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DavidCCH 2020-04-08

唐武宗会昌二年,40岁的杜牧在长安任员外郎、兼史馆修撰。诗人正值壮年,本该大有作为,可是这年春天他却被外放为黄州刺史。黄州是一个地处偏僻的江边小郡,诗人颇为不满,对于志在施展才干的杜牧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他感觉自己被人排挤,心中非常郁闷。但诗人不幸遭遇的原因却不止如此,其实既有来自朝堂中的不信任,也有杜牧平时心直口快、不愿随波逐流的原因。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地奔赴任所,虽然不敢怠慢公干,却时常怀念亲友。下面分享的是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题齐安城楼

唐代: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杜牧是晚唐的七绝能手,他的很多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他平生忧国忧民,又有青云壮志,使得他的作品情感细腻,感受真切,更不乏俊爽豪迈之作。诗人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和兵书战策,他的咏史诗也是千古流传,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抒发了诗人振聋发聩的警示。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杜牧出守黄州,人地两疏,经常心情沉闷,有时只好借酒浇愁。这一日他独自来到黄州的齐安城楼,希望登高望远,舒缓一下自己惆怅的心情。首句描写登临所闻,“呜轧江楼角一声”。 呜轧,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

诗人站在城楼上,不远处传来呜咽的号角声。诗人不写声声号角,而用“一声”二字,说明诗人正凝神思考,忽然传来响亮的号角声,有蓦然惊醒的感觉,也生动地传达了一种“苦回首”的情态。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次句描写诗人的所见,“微阳潋潋落寒汀”。烟水迷茫、斜日将沉,危楼一角、画角声低。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潋潋,波光闪烁的样子。“微、寒”二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彰显出远离故土的作者十分凄凉的主观感受。

背井离乡、才不经用,诗人倍感落魄失意,他甚至有时后悔自己进入仕途,不如做一个朴实自在的农夫。如今身在黄州,却不由自主。进,不能建功立业;退,辜负了十年寒窗。人生有时就是自己给自己画个圆圈,一直在其中转来转去,却始终无法跳出,直到活活地被困死、闷死。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诗人心中愁绪万千,恨不能立刻长一双翅膀,马上飞到亲人身边。虽然不能如愿,他却开始默数归程,“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家在长安杜陵,黄州却在长安的东南,虽然不是万里之遥,按照古代的交通工具,也非一两日可以到达。

“不用”二字,是作者的自我宽解;“七十五长亭”,是指家乡离黄州的大概距离,数字之大,也突出了路途的遥远。诗人深知作诗妙法,用具体的数字更加形象,尾句堪为神来之笔。诗人一个个地数着长亭的数目,每个游子都能深切地体会那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白居易有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其中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运用曲笔,不直接写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杜牧也是曲笔,不说自己想家,却不停地数数,其中深情不说自明。

杜牧宦游思乡,这首诗写法独特,最后7字堪为神来之笔

纵览杜牧的这首绝句,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诗人虽然情所难堪,却又料无归计,不用回首,也可知其心之苦!诗人思念家乡,如一只迷途的孤雁,却苦于无路奋飞。客子登高、遥望乡关,号角呜轧、微阳潋潋,令人从视听感官上体会到思乡的愁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