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 | 张仲景50味药证·防己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04-08

导读:

《伤寒论》114方,有名有药者113方,91味药,其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36药,2方次以上的有55药。《金匮要略》205方,有名有药者199方,156味药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62药,2方次以上的有94药。

黄煌教授《张仲景50味药证》选择临床常用且仲景叙述药证比较明确的药物50味,分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四部分重点论述药物主治。

虽说仅50味,但每味药均为常用药,只要掌握好每药的主治和常用配伍,则在临床自能演化出无数新方。

5月5日起我们将连载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

防  己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木防己)等的根。汉防己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旧时多集散于汉口。因药材质坚体重,粉性较大,故有粉防己之称。木防己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故又称广防己。《神农本草经》谓防己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金匮要略》入6方次。

1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4两):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的用量较其他经方明显不同,黄芪仅一两一分。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认为《金匮要略》上的用量是后人改动,而《备急千金要方》所载的却是原方。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痹门载,防己为汉防己四两,则防己黄芪汤为防己的最大量方。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二)。《外台秘要》记载本方“治风水……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十四)。从两书记载来看,本方也是用于汗出而水肿的,尤其腰以下肿为特点。

次大量方(3两):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二十四)。《金匮要略》谓:“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可见以水肿为主证,且以下肢凹陷性水肿为特征。

以上两方均为防己黄芪的组合,则提示防己黄芪同用可治疗下肢凹陷性水肿。

最简方(4味):己椒苈黄九。

己椒苈黄丸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十二)防己证不明。

其他方: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五),防己证亦不明。

2

仲景方根

防己黄芪:主治下肢水肿者,方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

3

药证发挥

防己主治下肢水肿。

其肿多为按之如泥,并可伴有腰痛腰重、膝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身体困重乃至腹满、喘促等。水肿如为一身悉肿,则多为麻黄证,方如越婢汤证或麻黄加术汤证;如独足肿,多有足屈伸不利,为芍药证,方如芍药甘草汤。两下肢水肿,则多为防己证,方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等。

防己与泽泻都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但泽泻治眩冒,防己治关节疼痛,主治有上下之别。防己与黄芪均可治疗水肿,两者常配合使用,其区别在于,黄芪治汗出而肿,范围较广,防己主治面较窄,仅为下肢肿而关节疼痛。

传统上认为汉防己治水,多用于水肿;木防己治风,多用于关节痛。传统认为防己苦寒,不宜大量使用。近来发现马兜铃科植物的广防己有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可能

4

常用配方

(1)防己12克,黄芪15~30克,白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应用:关节疼痛、下肢水肿、口渴、汗出而黄肿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关节病、糖尿病、肾病、水肿多用之。

(2)防己12克,黄柏10克,苍术12克,牛膝20克。(《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四妙丸)

应用:两足水肿麻木,下肢痿弱,身热黄汗、小便不利而黄赤者。关节炎、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多用之。

5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防己之为物、有黒纹贯于黄肉中,其用为治水侵于脾,无惑矣。然仲景治风水皮水,所谓身重,汗出恶风,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肿,聂聂动者,均与此合。”

《药征》:“防己主治水也。防己有汉木二种,余家用所谓汉防己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