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老刘tdrhg 2019-11-15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大林寺桃花》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在庐山大林寺游玩的经历。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因为是闲职,没有实际公事可办,因此得以在闲暇中几次漫游庐山。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偕友同游大林寺,作《游大林寺序》以记此行。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中附有一首绝句,就是这首《大林寺桃花》,也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庐山脚下的村落,就好比从天堂看人间一样。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都凋谢了。

  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结束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番再次欣赏到春景后,喜出望外,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这首七绝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景的眷恋。

  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然而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就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因此诗人“ 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禁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诗中佳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透露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