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疱疮】

 昊晟堂 2020-04-07

(一)热毒炽盛发病急骤,红斑,水疱,皮肤灼热;伴身热,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弦数。

  辨证分析: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故发病急骤,红斑,水疱,皮肤灼热;热在气分,故身热烦躁,口渴欲饮;热结肠道,则大便干结;移热于小肠则小便黄;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弦数为热毒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古方凉血解毒。

  方药:解毒泻心汤加减。若发热高,烦躁甚,加犀角以解热清心;大便秘结,加生大黄通腑泄热。

  (二)心火脾湿皮损以大疱为主,有口舌糜烂,渗液;伴胃纳呆滞,发热心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流溢肌肤,故皮损以大疱为主,并有糜烂、渗出;心主神志,心火盛则心烦;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舌为心之苗,心火甚则口舌糜烂;脾湿外泛亦可有糜烂、渗液;脾为湿困则胃纳呆滞;热结肠道则大便于结;舌苔黄腻、脉濡数为心火脾湿之象。

  治法:泻心凉血,理脾利湿、古方凉血。

  方药:清脾除湿汤加减。高热者,清泻热邪;口腔糜烂甚者,解毒利咽;水疱、糜烂严重者,古方清热利湿。

  (三)气阴两伤皮损以脱屑、叶状结痂、水疱不断出现为主,病程较久;伴汗出,口渴,咽干,烦躁不安,倦怠无力,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炽盛,耗伤阴津,肌肤失养,故皮肤以脱屑及叶状结痂为主;热毒壅结不解,故水疱不断出现;热毒久羁则病程较久;阴液耗伤,故口渴,咽干,大便于结;阴伤内热则烦躁;气附于津液,液损日久则气亦耗,故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为气阴两伤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古方清热解毒。

1. 毒热炽盛型

(1)主症:发病急骤, 水疱迅速扩展, 疱面鲜红。身热, 口渴欲饮, 烦躁不安,便干尿黄。舌质红绛, 苔少而干, 脉细数。
(2)辨证:毒热炽盛, 气营两燔。
(3)治法:清热解毒, 凉血清营。
(4)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
犀角 10g, 生地炭 10g, 金银花炭 10g, 莲子心 10g, 白茅根 10g, 花粉 10g, 地丁10g, 生栀子 10g, 甘草 7g, 黄连 10g, 生石膏 30g。
(5)方解:犀角解热而清心 ;生地炭、 金银花炭清解血中毒热 ;地丁、 甘草清热解毒 ;莲子心、 栀子、 黄连清三焦, 泻心火 ;白茅根、 花粉养阴清热, 凉血护心 ;生石膏清气分热。高热者, 加生玳瑁 ;大便干燥者, 加大黄。
2. 心火脾湿型
(1)主症:遍身燎浆大疱, 糜烂渗出面大, 身热, 心烦口渴, 口舌糜烂,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 苔白略黄燥, 脉弦滑数。病

(2)辨证:心火炽盛, 脾湿内蕴。
(3)
治法泻心凉血、 清脾除湿。
(4)
方药清脾除湿饮加减。
赤苓皮 15g, 生白术 10g, 淡黄芩 10g, 栀子 6g, 泽泻 10g, 茵陈 6g, 枳壳 10g,生地 12g, 竹叶 6g, 灯心 3g, 甘草 10g, 麦冬 10g。
(5)
方解赤苓皮、 生白术健脾渗湿;黄芩、 栀子苦寒泻热;泽泻、 茵陈清热利湿;枳壳理气宽胸 ;生地、 竹叶、 灯心、 甘草清心利水 ;麦冬养阴清热。高热者, 加生玳瑁、 连翘、 生石膏;心火炽盛者, 加莲子心、 黄连;口腔糜烂者, 加金莲花、 金雀花、藏青果, 金果榄 ;大便干燥者, 加大黄。
3. 气阴两伤型
(1)
主症水疱不断出现, 病程日久, 汗出口渴, 不欲多饮, 烦躁不安, 倦怠懒言,周身无力。舌质淡红, 舌体嫩或有裂纹, 苔薄白或见剥苔, 脉沉细濡。
(2)
辨证毒热未清, 气阴两伤。
(3)
治法益气养阴, 清解余毒。
(4)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
西洋参 3g( 另煎兑服), 南北沙参各 30g, 耳环石斛 6g, 黑元参 30g, 佛手参
30g, 二冬各 18g, 生玉竹 15g, 生黄芪 15g, 丹参 15g, 金银花 15g, 蒲公英 15g。
(5)
方解西洋参、 南北沙参、 石斛、 元参、 佛手参、 二冬、 玉竹养阴清热 ;生
黄芪、 丹参补气活血 ;金银花、 蒲公英清解余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