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归何处,读白居易的诗,山寺桃花始盛开

 读书工 2020-04-06

春天在风雪中蹒跚走来,又从风雨中急切归去。人们盼春迎春赏春,还没有把莺歌燕舞听足,还没有把姹紫嫣红看够,几场春雨,花瓣就落了一地。

李清照是个女词人,她是最舍不得春天的,一个要写词歌颂它,挽留它。同时她知道这也是在珍惜留恋自己的青春年华。她听到春雨淅淅沥沥,就试问卷帘人,可时光已是绿肥红瘦。

杜甫是个大诗人,他也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从一片花飞开始,他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春天归去的脚步。于是他号召人们喝酒吟诗,及时行乐。

正如李煜所叹息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这样悄悄地来,这样匆匆地走,李煜知道自己这个阶下囚,跟这美好的春光,已经再也没有了重逢。

所以诗人黄庭坚就发问了,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再怎么仔细看,也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只有黄鹂鸟在树枝上百啭千声地啼叫,但是我们又听不懂鸟语,只能徒唤奈何。

春天去了哪里,即使你百般地寻觅,也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是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立了功,他在庐山香炉峰上发现了它。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原来这白居易是在京城长安任职的,母亲看花失足坠井去世,白居易回家丁忧三年。元和九年(814),他回到东宫,任太子左参赞大夫,不得参与朝廷政事。

但是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缉拿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结果又贬谪为江州司马。江州司马原来是主管军事,但在中唐时期,有职无权,大事都是刺史过问。

白居易等于是犯错发配的官员,他乐观进取的态度受到极大的打击,从此不再多言多语,遇事只是明哲保身,也乐得清闲轻松。于是一心寄情山水,寻诗觅句。

元和十一年四月,百花凋零,气候已进入春末夏初。这时白居易来了几个河南朋友,于是十六人一起上庐山游玩,他们登上香炉峰,然后向大林寺进发。

在大林寺,白居易吃了一惊,转而又变惊为喜。因为他看到寺庙里有几棵桃树,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正在盛开。而此时山下百花凋零,春天已经走远了。

诗人们都在寻觅春天的踪迹,看它到底去了哪里。黄庭坚还说,如果能知春归处,唤取春来同住。没想到春天竟像捉迷藏一样,跑到庐山顶上的大林寺这里来了。

于是白居易一时兴起,就挥笔写下了《游大林寺序》,以记录此次游历的行程和大林寺的风景,后面还题写了一首七绝,即上面所说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的前两句采用对比的手法,由“芳菲尽”转而到“始盛开”,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由苦恼忧愁而转为惊喜的表情。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们渴望春天常驻人间,春天归去了,于是都千方百计地去寻觅,去仔细地追寻每一个枝头,看还有没有花朵。

白居易这首诗,表现的是人们对春天的珍惜留恋之情,也是暗示了光阴荏苒、人生短暂的遗憾,因此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了咏春的千古名篇。

据说大林寺僧人非常高兴,临走前寺庙住持还特请白居易,给已故高僧再撰写一篇墓志铭。白居易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僧人得到大诗人的墨宝,喜之不胜,并给了白居易很高的润笔费。

白居易看到这么一笔款项,也不方便拿下山。他欣赏庐山风景的优美清幽,于是就用这笔稿费在香炉峰附近置办了一所房子,准备将来退休了和妻子儿女们到此居住。前几年我上庐山,还特意去白居易草堂花径拜访过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