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丁为国 2020-04-08

本文刊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 11月第 22卷第 11期

正文共: 5535字 3图     预计阅读时间: 14分钟    请收藏后仔细阅读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杨洪艳1   顾植山2Δ

(1.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广州510120;2,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00)

摘要: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分期提出新的见解。首先从阴阳图两极属性对月经周期分期重新定位,其次从阳气生长化收藏角度认识卵泡的发育规律,阐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变化,最后认为由三阴三阳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异常导致月经素乱,可变生出阴阳寒热虚实的各种临床症状。故治疗月经病宜顺应三阴三阳开阖升降出入的动态时位,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推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让月经恢复规律。

关键词:月经周期;三阴三阳;阳气气化;开阖枢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志A文章编号:1006-3250(2016) 11-1457-03

New Chinese Medicine Insights to Menstrual Cycle According to Theory of

“Open, Close and Axis of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YANG Hong-yan1 , GU Zhi-shan2A

(1.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

2. Anhui Unin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00, China )

Abstract: The Study puts forward new Chinese medicine insights to menstrual cycle according to theory of M Open, Close and Axis of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First all,Corresponding position in Yin-yang Taiji Diagram of the menstrual cycle stages are rearranged according to vertex properties of Taiji Diagram ;Secondly, follicular development regularities is explained from the view of birth, growth, transformation, harvest, store of Yang-Qi. Finally, our opinions about menstrual disorder is induced by Qi activity( upflow, downflow, outflow and inflow) and variable clinical symptoms of Yin-Yang and Cold-Heat and Deficiency-Excess in TCM are produced. Accordingly, the treatment of menstrual disorder should promote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he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Qi activity to restore menstrual rule.

Key words: Menstrual cycle;Three Yin and Three Yang;Qi activity of Yang qi;Open, Close and Axis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基地建设项目 (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传承工作室-顾植山学术经验研究室(中医二院[2014]61号) △指导老师

作者简介:杨洪艳(1973-),女,安徽铜陵人,主任医师,医学 博士,从事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月经周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物节律,近现代中医妇科衷中参西,认为月经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胞宫出现阴阳消长、气血盈亏的表现,并相应地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形成了治疗月经病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周期疗法。目前公认的理论按照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总结为⑴:行经期重阳必阴,排出经血,新的周期开始;经后期阴长阳消;经间期重阴必阳,排出卵子;经前期阳长阴消,进入下个行经期形成新的周期,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虽然本理论在中医妇科界已得到广泛流传和运用,但在临床上月经后重视滋养肾阴,月经前注重温补肾阳,似与临床病证不尽契合,故如何在临床更好地运用中医周期理论进行调经值得更深入思考。2014年笔者有幸师从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深受其所创的三阴三阳开阖枢图⑵的启发,追本求原,重新审视女性生理周期阴阳变化,认为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解释月经周期可为临床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指导。

1、从阴阳图两极属性对目前女性生理周期分期重新定位

    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如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都呈现出阴阳消长盈虚更替的周期性规律。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作为自然界的生物,当然也要遵循生长壮老已的太极阴阳法则。《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 经别》云:“人之合于天道也。”

女性承担繁衍后代的使命,具备月经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这是女性气血变化的月节律。《素问·八正神明论》论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女性这种以阴历月为周期的胞官气血藏泻变化,正是天人相应的生动表现,因此后世医家明确指出月经与月相之间的关系,如张景岳《妇人规》云:'正以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中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唐容川的《血证论》也指出:“月有盈亏,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泄血之余也。”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月经是在顺应自然阴阳消长变化而出现的人体对应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

1显示,月经既然顺应自然阴阳变化,当然可以使用太极阴阳双鱼图来进行描述。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月经后、经间期和月经前4个阶段。按目前的周期疗法理论,月经期是因为阳气盛极、重阳必阴的结果,属于太极阴阳图的南方少阳火 位;经间期为氤氟之时,正值2次月经中间,是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之际,在阴阳图中属于北方少阴水位。2个转化过程被确定后,按照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经前期属于阴阳图中的西方阴涨阳消的过程,而经后期则属于阴阳图的东方阳长阴消的过程。

    图2显示,但如果根据女性月经期和经间期生理特点的分析,对于这样分期排位不无迷惑:月经的生理表现是经血的排出,血为阴类,中医认为精血同源,古人称月经为“经水”,《傅青主女科》有“经水出诸于肾”的论述。按照属性归类,月经期应该在北方少阴水位,而经间期属于现代医学的排卵期,古人称之为“氤氯之时”。《济阴纲目》中云:“天地生物,必有氤氯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瞄犬至微,将受娠也,其雌必狂呼而奔跳,以氤氯乐育之气触之而不能自止耳。此天然之节候,生化之员机也。'这样的描述说明氤氯期是阳气旺盛时期,当属阴阳鱼图的南方火位。如此一来,2个转化期的定位与目前的理论正好相反,自然经后期和经前期也需相应调换,经后期属于东方阳长阴消时期,而经前期则属于西方阴涨阳消时期。

    对于月经生理周期阴阳变化理解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月经周期分期的排序。笔者尝试运用顾植山三阴三阳开阖枢图来对月经周期阴阳消长变化进行阐述,觉得重新排序应更为合理。

2、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2. 1三阴三阳开阖枢的概念与特征

3显示,阴阳是古人根据自然气息节律变化而提出的概念。顾植山与根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以及《史记·历书》“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等论述,认为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古人把这种自然气息的周期性变化描述为阴阳的“离合”运动。阴阳的离合运动可呈现出开、阖、枢3种时象,阴阳各有开、阖、枢,就形成了太阳、少阳、阳明和太阴、少阴和厥阴6种形态。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大特色,顾植山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对三阴三阳的描述,绘制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对三阴三阳开阖枢的时空排序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三阴三阳是对阴阳节律变化的动态描述,宇宙万物均在三阴三阳开、阖、枢周而复始的气化运动中产生发展,故“三生万物”。六经气化是指阳气维持生命节律升降出入的运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强调了升降出入的重要性:“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2. 2 女性生理周期中阳气生长化收藏的核心机制

保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必须遵循六经气化的规律,中医对月经周期分期理论可以衷中参西,在中医阴阳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女性生理周期理论进行分析。现代医学对于女性生理周期的认识有中枢、卵巢以及子宫3个层面的变化。

目前的月经周期理论认为,经血来源于胞宫,故月经来潮时子宫泻而不藏;月经后胞宫血海空虚渐复,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经间期为重阴转阳;月经前子宫藏而不泻,胞宫血海充盈,呈现阴盛阳生渐至重阳、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的时期。可见,目前的这种理论建立在胞宫(即子官内膜)周期变化基础上。但众所周知,月经周期的变化主要是生殖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功能之间协调作用的结果,胞宮的气血盈亏完全受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女性生理周期的目的是选择带有遗传物质的卵子,月经来潮只是意味妊娠失败,所以胞官气血变化并不是生殖的目的。另外,宫腔内膜变化主要分脱落和生长2个阶段,比较难以体现阳气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而卵泡发育包括优势卵泡的选择发育、顺利排卵、黄体形成、黄体萎缩(若妊娠失败)等过程,就像自然界中果实萌芽、生长、成熟、脱落和种子暴露的过程,所以 根据万物气化运动规律,中医月经周期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卵泡发育过程而非内膜的转化过程。

2.3 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阐述卵泡发育变化

    图4显示,卵泡发育过程按照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过程以及卵泡生长的大小分募集、选择、优势化和排卵4个阶段,排卵后则形成黄体,如果未发生妊娠则黄体萎缩,开始下个周期的卵泡发育。按三阴三阳开阖枢的气化理论来认识这个过程就非常清晰了。卵泡生长过程其实是阳气生长过程,排卵则为阳气转化过程,而黄体形成和萎缩则为阳气收藏,为下个周期阳气启动奠定基础,这样与我们前面论述的分期排位正好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无论从阴阳两极属性以及阴阳气化运动过程,均支持以上提出的按阴阳开阖枢的月经周期排序。以下具体谈谈卵泡发育不同阶段的阳气生长化收藏的规律。

   2.3.1卵泡周期性的募集发生在上个周期的黄体期以及黄体-卵泡转化期(即月经周期1 ~4 d),按三阴三阳开阖枢图所示,属于由阳明向少阴的转移,是阳气潜藏的过程。阳明为阖,此时黄体萎缩,就像自然界从秋实进入冬藏的过程。阳气经阳明潜入少阴为精,少阴则藏精敛气,为下个周期的启动做准备,即卵泡的募集阶段,这是优势卵泡周期性选择的重要阶段。

   2.3.2卵泡的选择和优势化发生在周期的卵泡期(月经周期5~13d),当属由少阴出太阳经厥阴达少阳的时段,是阳气转枢生长的过程。少阴为枢,可将潜藏的精气转枢为卵泡生长的原动力;太阳为开,促进卵泡的选择;厥阴为阖,“两阴交尽”, 优势卵泡“脱阴而出”,进入少阳持续生长。

   2.3.3 卵泡的排卵发生在周期的排卵期(月经周期14 d)当属少阳位,此时阳气作用达到高峰,卵泡成熟,具备受精能力,少阳为枢,通过少阳的转枢功能顺利排卵,并进入黄体期启太阴之开而发阳明之阖降。

   2.3.4卵泡排出后发生在周期黄体期(月经周期15 ~28 d)当属太阴、阳明位,是阴生阳消、阳气肃降过程。此处分2种情况,若发生妊娠,赖太阴脾土厚德载物,运化水谷精微,精血化气温养受精卵;若无妊娠则由太阴转阳明发挥阖降作用,阳气潜藏,阴血不固,产生月经,进入少阴,开启下个周期的转枢。

3、结语

    女性月经周期鲜明地体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运用阴阳理论来解释其机制得以公认。无论采用经典的周期疗法理论,还是本文以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进行讲解或另有其他理论,其实之间并无正误是非之分。本文的阐述其实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思路,要动态地理解阴阳消长的变化在任何一个阶段均存在阴阳出入消长的变化,正确理解了阴阳开阖枢,就不容易按图索骥、胶柱鼓瑟地看待阳气生长化收藏的过程。所以,当三阴三阳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异常则可出现月经紊乱,并变生出阴阳寒热虚实的各种临床症状,故治疗月经周期紊乱性疾病,不应受拘于“经后滋阴、经前补阳”的藩篱,宜顺应三阴三阳开阖升降出入的动态时位,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推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让月经恢复规律。

参考文献:

[1 ]谈勇,胡荣魁.中医女性生殖节律理论创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301-303.

[2 ]顾植山.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63-466.

收稿日期:2016-11-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