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合教育理念与模式

 和善书屋 2020-04-08

蔡先金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东方属性。和合思想强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只有各种要素和合、协调、有序组合,才能使社会有机体有效运行。由和合思想出发,社会通过自组织和自调节的功能,而达到新的和合。因此,和合思维又是调控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论。在此语境下,将和合思维转移为一种和合教育理念,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整合已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和合教育理念出发,结合我校的现实状况,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和合型GPC人才培养模式,字母“G”代表的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字母“P”代表的是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 );而字母“C ”代表的则是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这三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环境。该模式坚持整体养成、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整体养成主要是指按照整体知识观通过通识教育方式达到健全人格养成与全人培育的效果;“因材施教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自主地选择专业与选修课程,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分流培养主要是指按照学生不同的生涯规划与趋向,针对学生毕业时不同的出口实施分类教育教学。

  我们在和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按照学术要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确立教学质量标准,旨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通识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价值,使通识、专业、生涯三者的教育处于三位一体的和合状态,实现全人教育与实用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在和合教育理念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矛盾运动中互动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它们是统一的关系。()学术旨趣与职业生涯取向有效结合。和合教育要求把实用知识吸纳在整体知识范围之内,既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又发展与职业相关的关键能力,以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和合教育理念指导下,强调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学会创新。创建产学研结合新途径与新模式,使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进口向前进出口向回找有效结合。在主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大多是顺着教学计划向前进”,原有的这种进口教育模式可称之为进口向前进。当我们的教学计划突出社会需要的时候,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就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便毕业后有更好更多面向社会的出口通道,这种出口教育模式可称之为出口向回找

  从整个教育过程来看,一个完备的课程体系,既要注重专业教育”,又不能小视通识教育”,更不能忽视生涯教育”,只有三者处于和合状态,本科教育内容才可能系统、连贯并形成一个整体。

  二、构建核心、轴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

  根据三位一体的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与实施了核心、轴心与多元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设置了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六大模块化课程域”:中华传统与文明对话课程域、科学与技术课程域、艺术与人文课程域、社会探究与批判思维课程域、方法与技能课程域、生涯设计与生命关怀课程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分类限选的原则提供可选的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设置了轴心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学生必修的一系列梯级递进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专业方向课组成,形成了一个轴心状的课程体系,以体现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特色。而生涯教育则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显性课程外,我们还设立了多种以生涯教育为目标的隐性课程,如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辅导、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成功人士报告与讲座、音像学堂。这些便称之为多元课程。这种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未来生涯发展方面发挥了潜在而巨大的作用。

  核心、轴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强调人文与科技、理论与应用、基础与前沿、专业与管理的四个结合”,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四个特性”:一是针对性,即针对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二是基础性,即强调知识的学术性、逻辑性、合理性和稳定性;三是时代性,即充分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研究状况;四是社会性,即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以及职业生涯的需求。

  三、构建柔性的教学体系

  为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我们构建了与刚性教学体系不同的柔性教学体系。刚性教学体系把学生看作被加工的原料”,把教学看作加工过程,把课程看作加工的工序,一切都是事先规定好了的。这种教学体系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柔性教学体系把学生看作社会人,他们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教育的设计者,培养方案虽然是预定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内容也处于适时完善之中。

  ()灵活专业设置方式

  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地方大学应打好地方牌。济南大学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巩固优势、突出特色、扶持新兴、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而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二是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实现学科、专业、专业方向三级设置;三是专业选择权交给学生。

  ()建立柔性教学计划与柔性教学大纲

  教师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开发课程,进行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及时调整;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计划要由教师、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意见,合作完成;积极推进民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建立选课制度,从体制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探索柔性的教学方法

  建立课堂是平的柔性教学文化。课堂是属于教师的,更是属于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要让课堂变平,改变教师严格控制知识的选择与组织,控制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进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严格准备教案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支持柔性教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鼓励教师与学生开展网络教学互动。我们利用学校校园网提供的教学平台,将部分课程的教学互动移至网络,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问题答疑,提高了师生互动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构建和合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

  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贯彻文理工三者以及软硬渗透的思想,注重知识内化后向能力转化,即达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和合”,达到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为此,实现三个方面创新:一是教育主体观的创新,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为本”;二是教育质量观创新,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三是学生教学观创新,课堂讲授中心走向课程建构为本

    五、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构建教学组织保障体系

  从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优化入手,选择科学途径和方法,优化组合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的要素,推进人才培养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为教学协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构建教育教学改革制度保障体系

  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教学制度设计和改革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和谐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济南大学围绕人才培养和合模式的开展,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学分制、辅修制、选课制、弹性学制、教师聘用制、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资源配置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规范的教学秩序。

 (作者系济南大学副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