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突然提到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突然变得平庸”。 这个问题击中了我,身边不少优秀的朋友,真的是突然就平庸了。 互联网很残酷,不少企业合伙人中途出局,不少骨干工作多年之后被优化。这些被优化出局的人,往往都还有优秀的学历和经历。 马爸爸有个著名言论:“希望30年后,阿里每年能向社会推荐输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参与社会建设”。 画外音听出来了吗? 但你要问我这残酷吗?我会说,要看立场。站在企业立场,资本家为了企业的生存,淘汰掉跟不上掉老人,也算正常。 但站在劳动者的立场,这些人在企业打拼多年,曾经也立下汗马功劳。等到他们老了,跟不上节奏了,企业说抛弃就抛弃,这也很残酷。 你要问我站哪边?说实话,我哪边都不站,我站事实。事实就是:持续优秀越来越难。 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只能适应规则、努力保持优秀、保持自己不被过早淘汰。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有了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时代的一粒灰,普通人跨不过去的一座山。 先讲一个下属的经历,这名下属很优秀,无论是学历还是智商,又或者是勤奋度,都很不错。 多年前,我们都是可以手撕Windows底层、写出游戏引擎的选手。离开老东家之后,我们多年没有联系,几个月前和他在微信上聊天,得知他的近况,让我很惊讶。 他现在的收入还不及多年前的水平。原因也很简单,Window C++作为多年前的主流语言,早已很难再找到对口的工作。当年也劝过他尽早转技术栈,但他对所做的事情很痴迷,一直坚持到1年前Windows C++就业市场几乎完全消失,才开始转型。 很难说他的选择的对错,但这条路肯定很艰难。 再说说IT行业大趋势,30年前,会操作计算机的有多少?那个年代会个五笔就已经很厉害了,会文档排版的人,就已经算厉害的顶级人才了。 20年前呢?会写代码的人有多少?会点网页,再会点SQL,就很优秀了。还记得刘强东说他99年给人写SQL吗,据说一个月赚5万,在那个年代,会这些已经是顶尖高手了。 10年前呢?5年前呢?今天呢?未来5-10年呢? 时代的大浪打过来,船头调换慢的,大概率被打得粉身碎骨。 傅盛反思,要放下所有,再也不要把猎豹当成上市公司、不要把自己当成企业家。不断提醒自己,公司的本质是一群人做一件事,而不是一个臃肿的体系。 所以,即便你是大佬,当你开始自满之际,也是你开启高速飙下坡路的起点。 一个企业家朋友曾跟我说过一段话:观察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能不能买,很简单,就看他们CEO是不是热衷于出书、演讲、走穴,如果是,千万别买。 大佬如此,普通人更是了。这十年带过的程序员里面,有天赋特别高的,刚开始也很勤奋,很快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但很遗憾,几年过去了,你发现他还只是个高级,职场发展仿佛冻结在那一刻。甚至再过几年看看,你发现他还退步了。 因为做到了超过50%的人,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哪里还有动力继续攀登? 张一鸣有一个断论:持续优秀的人,都是能延迟满足的人。 深表认同,只有不容易满足的人,才能在艰难行军中,保持初心和动力,也才能保持优秀。 人都会变老,我们怎么做才能对抗平庸? 1.掌握贬值速度更慢的能力 什么能力符合这个特点?拿程序员来说,掌握深厚的底层系统知识就是这种能力。比如数据结构、网络协议、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等等。程序的很多问题都是源于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误解,即使是使用高级语言开发的程序也一样。另外,一些更偏应用层的架构或框架,基础一定是更底层的系统。 了解了底层原理,我们才能看穿眼花缭乱的技术背后的东西,不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所累。这样即便我们使用的语言甚至应用平台被淘汰,换个语言换个应用平台,成长速度也会更快。 身边有不少40岁的技术大佬,你让他们跟年轻人拼业务代码,大概率拼不过。但是年轻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大佬们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就是基于底层的能力和洞察产生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可以持续很多年。 2.保持终身成长,再艰难也不放弃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说过一句话,记忆很深刻:不管多艰难,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那就够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少人能做到每天都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的?如果做到了,任由他岁月流逝,你总是在成长,你已经超越了90%不成长的人。 很多人在艰难之际,放弃了。也有很多人,因为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在质变要来临之前放弃了。 看看下面这条突变线,跨越过去,就很难再平庸。 3.广结善缘 年纪越大,你越不可能跟年轻人拼体力、拼聪明。但如果不断积累人脉,广结善缘,这是巨大优势。 不光要结识某些方面比你强的人,有能力也要多带带有潜质的年轻人。毕竟当轻人成长起来,你的地位也会上升。 尽力做个利他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你且真心认可你的人。做人不能想着一味索取,先付出反而能长期利己。 时刻利他才能长期利己,这里的利己其实就是人脉的作用。 我有过多次从0到1组建团队的经历,这个过程中,曾经的技术人脉起了很大作用。如果现有团队搞不定的事情,我也能找到外部技术大佬搞定。这些也得益于我一直以来的利他思维。 互联网一直还有个说法,如果35岁,还需要依靠各大招聘网站来找工作的人,会非常被动。 为什么?这个年纪,如果做到一定水平,且广结善缘,那么一定是工作来找你。企业高端点的岗位,大部分都是依靠内推、朋友推荐、猎头推荐。 4.提升认知 能看清时代浪潮,这是认知、能抓住机遇做出正确选择,这也是认知、做管理做决策、还是认知。 半秒钟就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不同!一个人如果经历了多年职场洗礼,见识了很多事情,那也会得到职场认知。这种认知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错的事情、什么是分寸感、什么是拿捏度。 你会知道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产品是如何从0到1又是如何从1到1000的,你还会更加认清商业社会的本质。 很遗憾的是,很多人经过了洗礼,却没有提升认知。谈到企业裁员那就是老板黑心肠、谈到成功的企业家那就是这哥们运气好、谈到升职的同事那一定是拍马屁了。 比如关心各种职场八卦互联网八卦,并认为这就是认知和视野,却毫不关心大环境的变化,随波逐流。 比如对领导的弱点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这种认知水平,当更年轻更优秀的年轻人冲上来的时候,你还剩下什么?还想继续搬砖维持生计吗?对不起,你的体力不够了。 5.保持健康的身体 这点最近一年感悟越来越深了,年纪越大各种小毛病越多,不光影响斗志,更影响工作生活。 这点要说下我的好朋友好买财富架构总监:头哥,年纪已经40多了,但仍然生龙活虎。每天5点起床锻炼两小时,然后开启奋斗的一天,精力完全不输年轻人。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有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偶尔的放空,这些都很重要。 总结下,要保持优秀,我们要做到:掌握贬值速度更慢的能力、保持终身成长、不断提升认知、多认识牛人、保持健康的身体。 当然,我们也要有平常心,毕竟衰老和平庸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可以对抗,但不可能改变规律。不排除有的人80岁了,还无比优秀。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你什么都没做错,你只是老了。 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延迟这一刻的到来。 |
|
来自: 昵称LZDi6ViH >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