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学会思考》│教你培养出会思考的孩子

 子勤悦读 2020-04-07

1987年,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到我国访问,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

他们一家下住在宾馆,霍华德·加德纳3岁的儿子对宾馆的钥匙产生了兴趣,他想学着爸爸把钥匙插进钥匙孔里,多次尝试,终于插进去了。

霍华德·加德纳夫妇鼓励儿子继续扭动钥匙尝试把门打开。

儿子兴致勃勃地扭转着钥匙,可这对3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所以30分钟过去了,孩子仍然在努力,也没能把门打开。

宾馆的服务员看着着急,就走上前去,手把手地教孩子扭动钥匙打开了门,他得意的对霍华德·加德纳夫妇一笑。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皱着眉头对服务员说:“你打断了一个孩子津津有味探索新事物的兴致和思考的过程,你应该为此道歉。”

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情景感到似曾相识呢?

两三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学着大人用钥匙开门,你是那个忍不住手把手教孩子的父母,还是会耐心陪着孩子探索钥匙使用方法的父母呢?

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告诉我们,孩子需要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用钥匙打开门不是目的,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才是父母该做的事。

那么如何培养出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呢?

入选《出版人周刊》2015年精选家长读物,荣获非虚构类作家协会颁发的非虚构类图书银奖的这本书——《让孩子学会思考》,将会给到你答案。

作者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是执业临床心理医生,20多年来,一直向不同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也与很多教育家合作。

在工作中,他们发现越来越多青少年,在需要解决一个简单的交际纠纷或独立面对问题时,不知所措。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培养出一个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呢?

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上千个家庭案例中发现,家长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了。

《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将从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结合我们这一代孩子的特点,社会面临的现实,教你避开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陷阱,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有责任感,会思考的人。

01 常见的5种家长陷阱

每个父母都想培养出信心十足,独立自强和勤于思考的孩子,可许多父母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背道而驰。

书中指出了五种常见的家长陷阱:

解救陷阱: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

看到孩子陷入困境,就心疼,迫不及待替孩子出面解决。

在学业上,家长把作业、考试分数看得无比重要,为了解决孩子学业上的问题,比孩子还卖力。

在社交上,看到孩子与同伴关系出现问题,会想方设法替孩子出面解决。

火速陷阱:家长火速满足孩子需求,不需要他们耐心等待。

比如,孩子说饿了,会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为孩子弄吃的。

压力陷阱:不顾一切地推动孩子向前冲。

每个父母看着刚出生的孩子时都是想着:“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可当周围弥漫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气氛时,看到别的家长都在送孩子去各种早教班,就会开始焦虑。

“我现在是不是该给孩子英语启蒙了”、“孩子都三岁了,该学画画了”。

家长应该认识到压力来自他们自己,而不是孩子。许多时候在不经意间落入压力陷阱,却浑然不知。

给予陷阱: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给他们自己努力获取的机会。

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像当年的自己那样,由于没钱而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

孩子小的时候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最新款的玩具、最新款的手机、平板电脑……

有的家长虽然知道应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得这些东西,但是一看到孩子苦苦哀求,就束手无策,给予满足。

负罪陷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或不安感,家长冲动行事。

当听到孩子说:‘我讨厌你’“你不懂”或者“你把我毁了”这些话时,父母往往会质疑自己的决定,从而向孩子妥协。

有的父母因为忙碌,不能时常陪着孩子,感到内疚,就会在物质上补偿孩子,无条件给孩子买昂贵的东西。

作者在书中指出,一旦识破这些陷阱,就该绕道而行。当孩子向你求助时,显得焦躁不安很正常。

家长的职责就是不慌不忙地引导孩子,放手让他自己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法。

家长的使命是设定限制,恰当地引导孩子实现愿望。

02 鼓励孩子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

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对孩子说:“犯错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会犯错。”

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就变得越挫越勇。孩子需要自行改正,学会解决问题。

作者达琳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周围的大人放手。

在《爸爸去哪儿2》一期节目中,贝儿想带多多的小狗和自己住一晚。

她先问了多多,多多没有同意,之后她去问黄磊,黄磊让她和多多商量,因为这是多多的狗,还让她问自己的爸爸。

贝儿又去问了村长,村长也说问多多。最后贝儿终于找到了爸爸,得到不可以的答案。

节目过后,许多网友认为让一个5岁的小女孩去问来问去,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的做法不妥。

我们强调给予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很重要,在孩子独自面对问题时,常常缺乏信心或效率低下。虽然家长心里着急,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当我们鼓励孩子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时,也应该鼓励孩子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寻求援助,而非直接索要答案。

作为家长,当孩子找你帮忙,你应该帮他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案,或是鼓励他转化思路,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

03 让孩子学会等待

避开火速陷阱,是因为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等待。

心理医生沃尔特.米舍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给孩子一颗棉花糖,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吃掉,或等待一段时间(15分钟左右)后得到两颗棉花糖。

作为对延迟满足能力的考量,之后他将做了不同选择的孩子进行比对。

在继续追踪这些孩子18-20年后,他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业表现通常更好。

类似的研究发现这类孩子还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上进心,更愿意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如果家庭中,父母总是围着孩子忙前忙后,总是最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不但学不会感恩,而且当父母无法即可满足要求时,就会大发雷霆,不会替父母着想。等待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

研究显示,9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开始学会等待,孩子年龄越小,等待越有趣。

比如你陪9-12个月大的孩子玩游戏,每次都数“一、二、三……”再开始。

这样孩子玩得会乐此不疲,还能教会他们变得更有耐心。

作者说:孩子一提要求,家长就即可满足,这是剥夺孩子自己想办法达到目的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和习惯。

04 让孩子养成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萨拉-杰恩.布莱克莫尔和苏帕那.乔社里曾经使用神经成像和神经测试技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做追踪研究。

研究发现主管执行功能和社交认知区域的突触重组发生在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不仅能够以最快速度掌握与执行功能相关的技能,还能以最恰当的方式发挥它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初中、高中的孩子学业任务变得越来越重。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却不知道锻炼孩子提高执行功能的技能,孩子在进入成年期就会无法处理好工作和生活。

曾经上过报纸头条的神童魏永康,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考进中科院硕博连读,最后却被学校劝退。

魏永康的成长之路,除了学习,什么都没有学。

从小到大,母亲包办了生活的一切,连上大学都全程陪读。在进入中科院没有了母亲的照顾后,这位天才的生活乱了套。

连最简单的吃饭穿衣,按时上课都成了问题,冬天穿着单衣、拖鞋就出门。

在被劝退后,母亲甚至对他说:“这么好的条件你不争取,你去死!”

可错在谁呢,在孩子正处于执行期,该学习掌握生活能力的时候,剥夺了孩子的“练习岁月”,孩子到了成年期又想孩子什么都会。

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年龄增长毫不费力,没有什么是不需要努力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该学会承担起家庭责任,他们不能只完成学业上的任务,应该同时参与到家务中去。

这是他们从中学到成年生活必不可少的组织规划能力,而且也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明白在为理想打拼时也该为他人着想。

05 多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对孩子电子游戏设限

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

孩子的休闲娱乐活动与过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代的孩子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想到看电视、玩游戏。

但是电子产品助推了我们即刻满足的需求,剥夺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机会。

让孩子从小培养一项体育运动爱好,孩子在空闲的时间就不会只想到依赖电子设备打发时间。

在体育运动中,孩子不仅需要通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提高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学会团队合作,这是孩子直接学习人际交往,如何包容同伴错误的机会。

06 结语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永远有父母保驾护航。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每次跌倒,都要学会自己站起,每一次错误,都要学会自行改正,每个困境,都要学会勇敢面对。

只有用自己双脚走出的路,才能认清路的方向,只有自己做出的决策,才能规划出自己的人生。

作为家长,你只需相信,你的孩子有无限的潜能,他们的童年的青少年时代需要经历风和雨的历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