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孩子没用,让娃主动做,才是教育的关键

 雅博学苑 2020-04-08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发力,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但是结果却与家长的想象的并不一样,自己越是上心,孩子的成绩越是不行,这让很多家长烦恼不已。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长偷了一个懒,因为工作的劳累,家长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嘿,没想到,孩子还就真的什么都不用家长费心,别说生活上能将自己照顾的井井有条,就是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这样的孩子看在家长眼里别说多高兴了。

和燕燕是同年龄的表姐妹。因为两家沾亲,住的又近,按理说两个孩子应该非常要好才对。可是事实上两个孩子虽然很要好,但是性格的巨大差异让两个孩子不怎么能玩到一起,所以,有的时候也就是在一起吃饭看书逛街。

是个活泼的孩子,但是一到正经事上就得很拖拉,比如说写作业,上学,能拖两分钟绝对不拖一分钟,每天都让的妈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反观燕燕,每天将自己的事情安排的都很好,吃饭,写作业,运动,玩,没有一样落下,也没有一样完不成,根本不用妈妈担心。

和燕燕的妈妈也经常在一起探讨原因,其实的母亲管非常严格,从小开始便上特长班,每天几点起床做什么,全部都是母亲给安排好,只需要执行就行了,可是就连这也不愿意,每天将拖延症发挥到了极致。

与妈妈相反的是燕燕的妈妈,他根本不怎么管燕燕,每天下班就想休息,还好女儿比较自觉,从没有让自己担心,一想到这,再看看的妈妈,燕燕的妈妈也时常觉得自己对不起燕燕。

那么,看到这里可能机会有人比较好奇,为什么两个母亲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反呢?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些心理问题,那便是自我驱动。

心理学家认为到了现代社会之所以孩子的自主意识差,便是因为作为孩子的父母为孩子为了太多的决定,从而剥夺了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的控制感受。

看到这样的解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和燕燕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不同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程度。的妈妈苦心孤诣为孩子谋划打算反倒成为了的累赘,而燕燕妈妈的不闻不问却让孩子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心理学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能力感和关联性。而其中自主性便是人们做事情的时候是否是自愿的。

而这种自愿心理便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的目前正在做的工作的看法。一个有自主性的人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完成工作,而一个自住性差的人则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任务没有认同感。

而我们的现在的家庭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导致孩子自控力差,自我驱动差的情况真的不在少数。

该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自我驱动”?

1. 要帮助孩子认清自我价值,在生活中的小事中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认可。其实,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家长表扬。孩子吃完零食后将包装袋扔到垃圾桶里,当孩子主动完成了一次作业,当孩子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保持安静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家长表扬的事情。

而很多时候,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而让家长忽略了孩子的这些优点。挂在嘴边的反而是这不对那不行。逐渐的孩子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是不是自己生而为人没有一点价值?是不是我比不上任何人?

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再现自己的价值,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感进行自我肯定。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选择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2. 将控制权还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生活。

父母从将孩子生下来,就面临了极大的压力,这压力既有生活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家长应该将自己从这种压力中解放出来,将权利放还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的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安排。也许孩子做的不够好,但是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结

在生活中,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但是事实证明孩子之所以能成龙源于自身的努力和主动,而不是家长的安排和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