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方证的研究

 老宋329 2020-04-07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五苓散方证研究姓名: 吕永赟申请学位级别: 博士专业: 临床中药学指导教师: 黄煌20080501 五苓散方证研究中文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的对象五苓散, 出自《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 . 近年已有了一些五苓散的相关研究, 但由于他们研究的方法和所选用的资料局限, 以至于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可靠性和代表性.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五苓散的文献整理, 以进一步揭示五苓散的方证。方法: 具体的研究整理方法, 首先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对与研究五苓散方证目的有关的数据如使用五苓散当时的病名或现代医学诊断、 症状、体征、 化验检查以及病人的年龄、 性别、 就诊时间、 发病的时间、 疾病的病程、疗程等录入电脑, 建立数据库。 其次要对于方证研究的重点内容症状、 舌象、 脉象等进行规范, 特别是对于符合的症状及舌脉等要注意在先行粗略统计的基础上再进行拆分。 最后采用频次统计的方法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后, 整理成表格等的形式, 并结合临床的经验,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以便归纳出研究的结论。

结果: 1、 五苓散功效: ( 1)利水、 消肿; ( 2)保肝: ( 3)降脂; ( 4 )降压;( 5)排毒. 

2、 五苓散的典型方证: ①口渴而小便不利, 或呕吐, 或腹泻, 或无汗而浮肿, 或自汗, 或头痛。 ②头晕而悸, 或吐涎, 或心下有振水音. ③伴有发热者脉象多浮数, 舌象不定; 无热者脉象多沉, 舌质多淡或暗淡, 舌苔多白润甚则水滑或白腻, 舌体多胖大或有齿痕。

 3、 五苓散适应病证: ①以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急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膀胱炎、 输尿管结石、 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等以及夜尿增多、 多尿症等。 ②以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尿崩症、 小儿多饮症、 糖尿病、 周规}生A C T H 、 A D H 分泌过多症、 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高温环境、 利尿药、 减肥药等的副作用等病证。 ③以水肿、 体液停留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急陵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早期肾功能不全、 特发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 阴囊水肿、 肝硬化腹水、 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 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症、 视网膜水肿、 肾积水、 青光眼、 内耳迷路水肿、 血管性水肿、 胃潴留、关节腔积液、 羊水过多等。 ④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急性单纯性胃炎、 感冒性呕吐症、 幽门梗阻( 不完全)或幽门粘膜水肿、 酒后呕吐、 食物中毒性呕吐、误食毒品、 小儿自家中毒症、 妊娠呕吐等疾病。 ⑤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急性肠炎、 流行性腹泻、 消化不良、 饮酒吃肉等导致的腹泻等。 @ 以头晕、 头重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如美尼尔氏病、 中暑、 癫痫、 一氧化碳中毒症、 眼睛屈光不良、 假性近视、 晕车船晕飞机等的晕动病等. ⑦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各种头痛如偏头痛、 顽固性头痛、 慢性头痛、 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醉酒头痛、 脑膜炎、 青光眼头痛、 颅内肿瘤、 硬膜下血肿、 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 以及带状疱疹的皮肤神经痛、 牙痛、 三又神经痛、 腹痛、 经行腹痛、 关节痛、 坐骨神经痛等病证。 ⑧以其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病证, 包括外科的术前术后; 五官科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急性青光眼、 卡他性结膜炎、 假性近视、 夜盲症、 急性泪囊炎、 旋耳疮( 外耳湿疹)、 中耳炎、 突发性耳聋、 过敏性鼻炎、 复发性口疮、 弥漫性声带息肉等多种病证; 妇科、 儿科的各种病证.

 4 、 适合五苓散的体质状态: 面色多黄白, 或黄暗. 身体多困重疲乏.常烦渴而不欲饮, 或虽饮水而渴不解, 甚者水入则吐。 舌质多淡; 舌苔多薄白或白腻, 甚者水滑; 舌体多胖, 常有齿痕, 或舌体瘦而舌苔水滑。 脉象多沉. 患者容易出现浮肿, 以面目虚浮为多见, 或晨起肿, 或下肢易浮肿, 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 胸水. 体型特征不定, 虚胖者多肌肉松软而易浮肿, 实胖者肌肉充实而易腹泻; 瘦者胃部易停水而常有振水音, 多伴有食欲不振、 腹胀满。容易小便不利, 尿量多减少. 常见呕吐, 一般为胃内容物, 呕吐多不费力. 容易下利, 一般呈水样, 量较多. 吐泻之后, 身体多不见明显衰弱。

 5、 剂型与剂量:临床上传统使用散剂, 现代国内汤剂也比较常用, 日本主要使用浸膏剂颗粒. 汤剂的使用是便于加减, 散剂服用方便。 如果是原方使用, 以散剂为佳. 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以散剂为佳, 对于小儿呕吐栓剂或灌肠使用也有较好的效果.汤剂的临床使用有大、 中、 小三个剂量段: 一般用中量, 大量用于严重水肿时,小量用于体质调整、 病情轻微、 易呕吐等情况。结论: 对比以上的研究结果与张仲景的原文描述, 后代医家在临床应用范围方面虽然不断的扩大和深入, 但最基本的应用指征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因此,更加证明了(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等中医临床经典的重要性, 也提示只有更加重视和加强对中医传统经典文献深入研究, 才可能逐渐揭示中医学治病的奥秘.IV 摘要关键词五苓散方证五苓散体质五苓散疾病谱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 需亲笔)签名: 彦彩虿2。 。 8 年。 5月 。 9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京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回, 在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if f 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 需亲笔)签名: 髟磊移20 0 8 年0 51Ⅳ’ l‖月 0 9 日导师( 需亲笔)签名:20 0 8 年0 5月 0 9 日 ,- - . 1L - E - - - ●_ ●一刖吾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 , 距今虽已有近两千年, 却仍然是现代临床上的常用方, 古方不仅能够治疗今病, 其魅力反而远胜于当年!这主要表现在其临床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主治的疾病更加广泛, 使用经验不断丰富, 现代研究也不断深入。 同时, 也应看到, 正由于五苓散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 本方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甚至滥用的情况。 因此, 如何准确的使用五苓散, 对五苓散的应用指征作出恰当的规范, 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正因为对这种不规范现象的重视, 国内不少医家已经对本方的使用作出了一些规范和探讨, 他们通过对五苓散古今医案的统计, 得出了五苓散的方证。 但由于对五苓散药味加减的选定标准过于宽泛, 纳入的所谓五苓散验案多数经过了过分加减的, 特别是许多医案都减去了桂枝, 实际上变成了四苓汤, 这样的医案就难以作为五苓散的医案,得出的结论自然就缺乏代表性。 另外, 根据既往医家对医案研究的情况来看, 虽然采用了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 回归方程等新方法, 但尚不能得出完全合乎临床实际的结论, 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没有紧密地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二是所选用的资料尚有所欠缺。因此,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仍然是要对五苓散方证进行规范, 制定出五苓散应用指征的标准。 鉴于以往研究中, 五苓散医案的纳入标准过于宽泛, 本研究只选用使用五苓散原方的医案, 作为研究探讨的基础。 同时进行多角度的分类研究,结合临床来取舍相关的症状, 制定五苓散应用的标准。 本研究由于以原方医案为基础, 因此研究的方法仅采用频数统计。 本研究的内容, 根据导师黄煌教授对于方证研究的经验, 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疾病谱、 方证和体质三个方面。 因此, 所选用的资料, 除了五苓散原方的医案外, 还要包括五苓散文献的概述, 五苓散的原文研究, 五苓散的类方以及导师的经验等。 其中, 五苓散的文献概述部分, 通过对五苓散历代应用的经验进行回顾可以明确五苓散的具体应用经验和使用的范围, 对于五苓散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的综述可以加深对五苓散作用机理的理解,对水液代谢类病证体质内容的回顾则有助于探讨五苓散的体质问题。 因此, 本研究分为如下的六个部分来探讨五苓散方证各个方面。 20 0 5级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五苓散方证研究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1. 1五苓散临床应用的历史五苓散的应用历史悠久, 至今已经接近两千年, 从仲景记载于《伤寒杂病论》中以来, 五苓散的应用经验不断丰富, 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到现代依然广泛应用于临床, 古方不仅能治今病, 临床的魅力更是远胜当年!仲景而后的医家, 对于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不仅有原方的验证重复, 更有使用病证范围的扩大, 还有对五苓散加减应用而形成的新的方剂, 即五苓散的加减方或称类似方。 五苓散后世的临床应用的经验,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类似方、经验总结和五苓散医案等。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类似方和医案可以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详见后章; 其他的经验总结则可以用原貌的形式来展现, 并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简略介绍如下:1. 1. 1五苓散的古代应用经验古代临床处方用药的经验, 是总结和学习参考的必备内容, 可以通过古人的经验和思路中得到启示、 借鉴和印证。 下面就对五苓散历代的应用经验择要并以原貌的形式罗列如下:Ⅸ千金方》 : 主治时行热病, 但狂言, 烦躁不安, 精彩言语, 不与人相当者.《外台秘要方》 载深师疗发白及秃落茯苓术散方: 白术一斤、 茯苓、 泽泻、猪苓各四两、 桂心半斤, 右五味捣散, 服一刀圭, 日三, 食后服之, 三十日发黑。《和剂局方》 : 本方加辰砂, 名辰砂五苓散。 治伤寒表里未解, 头痛发热,心胸郁闷, 唇口干焦, 神志昏沉, 狂言谵语, 如见鬼神。 及瘴疟烦闷不省者.如中暑发渴, 小便赤涩, 用新汲水调下. 小儿五心烦热, 焦躁多哭, 咬牙上窜,欲为惊状, 每服半钱, 温热水下.《直指方》 : 治湿证, 小便不利. 又治尿血, 加辰砂少许、 灯心一握, 新水煎汤调下. 又治便毒, 疏利小便, 以泄败精, 用葱二茎, 煎汤调下。 又治伤暑烦渴, 心下水气, 又流行水饮, 每二钱, 沸汤调下。 小便不利, 加防己佐之。《朱氏集验方》 : 本方加大附子一只, 取空, 入五苓散内, 炮热, 为细末,姜汤下, 治反胃吐食, 名附子五苓散。2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医宗金鉴》 : 本方加人参, 名春泽汤。 其意专在助气化以生津。《医方集解》 : 本方去桂, 名四苓散. 东垣云, 无恶寒证, 不可用桂. 周杨俊云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者设, 若不渴, 则茯苓甘草汤足矣, 若但渴, 则四苓足矣。《伤寒百问》 : 《经络图》 五苓散治瘴气温疟, 不服水土, 黄疸或泄泻. 又治中酒, 或呕吐痰水, 水入便吐, 心下痞闷。 又治黄疸, 如黄橘色, 心中烦急,眼睛如金, 小便赤涩, 或大便自利。 若治黄疸, 茵陈汤下.《吴遵程方论》 : 五苓散逐内外水饮之首剂. 凡属水饮停蓄, 津液固结, 便宜取用.《伤寒论辑义》 : 按此病之主要关键, 在表微热里消渴. 又方中桂枝, 乃极重要之药, 后人用此方, 畏桂枝之辛温而去之, 名为四苓, 失之远矣, 但桂枝禁例, 仍不可忽, 假如无汗干热, 自非五苓证, 若舌干而绛者, 桂枝亦非宜。须知五苓证虽渴, 乃燥湿不能互化, 唇虽焦其舌面决不干燥也.( ( - - - 因方》 : 己未年, 京师大疫, 汗之死, 下之死, 用五苓散遂愈。曹世荣: 小儿惊风及泄泻, 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 渗湿土, 因其内有桂枝, 能抑肝风助脾土也。《伤寒广要》 引《万安方》 : 减桂五苓散( 即本方去桂枝). 治伤寒时气,躁渴欲水, Ⅸ得效》 名四苓散。《伤寒三书》 载: 五苓散加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甘草, 名苓桂甘露饮,治温热病之吐泻, 烦渴, 小便赤涩, 大便急痛者.《瘟疫论补法》 载: 五苓散去桂枝, 陈皮易白术, 名四苓散, 治瘟疫之邪传胃而渴者。《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载: 叶天士曰: 夏日足跗浮, 是地气着人之湿, 伤在太阴阳明, 初病失血, 继而呕涎拒食。 此脾胃湿伤, 五苓散去泽泻加益智、厚朴、 滑石、 陈皮。( ( 温病条辨》 载: 五苓散去桂枝加黄芩、 芍药、 广皮、 厚朴、 木香等, 名四苓合芍药汤, 治自利不爽之湿热挟滞。《寿世保元》 : 伤暑身热, 口干烦渴, 心中恍惚, 小便赤色, 大便泄泻者,此脾胃虚而阴阳不分也, 五苓散主之。3 《永乐大典�9�9医药集》 饮酒而泄泻者, 脾胃受湿也. 何以知之?仲景厥而心下悸者, 宜先治水, 当服茯苓甘草汤. 却治其厥, 不尔, 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故饮而泻者, 五苓散、 甘露饮子神效。《济阴纲目》 : 五苓散治湿生于内, 水泻, 小便不利.《永类铃方》 : 五苓散唆咀, 清入脾, 末子浊入胃, 中暑心神恍惚加辰砂,隔年不可用.《张杲医说》 : 胸中有痰饮, 及小儿吐哕, 欲作痫, 服五苓散最效.《博闻类纂》 : 风湿气, 用五苓散半贴, 入姜三片, 大枣一枚, 同煎, 服一碗, 立效.《卫生家宝》 : 五苓散治伤寒汗后发渴, 小便不利. 若阳明汗多而渴者, 不可用, 宜竹叶汤.《伤寒直格》 : 五苓散治中暑, 并伤寒大发汗后, 胃中干, 烦躁不得眠,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 及表里俱热、 饮水反吐, 名日水逆。 或攻痞不解,或口干烦渴, 小便不利, 或痞尚在而利不止者; 或当汗而反下之, 利遂不止,脉浮表不解, 自利, 或小便不利者. 凡用五苓散, 证无问脉之沉浮。 或一切留饮不散, 以此散水止渴, 并解两感, 太阳少阴俱病.《医方口诀集》 : 予尝治平野庄一人, 伤寒发热, 口燥而渴, 与水则吐, 后用汤药亦吐, 诸医束手, 请治于予. 诊脉, 脉数, 记得《伤寒论》 中, 中风六七日, 不解而烦, 有表里证, 渴欲饮水, 水入则吐, 名日水逆, 五苓散主之之言, 遂以五苓散末, 白饮( 系白米汤饮, 一作白汤饮)和. 服, 一匕知, 三匕已.又: 治江府安藤氏之家人, 消渴经年, 且胸胁支满, 而头晕, 与五苓散加甘草,水煎, 使服之, 不三剂, 诸证悉退此盖用( ( 金匮》 苓桂术甘汤及五苓散二法也。Ⅸ续建珠录》 : 和州某( 上略), 自客岁丁巳春, 食量三倍于少壮, 至今年而舔渴, 饮水数升, 未尝腹满, 近颇自警, 以数合为度, 如是能饮能食, 谓当见肥而反日瘦, 他亦无所苦。 先生诊之, 问其他, 答曰: 唯腹皮麻痹, 小便频数耳, 乃与五苓散服之, 而渴愈。《成绩录》 曰: “一男子患消渴, 日饮数斗, 小便亦多, 食倍于平日, 先生与五苓散, 服月 余, 奏全效。 ”《类聚方广义》 日: “霍乱吐下之后, 厥冷烦躁, 渴饮不止, 而水药共吐4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者, 宜严禁汤水菜物, 每欲饮水, 则与五苓散, 但一帖分二三次服为佳, 不过三帖, 呕吐烦渴必止, 则必厥复而热复, 身体惰疼, 仍用五苓散, 则必祭祭汗出, 诸证脱然而愈. ’ 此五苓散与小半夏汤之分别. ”《类聚方广义》 载: 此方治眼患, 略似苓桂术甘汤. 而彼以心下悸, 心下逆满, 胸胁支满、 上冲等证为目的, 此以发热、 消渴、 目多眵泪, 小便不利为目的. 二方俱以利小便为目的。《续名家选方》 : 五苓散加车前草、 苍术. 水煎服, 为疗雀ii奇方。《汉药神效方》 : 本方除桂枝, 名四苓散。 浅田宗伯用于妇人下痢不止. 加车前子, 往往得奇效。《皇汉医学要诀》 : 小儿阴头、 龟头水肿, 及阴囊赤肿者, 亦有奇效。《中国内科医鉴》 : 本方之吐, 大多食入后即吐, 其脉浮而数, 不紧也。 又:幼年之急性肾炎, 屡现五苓散证, 即浮肿, 尿利减少, 口渴及吐与头痛。《汉法医典》 : 小儿脾疳, 雀目, 有微热而渴, 用五苓散。上述对五苓散的古代应用经验的概述, 让我们了解张仲景以后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的具体的应用的情况, 包括古代五苓散所治疗的疾病的病证, 部分五苓散加减的应用, 以及五苓散与其他方剂的鉴别等的问题。 这些经验作为典型的资料, 有助于我们对五苓散方证的概括和规范。1. 1. 2五苓散的现代临床应用这些五苓散的现代临床应用的经验, 是研究五苓散所适应的现代医学的疾病谱的最佳的素材。 

现代对于五苓散的应用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 具体的适应病证也不断增多, 对这些经验和报道概括如下:

1. 1. 2. 1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迄今无特效疗法。 孙氏用五苓散加减治疗4 0 例急性肾炎患者, 均为较重病例。 有明显的水肿、 高血压、 血尿及肾功能减退, 并有部分病例伴有腹水及肾性心力衰竭。 总药量重症者一日9 克, 中等度者6克, 轻症3克,7 日为1疗程, 并配合保温, 低盐饮食及安静休息等, 平均住院日数为16天, 全部有效【1)o加昧五苓片( 猪苓、 茯苓、 苍术、 防己、 泽泻、 桂枝、 麻黄、 川椒)治疗22例大部分属于风水型小儿肾炎。 服药2”- - 3日内小便明显增多, 浮肿逐渐消退, 症状减轻或消失。 水肿完全消失者19 例, 减轻者2例, 无变化1例。 尿蛋白转阴者11例〔 21。 五苓散方加麻黄、 黄芪、 防己治肾炎, 消肿有效率95%嘲。本方治急性肾炎收效较快, 有服2剂见尿量增加, 10 余剂症愈者。 本方伍小柴胡汤治肾炎, 消肿同时可增强体力, 振作精神, 解除疲劳感, 促进早期康复。伍猪苓汤治疲劳后蛋白尿, 伍逍遥散治周期性浮肿皆收效14 一。五苓散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53例, 服药1”- - - ’3剂症状即缓解, 排出尿石者33例( 62. 6%), 其中排出最大结石为O . 9 × 1. 6厘米, 在排石的33例中, 最多服药50剂, 最少为2剂〔 91。治疗泌尿系感染( 属湿热蕴结型者), 可用五苓散加黄柏、 黄芩、 银花等药,或与八正散加减合用。 病例: 唐某, 女, 4 5岁, 有肾盂肾炎病史。 尿检: 红、 白细胞, 上皮细胞, 蛋白均为阳性。 抗菌素治疗不显效。 五苓散加生地、 紫珠草、防己、 柴胡, 服3剂尿量增多, 排尿痛减轻, 热退。 再服4 剂症状消失, 尿量正常〔 101o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而透析的患者当中, 有不少会出现头痛。 室贺氏对持续透析患者当中出现头痛的病例给予五苓散, 对使用五苓散的效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作者对来土浦协同病院进行维持透析的18 0 例患者当中, 根据对头痛有无的调查, 选择同意汉方药内服的患者16名。 本组患者原发疾病有慢性肾炎8例,糖尿病4 例, 其他疾病4 例, 平均年龄57 岁, 透析时间平均为10 2个月 。 内服津村五苓散浸膏剂每日59 , 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 至少持续服用8 周以上。 并对每个患者进行调查, 比较服用五苓散8 周前后头痛程度的减轻情况。 结果: 头痛的改善度, 在9%以下无效者1例, 在30,- - . - 40%稍微有效的3例, 在50- - - 7 0%有效者1例, 在7 1%以上者为著效, 共有ll例。 副作用的情况, 出现便秘者3例, 软便的1例, 血压轻度上升的1例。 其他患者没有血压升高, 且腿部变得轻快, 足部的水肿消失。结论: 对于维持透析患者的头痛, 五苓散是有效的药物【11】 。

1. 1. 2. 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矢数氏认为, 头痛可能是由于脑膜限局性浮肿引起的。 五苓散减少浮肿,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该氏治疗头痛、 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 美尼尔氏病35例, 其中25例( 7 1%)是用五苓散治愈的, 但对于部分头痛使用五苓散在指征尚不明确f 12’ 1a l。 村田氏用五苓散治疗肩凝和头痛, 服药15日获效【141。 森本氏曾研6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究五苓散和柴苓汤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为以卡马西平为主进行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 对其中26例给予柴苓汤提取剂( 3. 0 9 /d , 一日三次, 饭前服用)连续治疗4 周, 对其余36例给予五苓散提取剂( 2. 59 /d , 一日三次, 饭前服用); 结果, 根据患者自身的评价, 柴苓汤组明显改善6例; 改善8 例, 稍改善10 例, 不变2例, 无恶化例, 改善以上者占53. 8 %,五苓散组明显改善4 例, 改善13例, 稍改善15例, 不变4 例, 无恶化例, 改善以上占4 7 . 2%, 而且, 两组中多数患者的卡马西平用量减少, 显示五苓散对于三叉神经痛确实有改善的作用【佣。 关氏以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头痛4 1例, 疗程1周, 结果治愈28 例, 好转10 例, 无效3例, 提示中年以上顽固性头痛患者伴见外感病史、浮肿或有子宫卵巢病变者, 可以采用五苓散治疗【161。美尼尔氏病的病因: 有人认为是由于水代谢异常致内耳水潴留, 或由于癫痫的中枢发作等所致, 用五苓散治疗获效。 某女57 岁, 眩晕月 余, 伴有便秘、 头沉、 肩凝、 恶心、 口渴, 卖稍浮, 服五苓散10天诸症消失f 17 1。脑积水应属“诸湿肿满” 范围, 以五苓散健脾渗湿利尿。 它可能通过利尿脱水, 减少了脑脊液的产生, 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 从而降低了颅内压, 对脑组织和正常脑脊液循环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病例: 李某某, 男, 9 个月 ,生后7 个月 发现右手和右腿活动力较差。 以后患儿头部迅速增大, 到八个半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 头部青筋显露, 颜面紫红, 头不能抬, 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 头围56公分, 前后囟门扩大而饱满, 凸出于颅骨。 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自第10 个月 开始服用本方, 药后尿量明显增多, 大便呈稀水样。 服8 剂后, 四肢渐能活动, 颈部亦有力, 能抬头活动, 囟门渐平而痊愈。七年后追访, 精神良好, 头围仍56公分。 本方加减对脑脊膜膨出症合并脑积水亦有作用, 可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侧。 还有用本方治疗两脚及膝下疲软, 可使症状减轻【侧。

1. 1. 2. 3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吐泻证属中焦郁结, 下焦湿热范围, 用五苓散加调理胃肠的药物治疗, 疗效良好。 对急性胃肠炎之腹痛、 呕吐、 腹泻等症状, 效果尤为明显。 山本氏用此方治疗白色腹泻〔 20l。 五苓散合平胃散治高热下利, 服药后一天热降, 吐利止佐11。彭氏治疗一个3岁男孩, 高热( 39 ℃)已7 天, 口渴, 一次能喝50 毫升饮料, 不到7 10 分钟, 所饮者以原型从肛门排出。 服五苓散浸膏1克后, 1,5时热度降至38 . 3℃, 2d ,时后降为37 ℃, 此间饮入少量茶水没有下利, 自觉好转。 此例可能属急性胃肠炎的一型阎。 寺师氏治一多涎病儿, 每天换围嘴50张, 药后10日减为25张, 60日减为10张刚。急性传染性肝炎属湿热型者, 可用五苓散加清热利湿药物治疗。 某女, 21岁, 低热、 乏力、 腹胀、 厌食小便短黄, S . G . P . T . 428单位, 诊为传染性肝炎( 湿热型)。 服五苓散加五味子、 木通、 黄芩、 甘草、 白花蛇舌草。 10剂症减, S . G . P . T .降至128单位【24 l。 用五苓散治肝硬化腹水收效亦较快, 并能改善贫血, 控制消化道出血【251。

1. 1. 2. 4治疗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及中毒抗菌素治疗细菌感染时, 往往引起口渴、 尿少、 心下痞等副作用, 这些症状,符合五苓散证, 服用本方可减轻或解除其副作用f 26】 。 有地氏认为, 汉方药在消除激素副作用方面, 有积极作用。 一例6岁男孩, 患肾病综合征, 服强的松龙出现满月 脸, 显著肥胖, 皮肤发红。 并用柴苓汤和桂枝茯苓丸, 4 个月 后满月 脸和皮肤发红开始消退。 血清胆固醇由29 8m l/d l降至17 2m l/d l。 未减少激素用量而副作用减轻了。 其后不但消除了激素的副作用, 原病也趋向治愈。 另外, 对于激素停用困难症, 并用柴苓汤和桂枝茯苓丸, 于短期内能够停用激素, 副作用亦可消失【271o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 S R I)在治疗抗抑郁药的过程中有引起呕吐和胃部不适感的有害现象的副作用, 田亮氏等报道五苓散加服五苓散浸膏颗粒之后, 20 例有症状患者中有9 例症状消失, 表明五苓散对于S S R I诱发有害事象有效剁硼。苯胺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 无力, 恶心, 胸闷, 四肢发凉, 紫绀, 血压升高, 脉快, 体温低。 中医治疗当以解毒、 活血、 补土、 利水为主。 刘氏用五苓散加夏枯草、 菊花、 川芎、 银花、 茵陈、 沙参、 甘草治疗。 服药1d ,时后症状开始消失或减轻, 约24d ’时内治愈【291。

1. 1. 2. 5治疗妇产科病妊娠恶阻表现为恶心、 呕吐、 气郁、 咽喉堵塞感, 按中医辨证, 用五苓散有效。 有人用本方治疗产后癃闭, 2剂即可通畅。 五苓散亦能促进产后身倦的解除,8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恢复增快的血沉即、 311。 刘氏用五苓散治疗癃闭、 午后低热、 湿困脾胃、 崩漏等证, 并指出, 其病虽异, 其证不外湿热〔 3zl。

1. 1. 2. 6治疗皮肤科疾病由于体内水分代谢不能顺利进行, 皮肤出现渗出液、 浮肿, 投予五苓散。这是通用的治法。 东玲氏报道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以祛除体表湿邪的办法, 治“水毒”、 “水滞”、 弥漫性湿疹【33】 。 中岛氏以本方治疗带状疱疹【34 l。 绪方氏以此方治愈足跖部水疱及表皮剥脱∞。

1. 1. 2. 7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大宜见义夫氏【36】 统计了因支气管哮喘发作而住院的儿童患者4 1例, 其中男性24 例, 女性17 例。 给予五苓教口服或灌肠, 对支气管哮喘发展的效果进行了判定。 使用五苓散浸膏剂( 1包29 ), 根据体重给予不同的剂量, 不满lO k g的给予1/3包, 体重lO k g ~15k g 者给予1/2包, 15k g ,- - 。 25k g 者给予2/3包,体重在25k g 以上者给予1包, 在哮喘发作来院时服用, 服药后5~15分钟根据对自觉症状和客观症状的检查结果改善的有无, 判定其效果。 在所有4 1例当中,有效者20 例, 稍微有效的者9 例, 病情无改善的有12例。 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探讨, 得出如下的结论: 对听诊呼吸音增强且有干罗音, 呼吸急促, 咳嗽无痰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效果最好。 腹诊有振水音或心下满、 脐上悸者也有较好的疗效。 不管有无口渴、 小便不利以及恶心呕吐, 五苓散的有效性没有明显的差异。 对以上的情况, 对于大发作、 中度发作7 0 %以上的病例给予五苓散都有较好的效果。

1. 1。 2. 8治疗水肿类疾病松井氏等报道了用五苓散治疗超高龄患者胸水潴留有效的4 个病例, 结果提示单独使用五苓散或者与西药利尿药并用, 对于超高龄胸水患者胸水的控制有划371。江藤氏等报告了五苓散对高龄者不明原因足部浮肿有效的3例, 提示五苓散对于不明原因浮肿的有效性【381。 林明宗氏报道五苓散治疗7 例颅内恶性肿瘤伴发的脑压升高症状的患者, 6例认为有改善, 改善度在50 %以上者4 例, 50 %以下者2例, 1例没有改善。 并认为五苓散可以作为作为现代医学口服降颅压药的替代药物【39】 。9 

1. 1. 2. 9 治疗其他疾病五苓散还广泛应用于眼科、 外科、 耳鼻喉科等多种疾病。通过对上述五苓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概述, 可以了解, 五苓散不仅应用于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等内科疾病, 还用于妇科疾病、 儿科疾病、 外科疾病、 皮肤科、 五官科等各种疾病。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这为研究中医经典古方的临床应用标准, 特别是五苓散的疾病谱等问题, 提供了最佳的证据。

1. 2五苓散的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五苓散的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 虽然不能直接指导我们使用五苓散, 但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帮助我们从现代医学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更加深刻的理解五苓散的功效问题, 理解五苓散组方的科学性、 合理性。 将现代对五苓散复方的药理作用的大量研究, 概括归纳如下:

1. 2. 1利尿作用五苓散1. 09 生药/蚝灌胃对正常大白鼠有显著利尿作用t4 0j, 对于正常人尿量可增加112%, 排钠量增加59 . 2%, 对正常家兔尿量增加4 7 %, 且均无不良反应【4 11。 此外, 给慢性输尿管瘘犬静注以及大鼠口服醇提取液, 也表现了明显的利尿作用, 在犬的实验中可使钠、 钾、 氯排出增加。 但也有记载五苓散煎剂结大鼠口服, 剂量增至lO g /k g 亦未能证明有利尿作用【4 21。 另有资料证明, 某些中药配伍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如五苓散的利尿作用, 较其任何单味药的作用都强嗍。 日本学者原中琉璃子等认为, 中药利尿的效果不亚于西药利尿剂。经对两个月 龄的大白鼠分别按10 倍于常用量投以五苓散、 猪苓汤、 柴苓汤等中药制剂和西药噻嗪、 利尿磺胺、 乙酰唑胺、 强地松龙、 毛花强心丙、 洋地黄叶粉等, 设组比较, 观察对生长、 水液代谢、 利尿效果、 肾功能的影响。 给药一个月 后, 中药组活动能力比西药组旺盛, 生活节律也保持良好; 体重增长曲线与对照组相同或有所增加; 服药24 小时后, 中药组具有与西药组同样或更强的利尿作用, 投服各种利尿剂的酚红指数, 均在正常范围; 中药组大鼠主要脏器含水量分布正常; 肾组织学检查均属正常, 全部肾血流量增加。 从而认为中药对生长、 水液代谢、 肾功能也比西药有很好的影响M 。 佐野幸惠等观察五苓散等中药利尿剂对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实验结果, 虽尿中排出电解质, 但对lO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全身水分分布、 细胞外液及各脏器中的电解质( 细胞内液)基本上无影响。 并认为其利尿作用与体液的激素样调节机能及肾的生理有密切关系【4 司。 研究表明,正常人服用本方后, 可使尿量增加112%, 排钠增加59 . 2%; 正常家兔用药后增加4 7 %, 无不良反应。 但亦有实验研究发现, 五苓散对水排泄障碍的人有效,对健康人无效。 构成生药对变态反应I型、 Ⅳ型多有效。 因此认为: 水代谢和水排泄之所以得到改善, 可能是由于抗变态反应及其他尚未阐明之作用所致。与化学利尿剂合用可使效果增强, 可减少利尿剂的用量, 并防止长期用利尿剂引起的低钾等血中电解质紊乱闻。 利用五苓散与呋喃苯胺酸利尿作用进行比较,发现呋喃苯胺酸利尿作用快速而强, 但维持时间短, 集中排尿时间仅为20 m in左右。 而本方作用缓和, 维持时间长, 排尿时间为7 0 m in , 平均尿量大于呋喃苯胺酸组【4 7 l。 如果将本方用50%乙醇渗漉制成1: l酊剂, 使用时低温蒸发, 加蒸馏水制成1: 1水溶液灌胃, 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利尿作用。 大鼠实验研究五苓散、 胃苓汤、 八正散及肾气丸的利尿作用, 结果发现前3方利尿效果很好, 而肾气丸则不显著。 将犬造成输尿管瘘, 清醒状态时, 静脉注射本方, 也可使尿量明显增加, 并可使尿中N a 、 K 、 C I等电解质的排出量增加; 拆方单味药研究表明, 桂枝利尿作用最强, 泽泻、 白术作用短暂, 而茯苓、 猪苓几乎没有作用。给2月 龄大鼠投入10 倍于常用量的五苓散、 猪苓汤、 柴苓汤及噻嗪、 利尿磺胺、 乙酰唑胺、 泼尼松龙、 毛花强心甙、 洋地黄叶粉等西药, 给服1个月 , 研究全身状态、 体重变化、 利尿效果、 全身水分等, 结果发现, 各中药组的活动能力比西药组旺盛, 生活节律也保持良好, 体重增加曲线与对照组相同或增加, 特点是服药第1周有一时性体重减轻; 中药组具有与西药同样或更强的利尿效果, 亦能促进钠、 钾等离子的排出, 但对全身的水分分布、 细胞外液及各脏器中的电解质( 细胞内液)基本上无影响〔 4 8 “川。 进一步研究表明, 五苓散能增加正常大鼠的心房肌细胞中的心房性钠利尿因子( 趾盯)颗粒数,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不往血中释放A N F , 当机体患浮肿或腹水时, 血液中的A N F 增加, 能排出水分和钠, 这就是五苓散的卓越功效陬511。 对原方及拆方研究表明, 原方使小鼠尿量增加12%。去猪苓可增)b1131%, 而全方各单味药均未见有效; 对禁水4 h 的小鼠, 给以盐水负荷时, 本药可使尿量明显增加, 方中去桂皮则使尿量减少, 其组成生药中桂皮可使尿量增加l蚓。 上述研究五苓散利尿作用的实验, 不仅证明了五苓散的利尿作用, 还提示五苓散的作用机制是不同于西药利尿药的, 具有对机体电解质代谢影响较小的优势。

1. 2. 2对乙醇代谢的影响给4 周龄小鼠口服20 9 /k g 乙醇12周, 体重迅速增加, 随后即降低, 而口服本药组体重与对照组接近, 并有良好的生长曲线。 同时发现单用乙醇组的红细胞压积( H t)及自细胞均降低, 平均红细胞容积( M C V )亦减少, 而给药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同。 认为动物先期体重增加与乙醇的高能量所致的肥胖及水、电解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水肿及脂代谢异常有关, 后期体重迅速下降与乙醇中毒所导致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引起的营养不良相关。 对长期应用乙醇导致体内电解质N a 、 K 、 C a 、 M g 、 Z n 等降低, 本药可给以改善。 此外, 还可对抗乙醇所致的脂质过氧化物( L P O )、 总胆固醇( T - eh o )、 甘油三酯( T G )的升高, 并认为有抗脂肪肝的效果。 还能对抗乙醇所致的肝、 肾、 脑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G S H )和氧化型谷胱甘肽( G S 5G )的降低及谷胱甘肽还原酶( G . R )、 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 - 6. P D )、 6. 磷酸葡萄糖堂脱氢酶( 6. P G D )和谷胱甘肽. S . 转移酶( G . S T )的活性下降。 另一方面, 由于醇脱氢酶( A D H )和醛脱氢酶( A L D H )是乙醇在肝内代谢的主要酶, 乙醇中毒动物的A D H 及A L D H 均显著降低, 而本药可使其显著增高, 说明有促进乙醇的氧化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 本药对慢性乙醇中毒所导致多种代谢异常均有一定的对抗效果。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乙醇的排出和氧化速度有关, 提示本药不仅能防治乙醇中毒, 还可能有急性解酒作用而对宿醉等有效【53’ 剐。上述五苓散对乙醇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提示五苓散有保护肝脏、 抗脂肪肝、 防治乙醇中毒、 解酒等作用。

1. 2. 3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肾型高血压影响将大白鼠随机分3组, 每组10 只, 五苓散组、 可乐定组和对照组。 用苦昧酸标记。 乙醚吸入麻醉后, 在背部从第10胸椎到第3腰椎, 沿正中线切开皮肤,在左侧季肋下20 era 和距脊椎len a 处, 分离出左肾, 将肾蒂部用小金属夹夹持4”- - - ’5h , 接着用戊巴比妥钠50m g /k g , 进行腹腔麻醉, 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气管, 插入插管。 找出颈总动脉, 将含有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插入颈总动12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脉, 固定。 另端接水银检压计描记血压。 然后, 于股静脉处插入输液管, 以备给药用。 血压平稳后, 放开肾蒂夹, 大白鼠血压开始升高。 此时, 分组由股静脉分别缓慢注入生理盐水0 . 5m l/10 0 9 、 五苓散煎液0 . 6m l/10 0 9 、 可乐定0. 1m l/1009 , 并在实验中注意各组尿量的变化。 实验表明: 五苓散、 可乐定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可使实验性急性肾型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不同程度地降低,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O . 0 5)。 而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 但降压作用的时间五苓散明显常于可乐定( P < O . 0 5)。 实验全过程, 对照组尿量平均为4 m l, 五苓散组平均为14 m l, 可乐定组平均为8m 1【55l。上述实验提示五苓散具有降压的作用, 其降压的幅度虽然不如可乐定, 但降压作用的维持时问明显常于可乐定, 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利尿而起作用。

1. 2. 4 对正常小鼠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影响7 2只小鼠随机分成2个剂量组, 每组36 只, 每个时间点6 只, 分别以五苓散0. 5m l和1. 0m l灌胃; 并分别于给药后0、 15、 30、 4 5、 60、 7 5ra in 取样。五苓散及其组分对小鼠血浆A N F 含量的影响; 117 只小鼠随机分为9 组, 每组13只, I组: 不作任何处理; II和Ⅲ组分别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灌胃; Ⅳ、 V 、Ⅵ、 Ⅶ、 Ⅷ和Ⅸ组分别以五苓散、 猪苓、 白术、 茯苓、 泽泻和桂枝煎剂0 . 5m l灌胃, 4 5m in 后取样。 取样方法为小鼠快速断头取血, 并用E D T A N a 2抗凝管接血, 离心, 取血浆4 0 ℃保存待测。 测定血浆A N F , 实验的平均批变异系数( A B C V )为4 . 8%, 非特异结合率为4 . 5%, 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我们在预实验中发现小鼠血浆A N F 水平较高, 故将标本稀释1倍后进行测定。 小鼠五苓散灌胃后不同时间的血浆A N F 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 五苓散煎剂灌胃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血浆A N F 浓度的影响不同, 以4 5ra in 时作用最明显, 与0 m in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但同一时间不同剂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 O . 0 5)。 各煎剂对小鼠血浆A N F 含量的影响: 五苓散、 泽泻和桂枝均有明显升高A N F 的作用, 而茯苓、 猪苓和白术此作用不明显冈。上述实验提示五苓散利尿的作用机制之一, 可能是通过升高A N F 的含量而起作用。

1. 2. 5对肾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该方加味可改善动物摄食量, 降低血清B U N 、 肌酐( C r)、 13 2微球蛋白( 132. M )的含量, 并减轻顺铂( P D D )对肾脏N a+ . K + . A T P 酶活性的抑制。 显微镜下观察到肾脏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微。 对24 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肾功能衰竭, 出现小便不利、 渴欲饮水, 水入即吐,与五苓散加味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本方按lg n cg 连服12个月 , 对高频电手术刀烧灼大鼠肾皮质所致肾功能不全, 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可促进排尿, 增加尿量, 促进N a 、 K 、 C a 、 M g 电解质的排泄, 对肾功能不全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57 】 。 另外, 对大鼠腹腔内注射浓缩尿引起的实验性尿毒症, 本药无效, 而单味泽泻与其他药配伍, 则此作用消失。 10 倍于常用量的五苓散喂服大鼠1个月 ,肾脏组织检查, 能增加肾脏血流量【581。上述实验提示五苓散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利尿作用而实现。

1. 2. 6对尿路结石的防治作用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各129 , 白术、 桂枝各10 9 )水煎液含类G A G s( 62±14 ra g /100m 1)。 在体外和体内对尿石形成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 体外抑制草酸钙结晶生长, 降低草酸钙结晶生长指数( 从53. 8%降至15. 2%); 大白鼠体内抑制荜酸钙结晶在肾脏生成, 减少肾. 水草酸钙含量( 从7 . 57 4 减至2. 4 4 6m g /g 干肾组织); 在人体内能提高尿石症患者G A G s含量( 从31. 2提高到4 6. 4 m g /24 h )。 因此, 五苓散可试用于尿石症的防治。 五苓散在体内、 外对草酸钙结晶抑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 ①某些有效成分与C a 2+ 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降低草酸钙过饱和浓度。 ②有些有效成分吸附到晶体表面, 与晶体生长点结合,改变晶体生长点的理化结构和性质, 抑制晶体生长; 或降低晶体Z eta 电位, 抑制晶体聚集。 ③增加尿G A G s含量, 加强肾小管上皮的G A G s层, 抑制晶体上皮粘附。 对提高尿石症患者24 h 尿中G A G s含量, 机制不清f 铡。上述实验表明五苓散有防治尿路结石的作用。

1. 2. 7 抑菌作用取本药10 0 %( w /v )水煎液制成从lO %N100%( v /v )的10个不同稀释度,测定其抑菌杀菌作用, 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普通大肠杆菌无作用, 并对该两种大肠杆菌的血凝类型和方式也无影响, 但对具有P 菌毛的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经五苓散处理后黏附到尿道上皮细胞的数量轻度减少, 抑制率26. 3%。 提14 第一部分五苓散相关文献概述示本药治疗尿路感染, 不是通过抑菌或杀菌作用, 而是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尿道上皮细胞的能力的抑制而发挥作用删。上述实验提示五苓散对尿路感染的抑菌作用。

1. 2. 8 不同煎剂制法对药效的影响实验药物: 茯苓、 猪苓、 泽泻、 自术各109, 桂枝69, 1/10000乙酰胆碱。实验动物: 雄性健康家兔2. 5- - - 3k 9 20 只。 煎药方法分别为: 水煎法: 将中药置于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 30 m in 后, 去渣过滤制成10 0 %药可液备用。 分煎法:将方剂配伍的诸药分别煎煮30 m in , 去渣过滤, 然后再把所得药液混合制成10 0 %药液备用。 渍药绞汁法: 将药物用温水浸泡24 h , 绞汁过滤制成10 0 %药液备用。 实验分4 组: 水煎组、 分煎组、 渍药绞汁组和对照组。取家兔20 只, 随机分4 组, 每组5只, 固定于兔台之上, 由阴茎插入导尿管7 cm 左右, 排空残尿, 然后分别下胃管注入按组别要求所需的五苓散药液50 9 /k g , 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 给药120 m in 后, 观察尿量的变化。 试验结果为水煎组利水作用最强。 各组尿量: 水煎组39 . 6m l, 渍药绞汁组35. 2m l, 分煎组33. 2m l, 对照组12m l, 经统计学处理( 方差分析4 个组尿量均数之间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 < 0 . 0 0 1)。 各组利水作用强弱如下: 水煎组> 渍药绞汁组> 分煎ill> 对照组【611。上述对五苓散不同煎剂制法对药效的影响的研究, 从利水作用的角度提示五苓散煎剂使用的情况下, 共同水煎的方法最为有效, 也同时说明共同水煎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 2. 9其他五苓散每日7 . 59 , 分3次空腹服用, 可减轻胆囊摘除术后低钠血症, 而尿中P G F lQ 排出量增加。 五苓散的水、 电解质调整作用,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P G F la 在肾脏中的抗A D H 的作用有关。 采用同样剂量与服药方法, 于行胆囊切除前连续服用8 . 4 ± 6. 0 天, 与小柴胡汤组及对照组比较, 结果术后五苓散组在全过程中血小板几乎无减少, 并认为这一作用是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 使P G l2产生增加, 从而抑制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曾氏等在颅骨钻孔作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同时, 连续观察8 h , 绘制成用药前脑压曲线, 以后每天上午9 时给予五苓散煎剂口服, 观察用药后脑压变化情况。 结果两例颅内高压症患者的危重患15者, 颅内压明显降低【6刁。 对于小鼠应激性溃疡, 五苓散1. O g /k g 灌胃对小鼠水浸寒冷应激性溃疡有一定预防作用, 抑制率为10 %, 但方中去掉一味药后, 抑制率则可达10 ”- - 4 0 %, 以去泽泻或猪苓的抑制作用为强, 单味药中仅桂皮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 说明本药可以抑制小鼠应激性胃溃疡, 此作用与临床治疗胃溃疡显效是一致的【631。

综上所述, 五苓散具有利尿、 保肝、 降脂、 降压、 抑菌等作用药理, 这为临床上扩展五苓散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五苓散广泛应用于治疗内、 外、 妇、 儿各科疾病的科学性。 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五苓散的应用是严格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而不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来指导临床应用, 那样将南辕北辙, 不仅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 反而会导致中医的灭亡。 现代药理研究只能是通过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有效性进而使中医得到发展, 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经验并且这些作用基本都能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的验证。

1. 3历代有关水液失调类病证的体质内容描述关于五苓散的体质问题, 历史上没有人述及, 根据导师黄煌教授创立的方证体质的概念, 对于五苓散应用的体质问题, 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复习, 发现五苓散体质的内容, 就包含在历代医家对于有关水液代谢失常类病证的描述当中。 因此, 下面把历代医家关于水液代谢失常类病证的描述中关于体质的内容, 简要介绍如下:《灵枢�9�9阴阳二十五人》 就提到过“水形之人”, 并描述其体型和心理特征,“比上羽, 似于黑帝。 其为人, 黑色面不平, 大头廉颐, 小肩, 大腹, 动手足,发行摇身, 下尻长, 背延延然, 不敬畏, 善欺绐人, 戮死, 能秋冬不能春夏, 春夏感而病生, 足少阴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