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洋相 | 伦敦记疫 《天使》

 童海德堡 2020-04-08

4月5日 London  雨转晴


(一)

伦敦市内以前有个有名的古董市场。离我以前住的地方不远,就叫“Angel”. 天使之意。每次都步行过去。

里面不少英国古董商后来都成了好朋友,他们常会给我讲不少本土的收藏故事。其中我常在一家买早期油画和英国家具,店主是位老人,很有范儿,像个艺术家教会我很多。即使后来市场关了,我也常邀请他们夫妇去看画展。他们发不好我的中文名字,于是就叫我“angel”,说我是给他们带来欢喜的中国天使。后来他们搬去了乡下,但每次我看到站内的那个天使雕塑,就会想起他们。

(二)

今天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拉斐尔 · 桑蒂(Raffaello Santi)逝世500周年纪念日。

有着天使名字的拉斐尔颜值高,脾气好,年轻活力又懂艺术,用现在话说流量当红小生,在罗马堪称万人迷,人缘好到只要在街上出现,便会引来大堆粉丝围观求画。他的画恬静、温柔,仿佛天堂里的生命落在人间,画的是来自的那个神国。于是罗马人纷纷传说,那个拉斐尔是从上帝那里偷来了才华,他是“神的剽窃者”。

的确拉斐尔的创作,无论是圣母画像还是教堂壁画,都具有一种人间真善美的高度融合,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是文艺复兴大时代里最璀璨的星辰。

人们知道今天是他500年的忌日,却鲜有人知他是在生日这天病逝的,死时也是基督教的耶稣受难节,诞辰日离去,可能是个圆满。这个仅仅在世间走过37个春秋的艺术大师,不仅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400多年。直到今天,他的名字和他的艺术风格,依然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和生活领域熠熠闪光。

我上周写的梵高也在3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两位天才画家都是一生短暂而多产。无常与意外总会令我们遗憾。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调制它的浓度。

我们的生命短暂,如何度一生,拉斐尔让我学到很多,总结起来有三点:

1 他接地气。

有天赋还勤奋,并且保持着恭敬与学习的姿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就不得了了。这是内功。

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多了一份天真与明朗。他内心的和善与安详,都在画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浴间,脑子里闪过一幅幅他的画作。灵机一动,我突然发现,这些艺术家们画笔间与其说是在画世间,不如说是在画心间。

他看的世界的色彩与理解,格局与视野,都在年复一年的涂抹与超越。

生活过的英国与法国,有很多艺术家,有时并不需要接触人。只要看他们的作品。大致的样子状态就会勾勒出来。

如果只是一亩三分地的思量与气量注定是在打圈圈。这是艺术的残酷亦是公平之处。

不光是画作,文学,音乐都是,全是创作者的思想纬度,或者根本就不是思考的产物,是一体结合后的记录。天给的启示,所谓神来之笔,灵魂的感应。我们说的灵感。看下拉斐尔的艺术。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便是唱出引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

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整幅画上人物有50多个,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每个古希腊圣贤都长着当世杰出人物的脸,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最善于在画中描绘自己崇敬或诅咒的人,也爱将自己画到画中,借以表明自己对画中事件的态度,或代表签名。

于是达·芬奇成了扮演柏拉图的模特,按照这个逻辑,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家,孤独厌世。扮演这个蔑视众生、高贵冷艳的哲学家的,就是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嘛,其实在这幅画的右边。拉斐尔让偶像达·芬奇担纲压轴角色,自己低调出演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藏在人堆里。

2 他有人气。

广结善缘,赞美前辈。

拉斐尔作画从不要求定金,也不急着索债。

这在佛罗伦萨这个商业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城里实在罕见。

30岁已经达到了荣誉的巅峰。尤其圣母系列作品。以世俗化的手法,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称颂一般人类线性的光辉,洋溢着幸福与欢愉,更加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的艺术被后世称为“古典主义”,不仅启发了巴罗克风格,也对17世纪法国的古典学派产生深远影响。还有之后1848年的的拉斐尔前派也是我爱的。四年前被邀在牛津大学关于东西方艺术哲学讲座时,我提到过他。他的画既有神明在人间的血肉动感,又有一种战争与和平、痛苦与快乐、尊重与压制的和谐状态。

他讲义气。

专注而专一,善于将不利的原生家庭的弊转化为爱。

他年少接连失去父母,却从未放弃。反而在他画作中都是善良与明朗。

母亲、情人、爱人、圣母,是拉斐尔艺术世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亦人亦神,抚慰着拉斐尔的精神世界,开启了通往天堂的大门。时至今日,“你长得像拉斐尔的圣母”仍旧被意大利人用作对女性最高规格的赞美之词。

弗娜丽娜是他的情人,也是他的灵感缪斯。拉斐尔终身未娶的原因便是因为她,但是他曾与一位红衣主教的女儿订了婚——当时传言拉斐尔将因卓越的绘画才艺而被教皇破格提名为红衣主教,这桩婚事就是最好不过的铺垫。

但是拉斐尔无意做乘龙快婿,对这桩婚事很不上心,终未娶她,他有自己的心上人———面包师的女儿才是拉斐尔的真爱,拉斐尔一直严守着这个秘密,并最终将它带入坟墓。

但如此深沉的情感想要让其消失不太容易,《弗娜丽娜》一直被认为是拉斐尔作品中的珍品。

《弗娜丽娜》这幅被认为是达芬奇名著《蒙娜丽莎》翻版的拉斐尔名画。弗娜丽娜右手置于左胸之前的动作,在传统上表示爱的“坚贞”——人们认为“爱”来自跳动的心,用手捂住,象征着指出它的来源和存在,并保护这份珍贵的感情。

500年前的今天如他遗言中所愿,拉斐尔被安葬到生前最喜爱的建筑万神庙中。或许上帝看到他笔下栩栩如生、散发着爱的光芒的圣母子和小天使,所以才早早把他接到跟前和他聊天吧。

罗马万神殿墓志铭上刻着:

这是拉斐尔之墓。 

他在世时,自然女神担心会被他所征服;

而他死时,自然女神又害怕会跟着枯萎。

名字就是 “治愈及守望天使” 拉斐尔的故事讲完了。其实人间还有这样的人,总在温暖我们。

(三)

格林尼治夏令时晚间,BBC通告,刚刚英国首相Boris Johnson进入重症监护室。外交大臣、英国首相府第一秘书Dominic Raab暂时接任唐宁街10号,主导国家要务。英国疫情进入关键期确诊超5万,死亡超5千。英国人都在为首相祝福,他可以痊愈。

收到首相给每家写的信,这封信会送至全英3000万户家庭要留在家中防疫。

“国家处于危急时刻,我强烈求你们,请待在家里”

戒严的伦敦生活每天损失24亿英镑。南丁格尔医院九天建成并已投入使用。是以英国最有名的护士命名的。英国的海外华人又在自发组织捐款,给这边的英国医疗人员,有些医院没有防护服,他们还在用垃圾袋上简易包裹上阵。很多退休的护士返岗。每周四晚上,民众自发鼓掌为前线的他们致敬感谢。

艰难时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史无前例地在线上为医学生举办了毕业礼和宣誓仪式,并让他们提前毕业,在国家和NHS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有别以往,2020届的医学生在家人朋友的见证下,在线上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词。

“I will not use my medical knowledge to violate human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even under threat.  I make these promises solemnly, freely, and upon my honour.”

如同二战时,战士从阅兵场上下来直奔前线。

我们把他们叫做白衣天使。

他们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要我说这些凡人就是英雄,就是天使,带着神性的光芒,温暖人间。

我们其实也是爱的人的守护天使。有热度的饭菜,有能量的文字,有爱心的艺术作品,有温度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难的时候,那些耐心听你倾诉,给予你额外关爱的人就是天使。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是学生的…

世间没有理所应当,只有感同身受。

疫情不止是社会的镜子,更是每个人自己的。

我们总说让世界充满爱,愿更多天使在人间。

其实不用许愿,我们自己就带神性,做好事时就是天使,坏事时是恶魔。

是神是魔,心念使然。

当下即未来。~晓丹

张晓丹

尝试以温暖有生命力之

文字观察记录

能量素美食推广者

古董收藏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