每三人互相做保,证明同保人并非冒名顶替、品行没有缺陷等等,若有人犯规,同保的其他人也要受到牵连。

文天祥中状元时的家状。


北洋经理学堂总办罗开榜


关于北洋经理学堂同学录问题


▲《军需杂志》封面。

《军需杂志》刊登了三期同学录,共毕业133人:

第一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入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闰四月毕业,学员共一班毕业45人,校址附设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经理科。

第二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入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毕业,学员共三班,毕业41人,地址附设于保定陆军军械、经理、师范学堂经理科。

  第三期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入学,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毕业,学员共三班,毕业47人,地址:陆军军需学堂。

第四期学生1911年原计划招生60名,但因辛亥革命爆发,北洋经理学堂停办。第四期未毕业学生和湖南将校养习所军需班的学生合并到民国成立的陆军军需学校第一期学生班。

知识拓展

我军第一所军需学校

▲“后勤之父”杨至成。

杨至成将军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也是我军后勤院校的主要创始人。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办的红军供给学校是我军的第一所后勤院校。1932年11月杨至成在“红都”瑞金创办了红军供给学校,并亲自兼任校长。红军供给学校先后共培训8期学员,每期60人—120人不等,学制8个月—12个月,到红军开始长征时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续办,后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累计为部队输送326万名军事后勤人才,被称为“红管家的摇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